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主题年中全委会报告专辑【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质量发展主题年中全委会报告专辑【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高质量发展主题年中全委会报告专辑【完整版】

高质量发展主题年中全委会报告专辑

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战略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沙玉山在利川市委八届六次全体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州委七届四次 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 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战略, 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努力建成湖北省特色产业增长极核心板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 新篇章。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讲九个方面的意见。

 

一、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现阶段,我

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 务,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为做好新时代利川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参加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进 一步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这一重要指示精神, 明确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主攻方向和使命 担当,指明了新时代干什么、如何干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

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又进一步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

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一根本要 求已经成为利川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

我们要全面理解、系统把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努力加快新旧动能 转换,推动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成效和问题来看,改革开放 40 年来,历届市委、 市政府把握市情、克难奋进,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战 略由“两叶三工一基础”【1】逐步优化为“五市战略”【2】,

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弱渐强、量质并进的历史性跨越。我们一

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做,“利川红”已成为外交礼茶, 红遍大江南北,享誉国内外;
生态文化旅游突飞猛进,年接待游

客现已突破 1200 万人次,民宿旅游品牌越来越响,出现“一房

难求”的火爆局面;
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培植了 146 万亩富有利川特色的绿色产业基地,打造了全省面积最大的“三 品一标”基地,推动风电装机产能迅速从零增长到 50 万千瓦。

站在利川看利川,我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委政府绿色发展、 加快发展的战略定力,也离不开党政干部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 实干韧劲,更离不开全市上下乘势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跳出利川看利川,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总量不大、结 构不优,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引领融合发 展的办法不多,党政干部的服务意识还不强、水平还不高,制约 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突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 提振信心,进一步在产业发展上补短板、固底板、强优势、创新

高。

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现实要求来看,改革开 放 40 年来,全市上下勇于向贫困宣战,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教育、 卫生、水利、电力、通信等民生基础,架起了通向全面小康的桥

梁。

面对全市仍然留存的 9.8 万贫困人口,决战决胜的时间只剩

550 天,还要保障已脱贫的 11.7 万贫困人口不返贫,我们必须坚

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把推动产业高质量

发展作为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

面对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

农村农民问题,提出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我们必须 把产业兴旺作为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任务,紧紧牵住这个“牛 鼻子”,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最严格的 环境保护制度,将助推我们把生态优势、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的 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 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努力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 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我市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旅游资源丰富

多样,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

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

我们必须抢抓恩施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打好百

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凉爽之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张名片,顺 势而为、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全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建成国内外知名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提升全域旅游供给品质。开展省际生态文化旅游战略合作,

支持龙船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转变,到 2020 年,接待游

客突破 20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120 亿元。

推动腾龙洞成功创建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着力将腾龙洞

打造成资源品质一流、硬件设施一流、文化内涵一流的高品位岩 溶洞穴景观;
推动苏马荡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 假区,建设谋道康养小镇;
实施龙船水乡、大水井、佛宝山、玉 龙洞等 4 个 AAAA 级旅游景区及鱼木寨、水杉群落等新兴旅游资 源升级改造工程;
启动清江古河床、忠路温泉、郁江画廊等优质 旅游资源开发,打造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的旅游精品。

推动民宿旅游规范提质,巩固深化与北京大地乡居、台湾宜 兰民宿旅游协会的合作共建,加快白鹊山国家民宿小镇建设,助 推 17 个民宿旅游示范村提档升级,形成高、中、低合理搭配的 全域民宿旅游格局,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民宿旅游目的地。推动运 动旅游突破发展,以国际山地马拉松利川站赛事为引领,适度开 发建设齐岳山风电观光基地,规划建设滑草、滑雪、极限运动等 户外项目,建好利川西至苏马荡、东城至团堡、教育城至沙溪、 凉雾至清江源、元堡至毛坝、利奉公路等生态观光旅游走廊,打 造国家中部地区户外运动中心和运动训练基地。

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全域智慧旅游系统,积极 构建全天候、全领域旅游监管平台,新建及改扩建重点景区、民 宿旅游示范村旅游公路和停车场,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完善沿线景观、旅游标识标牌系统等基础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

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集散体系建设,按照 AAAAA 级 景区标准,推进城区和苏马荡景区化建设,完成“一江两轴三点 四路”【3】建设任务,推动恩施观光铁路、机场候机楼、火车 站改扩建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营造全域旅游优质环境。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 发”的原则,实施生态旅游资源“微改造”,保护好、利用好潜 在资源和优势。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实部门安全监管 责任,强化重点景区安全风险提示、重要领域安全管理监察,建 立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建立旅游市场监管机制,依托市长热线投诉受理平台,完善旅游 纠纷调解机制,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切 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三、大力推进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发展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

利益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

选择。

我们必须围绕安全、生态、有机、含硒主题,纵深推进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规模化经营、绿色化生产、品牌化营销 方式,推进硒食品产业扩能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

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省级农业标准化硒食品精深加工

示范区。

推进硒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鼓励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建 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发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规 模化种植养殖引领作用。

积极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行生产全程监管和农产 品质量标识制度,全面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扩 大“三品一标”【4】认证面积,提升“三品一标”基地建设质

量。

着力壮大“一红一绿”产业基地规模,推动茶叶基地全域绿 色有机,积极开展有机茶园、绿色茶园创建,全面完成低产劣质 茶园改造,打造全国有机含硒红茶核心基地。巩固和提升粮油生 产能力,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 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粮油作物商品化处理。

实施硒食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硒食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 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实现四板挂牌企业数量级增长, 建成利川特色创新板块,努力扩大企业规模,打造湖北省硒食品 精深加工示范区。

组建“利川红”茶叶集团,建设“利川红”茶叶城,建立茶 叶研发、茶艺培训、茶文化研究等机构,推进深度研发设计,推 进茶叶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提高产品品 质和档次。积极引导粮油企业将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

区和物流节点集聚,逐步形成生产与加工、企业与农户衔接配套

的上下游产业格局,促进农产品就近加工转化。

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

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为依托、以企业自创品牌为支撑的多层次品牌 体系,提升利川农产品知名度,助推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 附加值。

构建“利川红”“龙船调”区域公用品牌认证标准体系,制 定认证指导意见,创新认证评价模式,推动“利川红”“龙船调” 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全品类、全区域、全产业链,成功申报中国驰

名商标 1 件以上。

创新“第三方评价【5】 自我声明【6】”模式,采信国内外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结果,确立 市场化第三方认证服务机制,鼓励企业以自我声明方式参与品牌 创建。

四、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我市生物资源富集,拥有黄连、莼菜和山药等国家地理标志

产品,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也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推进生

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前景远大。

我们必须按照扩规模、建示范、促集群的发展思路,统筹推

进“药、医、康、养、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产、学、研、

用”骨干企业群,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

推进中药材产业建设。稳定黄连基地种植面积,建好道地药 材专业乡镇、专业村,推动黄连产品精深加工,创新研发黄连衍 生产品,打造香连药业生物医药“旗舰”企业。推动大黄产业建 设,优化产业基地布局,依托金土源产销专业合作社院士工作站, 引资建设精深加工企业,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和生 产推广。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有

序推动党参、续断、贝母等道地名贵中药材发展,积极打造华中 及武陵山区药材生态种植核心基地。

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莼菜产业发展,推动莼菜 精深加工研发取得突破,延长加粗产业链条,打造全国莼菜科技 试验基地、莼菜种源基地。加快推进山药产业发展,实施山药精 准控制栽培研究,推动山药区域化、标准化种植,加大以山药为 原料的功能食品开发,积极打造国家级山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保持烟叶产业稳定发展势头,稳定种烟队伍、种植规模、种 植区域,实现由烤烟大市向烤烟强市转变,打造全国现代烟草农 业建设示范区和全国重点卷烟工业企业优质原料基地。

增加生物医药产业附加值。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精深加工建设, 落地建设 3 至 5 个中医药高科技产业项目,深化香连药业与台湾 天明药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开发中药饮片、中药衍生品,争取中 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项目落地,促进优势中药材资源开发规范 化、集约化发展。

支持药企进驻生物医药产业园,扶持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强创

新能力的专业合作社,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研 究开发中药新型健康产品、生物医药保健品和功能食品,构建以 中成药、生物制药、民族医药为核心的现代制药体系。

 

五、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发展

 

清洁能源产业是我市异军突起的新兴产业,符合新发展理念 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化能 源产业,培育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源支柱产业,建设“百 万”装机绿色能源大市,建成华中地区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建立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推进“枫 1 井”天然气勘探工程建设,投产 7 口开发井,实现年产能 5.78 亿方。适度开发风电,加大 500KV 输变电工程项目争取力度,推 动兴隆等重点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到 2020 年全市风电总装机容

量突破 80 万千瓦。

稳步发展水电,加大峡口塘等重点水电续建、新(扩)建项

目建设力度,力争 2020 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突破 40 万千瓦。有 序应用生物质能,推进乡镇垃圾收集处理,促进生物质燃料开发, 发展垃圾发电项目。推动页岩气等新能源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 展。支持三峡新能源、中广核、国电投等知名能源企业入驻利川,

建立分公司和运行维护检修中心,延长加粗风电产业链条。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持把思想统一到“不搞大开发不 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的认识上来,正确把握生态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修复风力发电场生态植被,重点整治 石材矿山,开展废弃矿山复垦复绿。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建设 新路径,制定生态环境负面准入清单,建立协调有序的国土开发 保护格局。深入实施农村清洁能源示范工程,开展土壤有机质提 升行动,推进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夯实产业绿色发展根 基。

六、坚持全地域谋划产业布局 清醒认识我市产业发展在全州、全省、武陵山区和全国的“位

次、位置”,立足各乡镇(街道)、村(居)地理区位、自然环

境、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围绕“四大产业”集群调 整区域布局,努力实现“城区有园、乡镇有业、农村有品”,推 动形成结构合理、优势突出、全域覆盖的产业布局。

聚焦实施“一乡一业”。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全面落实

《利川市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试行)》《利川市 2018-2020 年产 业扶贫行动方案项目责任清单》,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板块化发展, 支持东城、谋道等乡镇分别发展民宿旅游、康养旅游,在国内争

当区域发展示范;
支持毛坝、忠路、凉雾、文斗、沙溪、建南、

元堡等乡镇分别发展茶叶、莼菜、烟叶、山桐子、黄连、药材等 产业,在武陵山区争当发展排头兵;
支持南坪、汪营、团堡、柏 杨坝等乡镇分别发展大米、香菇、山药、大豆等产业,在省内创 一流,在州内争第一,促进产业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着力建强开发区平台。优化开发区产品结构,提升恩施州高 新区中医药产业园,带动汪营硒食品精深加工园、忠路特色农产 品加工园建设,支持其他乡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打造加工示范基 地,构建“一区三园多基地”的产业发展平台,形成新的集聚效 应和增长动力。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集中精力抓好经济管 理和投资服务,完善园区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打造“一个窗口” 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营商环境示范区。推 进开发区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特 色产业园,积极探索合作办园的发展模式。依托开发区探索发展

“总部经济”【7】,集聚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吸引重点 产业、知名企业进驻,打造“双创”【8】洼地,实现创新驱动 发展。

 

推荐访问:高质量 年中 全委会 高质量发展主题年中全委会报告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