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脱贫成果巩固战,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

彭晓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重庆市巫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绝不能出现这边宣布全面脱贫,那边又出现规模性返贫。

(一)织密织牢防贫返贫“监测网”

坚持以“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为载体,全面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一是信息监测“不漏一人”。全面采集更新脱贫户、监测户基础信息。建立县领导、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微信指挥调度工作群,对“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信息录入工作实行日统计、周调度。聚焦核心指标,对信息系统比对发现的疑似问题实行双向校正,纵向推至乡镇(街道),横向推至行业部门,累计数据清洗12次,核对清洗数据2.3万余条,实现行业部门信息、农户家庭实况、监测系统信息“三合一”。二是入户走访“不漏一户”。开展干部“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聚焦8类重点人群、3类重点区域、3大重点问题,按照“四查二问”“六看四访”的要求充分了解农户实况,对新致贫返贫对象和易返贫致贫户严格对照标准和流程,开展精准识别。累计发动镇村干部2926名、驻镇驻村工作队员408名、帮扶干部8751名参与到入户走访排查工作中。三是帮扶措施“不漏一项”。对风险未消除的监测户,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持续关注收入变化。对新识别的监测户(含现有风险未消除对象),至少安排1名乡镇干部或驻村干部作为监测帮扶联系人,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累计落实帮扶措施3816个,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4个。

(二)落地落实行业部门“政策网”

及时制定《巫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汇编》,全面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职责,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一是教育医疗“大盘底”。实施控辍保学动态清零专项行动,为不能正常在校就读的147名适龄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健全参保情况动态跟踪机制,实现脱贫人口及易返贫致贫人口应保尽保,建立完善脱贫人口及易返贫致贫人口信息共享和部门协作机制,筑牢因病致贫返贫防线。二是住房饮水“大清零”。完成所有农户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将97户重点对象纳入市级资金补助范围。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持续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和管网入户率分别达99%和100%。三是社会救助“大保障”。开展低收入人群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对现有低保对象进行全面复核排查,不符合保障条件的予以清退,及时将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的人员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四是农户收入“大提升”。聚焦产业和就业,切实提高脱贫群众收入水平。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比例达56.06%,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和小额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好就业帮扶补助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2590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07人、脱贫人口务工44221人,农户收入同比增加12%。

(三)建立健全社会协作“帮扶网”

深化社会帮扶工作,三峡集团、烟台市、北碚区、铜梁区、广东省、市文化旅游委帮扶集团等协作帮扶工作不断深化,实现由单一输血式向多方造血式转变。一是三峡集团发挥资源优势,助力巫山“产业兴”。近年来,三峡集团与巫山县签订战略投资协议,投资100亿元建设30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光电方面,投资12亿元,装机18.2万千瓦的三溪两坪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
新签订的二期光伏项目投资8亿元,装机20万千瓦。风电方面,已核准风电装机容量10.25万千瓦,其中青山头风电场累计发电737万千瓦时。二是复制东部经验,打造鲁渝协作“升级版”。建立山东烟台·巫山产业园“双创”中心,成立烟台(巫山)博士服务站和巫山(烟台)乡村振兴学院。选派专业人才开展现场指导,帮助巫山成功研发脆李小烧、脆李白兰地、脆李利口酒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先后引入三嘉粉丝等9家企业落户巫山,建立巫山(烟台)城市推广·消费协作馆,目前已帮助采购销售巫山农特产品4668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秋月梨、大樱桃、甜杮、烟薯25号为主的“万亩精品果园”和“万亩茶园”,实行“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合作模式,预期5年亩产纯收入可达5000元。三是对口帮扶集团深化协作,打开两地“互通道”。实施广东游客巫山行,支持巫山设立驻广东旅游营销和招商引资工作组,积极组织媒体和旅行社赴巫山考察旅游资源,策划实施“广州情·巫山行”,每年外地游客持续增长。实施巫山产品广东行,应邀参加广东省农博会、广州市博览会和深圳市文博会,支持巫山在广州、深圳等地举办优质农产品和文化旅游推介会,推动巫山旅游、生态农产品走向世界。市文化旅游委帮扶集团以及北碚区、铜梁区持续协作帮扶,在人才互流、消费帮扶、产业合作、劳务协作、项目建设等方面帮扶成效显著。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采取“到村到户”精准方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到乡到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实际将全县24个乡镇、323个村(社区)分类实施,编制全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4大特色产业发展区”乡村振兴规划,指导各乡镇编制衔接规划,全面构建“1+1+4+N”规划体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一)重点推进试点示范

立足区域自然禀赋,重点推进4大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区建设。一是围绕乡村旅游、乡村治理、农村改革、乡风文明,规划建设骡坪镇、竹贤乡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天路下庄·生态原乡”下庄片区。二是围绕柑橘产业、大宁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建设双龙镇、福田镇、大昌镇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宁湖橘海·生态湿地”小三峡片区。三是围绕脆李产业、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农旅融合、生态康养发展,规划建设巫峡镇、曲尺乡、大溪乡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花果之乡·云端走廊”摩天岭片区。四是围绕大景区大旅游,规划建设建平乡、两坪乡、官渡镇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神女故里·诗意峡江”神女峰片区。健全“县主要领导包片+县分管领导联系+联系单位对口+县级单位帮扶+乡镇具体负责+国企组织实施”的工作保障体系,推动片区规划编制和重点项目建设落地落实。

(二)科学谋划分类发展

一是先行示范类。聚焦全县基础条件较好的9个乡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走在前列、探索经验、率先突破。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因地制宜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等发展平台。加大改革创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上先行先试。二是重点帮扶类。聚焦全县基础条件较为薄弱的5个乡镇,持续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地区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大乡村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重点帮扶类乡镇,加强脱贫产业后续培育,推进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提升。三是积极推进类。聚焦全县其他10个乡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整合相关涉农政策,形成政策支持集成效应,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三)因地制宜村社发展

结合实际,根据不同村(社区)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易地搬迁四类,分步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确定竹贤乡下庄村等2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同时,优选45个村打造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村。全县24个乡镇所辖的其他258个村(社区)为积极推进类。对2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45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村,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按照“以奖带补”方式给予建设补助,重点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近年来,巫山县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形成了以“脆李+柑橘、中药材、核桃+烤烟、生态养殖”为主的“1+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规模化种植、组织化生产、科技化服务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果园、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把握三个环节:一是“种好”。通过调整结构、创新模式、规模种植等方式,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坚定不移做大做强“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稳住90万亩发展规模,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50万只山羊、50万头生猪等生态养殖。在种植方式上构建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协同发展的种植模式。二是“管好”。坚持2年种植,3~5年科学管护,5~8年全面见效,实行精细化管护,探索多种方式规范管护。在管理主体上主要依托组建合作社统管,解决散户不懂管理技术的问题。在管理内容上主要紧盯重点产业,规范脆李、柑橘、核桃、烤烟产业管理。着眼重点环节,严格按照技术规程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护措施,确保优质高产。突出重点区域,对沿江、沿河、沿高速、沿景区、沿交通干道等周边产业基地,开展标准化管护,打造出好产业形象。三是“卖好”。一方面,由新型职业农民“自己卖”。通过开展技术推广、送教下乡等,培养一批会经营、善营销的新型职业农民,直接从田间种植卖到各地市场。另一方面,由专业合作社“统一卖”。10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统一代销有效解决由于农户分散生产带来的农产品采购、销售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由龙头企业“收购卖”。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中医药生产企业,开发一批高品质旅游特色产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二)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坚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一张蓝图干到底三个原则,发挥好财政衔接资金的撬动作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现代版“富村山居图”。一是推动基础设施从“补短板”向“促发展”转变。持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优化升级,着力推进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农村居民在乡间田野也能享受乡间美景、清新空气和诗意生活。二是推动公共服务从“兜底线”向“高品质”转变。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打造乡村驿站。完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9个,村级互助养老点建设115个,合理优化农村医疗机构布局。大力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健全文化活动广场等设施,不断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推动人居环境从“讲卫生”向“更宜居”转变。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整社整村整片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3100户。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院落、文明村镇280个。曲尺乡柑园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三)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切实发挥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法治保障“三个作用”,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切实达到了“三个目标”。一是发动了人民群众。各乡镇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下设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妇女儿童等委员会作用,切实做到了民事民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创新成立“乡村道路安全检查劝导站”,依靠群众力量保障农村交通安全。二是营造了文明乡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无事酒等不良风气,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很多地方风气焕然一新。竹贤乡全面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模范户评比”制度,进一步强化激励约束作用;
双龙镇开办“惜福银行”,实行村民德治“积分”管理,切实营造了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三是建设了平安乡村。坚持以村社为依托,健全“分片包干、干群组团、责任到人”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搭建田坎法庭、院坝法庭、广场法庭、村居委会法庭等,鼓励让群众参与旁听、讨论,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想意识。先后探索出院落整治“十改四管”“四家共治”“七队齐治”“忆、说、立、梳”毛相林四步工作法、“五治促三变”等基层治理创新模式,同时竹贤乡下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猜你喜欢 巫山农村 巫山一段云·悯农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4期)2020-09-02醉美巫山,诗画四季金桥(2019年1期)2019-09-18巫山机场正式通航重庆与世界(2019年9期)2019-09-10“第一届长江三峡李花节”在重庆巫山开幕中国报道(2018年4期)2018-06-11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40期)2017-10-20《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6年11期)2017-02-05《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6年9期)2016-07-11《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5年19期)2016-03-12新农村 新一辈艺术评鉴(2014年22期)2015-01-17本期收藏&蓝光TOP5现代计算机(2009年9期)2009-12-02

推荐访问:先手 脱贫 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