新时代“党建+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的理路与策略

王 妮

(1.兰州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共产党员个体精神生活的层次深刻影响党建工作的质量,红色文化是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效能的重要资源。新时代要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建工作,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充沛党员的精神世界,提升党员的能力素质。

通过历史与现实两条线索,梳理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深入思考当下所面临的问题,这是提升新时代党建工作实效性的逻辑起点。

(一)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脉络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催生的先进政党,这一先进政党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要求持续开展党的建设,建构着先进文化。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审视,深刻思考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入党后,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明确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邓小平也说“一个国家的革命,党是核心问题。好的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胜利之后搞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一个好的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1]一个“好党”不是凭空产生的,保持住“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的关键因素是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作为“文革”的亲历者和受害者,他认为这离不开民主和法制。他说“从党的工作来说,重点是端正党风,但从全局来说,是加强法制。”[2]江泽民点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奋斗的党,转变成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国家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已从受外部封锁与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成在对外开放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3]对党的地位、任务和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有了深入的认识。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政治影响与社会意义,在人类的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4]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有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坚强的领导。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做出了一个反思性判断,新形势下党面临着复杂的、长期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考验,更加尖锐的系列危险,比如“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5]55。据此,必须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增强自我净化、完善、革新的能力,建设一个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5]56,对党情的思考进一步成熟化。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总纲中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整体上从正面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对未来发展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要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呼唤“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6]。这一历史脉络的梳理中显而易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的建设,认识不断得以深化。

(二)新时代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境遇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7]的要求,此后,我们党一直将其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伴随着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依然需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党情来看,作为全世界拥有党员人数最多的执政党,如何经受“四大考验”,更好战胜“四种危险”,跳出政权兴衰的历史周期律,是一个现实且迫切的问题。就世界范围而言,执政考验同时也是个普遍性的问题。长期执政必须面对可能致使党执政能力弱化的问题。比如,长期执政有脱离群众的危险,有些党员干部不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要求,追求生活的享乐,对人民群众的诉求置若罔闻,使一些党员干部逐渐脱离群众;
长期执政容易滋生和积蓄个人的既得利益,确实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忘了“公仆”身份,把拥有的权力地位当作自己的利益;
长期执政可能出现权力失控现象,以制度监督约束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和社交;
长期执政条件下出现的精神懈怠、慵懒散软、暮气,对党员来说,精神懈怠主要指缺乏信仰、缺乏动力和斗志,精神空虚、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不求好上好,发牢骚、讲怪话、等退休、混日子、“佛系”;
对于党的组织来说,精神懈怠就有可能脱离科学统一的思想理论指导,难以形成鼓舞斗志、催人奋发的坚强领导。精神懈怠具有传染性,消极影响、负面影响极大。尽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奋斗中形成的,具有合法性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永久不会失去。所以,党要与时俱进、积极向上,有效增强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

(三)新时代呼唤党建工作有新作为

历史进程昭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光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些鲜活篇章都是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与人民共同谱写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坚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地位。一是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这些力量是决定党能否长久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合力源泉,也是决定党能否有坚强执政能力的根本。十九大报告和修改通过的党章在“执政能力建设”前面增加了“长期”二字,就是在告诫全党同志增强忧患意识,目光长远,时刻维护好党的形象,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保障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二是要增强本领提升能力。本领是基本素质,能力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不断增强本领,才能夯实能力之基。新时代对学习本领、领导本领,改革创新、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本领的要求也愈发提高,离不开持续的努力。三是要自我净化、完善、革新,不断提高。自我革命是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检视问题,打造锤炼自己。惟有积极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共产党员价值观,才能在面对取舍、进退时有标尺、有依据,才能面对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不软弱。

在新时代,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建工作,既是传承与创新发展红色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将党建工作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充分结合的客观要求。梳理红色文化资源在增强党建工作效能方面的突出作用,这是构建“党建+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的先决条件。

(一)红色文化形成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密切相连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彰显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的生动形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观念意识形态及其相应的物质、制度等表现形式的总和,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碰撞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文化样态。红色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核心和精髓是红色精神;
各类红色遗存及其创造性的集中呈现是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地、纪念设施等;
红色文化的制度形态是规范化规则化的文化样态。它们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统一构成了红色文化谱系中的主体内容;
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发展与壮大的历程,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向上的品行内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情怀,这些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红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契合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发展具有直接的联系。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全党需要坚持和发扬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和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8]。可以说这五种革命精神蕴含在红色文化的精神脉络里,贯穿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中,表征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作风、道德、革命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二)红色文化可以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有效资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9]建设基层党组织可以充分挖掘并运用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资源。一是红色文化渗透着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向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可以转化为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资源,用以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树牢理想信念。二是红色文化可以作为制度建设的有效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戒尺、高压线、笼子等词汇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制度的约束性、刚性和系统性。革命战争年代孕育而生的红色文化所彰显的服从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将为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提供生动的启示与有益的借鉴。三是红色文化还蕴含着丰富的党风廉政建设资源,可以转换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享乐奢靡之风,把人民群众放在决策行动的第一位的生动教材。四是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馆等物质载体,可以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场所,使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艰难奋斗历程,从而净化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三)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建立一个最美好的社会,使全体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在这种人民至上的鲜明价值观指引下,真正的共产党员始终能够在面对选择时,奉献自己贡献力量;
始终能够胸怀他人,服务社会。价值观的选择直接影响个体行为处事的方式,在红色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中,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的导引作用不容小觑。当下,出于文化的全球化影响,一些党员干部迷失了人生信仰、追求利己享受,这些不良文化的泛滥,也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许多思想挑战。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以红色文化浸润基层党建工作,以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观感染培育党员干部,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保持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原则,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精神力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意义重大。

新时代建构“党建+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意味着将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发挥红色文化在政治教育、文化传承、道德示范、价值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创新方式传播红色文化,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平台,实现党员素养与党组织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以找准“党建+红色文化”的结合点为前提

把“党建+红色文化”这条主线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始终,充分发挥党建政治引领、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

一是要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特质,侧重精神层面感染激励作用的发挥,要突出红色精神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核心,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层面的核心样貌,也是激励民众在新时代攻坚克难的精神原动力,同时也是提升党员精神品质、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特殊的精神气质、优良的传统得以淬炼生成并不断完善,影响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去克服重重困难,为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而殚精竭虑、苦干实干、一往无前。红色精神包含着诸如深厚的爱国主义、坚定的信仰、追求真理的勇气、革命的乐观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等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在新时代依然可以感召广大党员。

二是要结合党建工作的内容要求,将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服务统一起来,分类施教,按照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功能构建结合模式,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切入点。如前所述,红色文化可以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资源。比如,在党员教育中强化“四史”教育,在历史原貌中自然呈现红色文化的演进脉络,把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与其后所彰显的红色精神以贴近心灵的方式加以展现和阐释。使广大党员不仅从历史发展的线索中坚定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还深度唤醒内心的自觉追求,在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成就认同、自豪的同时,增强使命感和参与度。再比如加强党员服务,就是以鲜明的时代话语接续表达红色文化中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与行动,使广大党员真切地感受到先辈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崇高性,并在日常的工作中效仿之、贯彻之,为群众多做事做好事。

(二)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和方式为关键

党建工作载体方式的单一化、刻板化势必影响效果发挥。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主动对接和引领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潮流。要进一步树立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促进形成新的党建观,不断增强阵地意识,传承和弘扬好红色文化。

一是要抓队伍。积极建设懂互联网、善用大数据的党建人才队伍,加强党员干部采集、收集、运用数据的能力,尤其是要结合新时代的党员发展特点和要求,持续提升采集红色文化相关资源数据的能力,以极具创新性、创造性的方式来呈现。

二是要强内容。“党建+红色文化”在网络化的过程中,党建是其根本、网络是载体、红色文化是内容,要始终坚持以内容为王。红色文化的历史虽然与今天有一段时空距离,但其跨越时空的精髓在于事件、人物背后历久弥新的精神滋养。因此,要通过讲人话,讲走心话,让党的声音以接地气、有温度的方式传播得更加透彻、更加广阔。比如,通过深入细致地挖掘梳理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归类,实践中以物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形式表现,在呈现过程中,深入挖掘资源中蕴含的人本化的实质,使其更加亲和有力,达到育心育人的效果。

三是要建平台。建设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综合发力的红色文化数字网络平台,将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服务性融为一体。现实中有些党建平台不能及时更新内容,未能联系本组织实际,不新颖,很难吸引人;
有些只是刻板教条地进行宣传;
有些党建网站信息发布形式单一、缺少活力,无法满足党员的学习需要,也无法满足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这些问题使得党建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成效甚微。因此亟须创新形式、丰富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红色文化的宣传推介,使其融入时代特色,并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结合,不断强化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比如,宣传部门可以积极邀请中外主流媒体、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制作成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予以发布,持续扩大地域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三)以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为根本

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前提是培养对党有忠诚心,对党的事业有进取心,有本领、素质强的党员干部。

一是以红色文化提升党员的忠诚品格。党员对党忠诚、与党中央同心同德,这种忠诚的品格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比比皆是,以此做案例,恰当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无疑会影响今天的党员反思自身行为,成为站得稳、靠得住的坚定的共产党员。有了忠诚的品格才谈得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党的决策部署保持一致,才能将党的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

二是以红色文化净化党员的政治灵魂。信仰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既深信认同,又身体力行,这是共产党员最纯粹的政治灵魂。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雄先烈,恰恰是在这一政治灵魂的指引下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甚至不惜奉献生命,创造着理想中美好的“属人”生活。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信仰的力量,以此塑造、净化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在新时代握好接力棒,这是对红色文化的最好传承,也是增强党员行动力的有效手段。

三是以红色文化渗透党员的价值主张。“私利”二字从来都不是共产党员的追求;
“人民至上”才是其基本的价值追求。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播,有效激发党员的红色斗志,锤炼党员意志品性;
以各类弘扬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锤炼干部队伍、彰显党员形象、激发团队能量,使每名党员都无愧于中国共产党的称号,都能忠诚、干净、担当,都能将“人民至上”的价值诉求作为行为处事的标尺。

总之,在新时代建构“党建+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意味着通过红色文化传承孕育党员的精神品质,提升党员的能力素养,最终实现党员个人和党组织力量的协同提升。

猜你喜欢红色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是党员向我看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中国石油石化(2021年16期)2021-10-14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共产党员(辽宁)(2017年12期)2017-07-01

推荐访问:理路 育人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