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夹”在手材料我有——一个简单实用写作小技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夹”在手材料我有——一个简单实用写作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两夹”在手材料我有——一个简单实用写作小技巧

“两夹”在手材料我有——一个简单实用的写作小技巧

 

在机关单位写材料,往往需要广泛占有材料,这是写好材料的重要基础,也是写手们的例行功课。所占有并可利用的“材料”,说得专业一些,就是“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虽然也有一些技巧,主要还得靠下“笨功夫”。

在长期的机关文稿写作中,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也是有助于提高写作质量和效率的好方法——写任何一个重要文稿,我都会建立两个文件夹,用于收纳相关参考资料,以方便查阅、取用。

一个文件夹是实体的,收纳的都是纸质材料。所收纳的,主要是与所写内容密切相关的文件简报、领导讲话,多数是平时收集、复印留存的,也有一些是急用现找、临时打印的。这个文件夹,可以是硬壳的、盒式的,也可以用大大小小的燕尾夹把多份材料夹在一起。现实中,我主要是采用燕尾夹的方式,这样最简便。

也有一种相对“奢侈”的做法——把收集整理好的资料编印成册。这样做,前提往往是3个:一是写大材料;
二是资料有长期留存、反复参考的价值;
三是不差钱。

另一个文件夹是电脑版的,收纳的都是电子文档。其中有的是从自己的库存中挑出来的,有的是临时从网上下载的。

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两个文件夹呢?因为它们各有优劣,可以互补。纸质材料,最大的好处是便于翻阅。电子文档的好处多一些,一来易于存储携带;
二来易于查找记得不准不熟的内容;
三来可以直接复制粘贴。

我的“双夹法”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建”,第二步是“学”,第三步才是“用”。

“学”的过程,是强化记忆、深化理解、消化资料的过程,也是借鉴思路、启发思考、催生思想的过程。无论收入哪个文件夹的资料,无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档,我会一边看一边做上各种记号,必要时还会在空白处写上批注,或是记下自己的思想碎片、灵感火花。至于怎么做记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不必求同,自己明白就行了。我的习惯是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明需要重点关注和参考的内容,在纸质文本上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或彩色笔来标注,在电子文档中直接涂色并采用加粗、变换字体或下划线等方式。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学资料也是一样,既要学新知新,又要温故知新;
既要含英咀华,又要潜思细悟。看的资料越多,获取的信息越多,消化吸收得越充分,写起材料来就越能信手拈来、活学活用。很多时候,所收集的资料看一遍是不够的。越是重要的资料、重要的内容,越要多看几遍。光是看也还不够,一定要记、要想、要琢磨。所谓“记”,倒不一定要过目成诵甚至死记硬背。记不准、记不全都不要紧,但一定要记得大体的内容,记得哪个内容在哪个材料中、大致在什么位置,在需要调用的时候能够迅速找到。

最后是“用”。对两个文件夹里的资料以至具体的写作素材,可以引用,可以翻用,可以化用,但不能“盗用”。不管怎么用,一定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否则,写材料就不是写材料,而是拼材料、凑材料了。

写完一个材料,两个文件夹并不是就可以弃若敝履了。电子文档,我一般会在电脑中实行“双备”:先把整个文件夹里所有的资料集中打包,与所写的材料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里,一并存档,这可以看作是“热备”——趁热备份,随用随取;
再把文件夹里新收集的资料分别复制一份,按照对应类别打散另存,存入我的文件库中,放在合适的位置,这是“冷备”——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得上,先备着再说。这样做,可谓一举两得,既有利于日后查找查证,又有利于再次开发、循环使用。

至于纸质材料,那就要“解散”了。有反复使用价值的继续留存,在我的文件柜里各就各位;
剩余价值不大,或者已经存有电子版的,要么粉碎销毁,要么当作废旧处理。

“双夹法”是为写材料服务的,但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写作过程中,还体现在写完材料之后。我们所收集占有的资料,很多都具有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的价值。如果我们每写一个重要材料,都围绕一个专题收集一次资料、进行一次学习,久而久之,越来越丰富和充实的,不仅是你的资料库,还有你的大脑。

 

推荐访问:我有 在手 小技巧 “两夹”在手材料我有——一个简单实用写作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