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有以下一些途径: 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恰当地运用移情; 丰富学生的情感; 创设特定的情境氛围,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运用语言的感染力, 体味教材的优美形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Discussion on emo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Xu Weili�
  【Abstract】Emotion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have some of the following ways: mining materials of emotional factors, the appropriate use of empathy; to enrich the students" emotion; establish a particular atmosphere, arouse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use the language appeal, experience teaching figure.�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emo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03-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地开展情感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 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唤起学生对情感的审美欲望�
  文章不是无情物。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生动形象, 文情并茂, 选材范围涉及天文地理、宇宙空间、历史人物、当代英雄、童年趣事等等。它们无不包含着作家们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这正如刘勰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这就启示我们, 教材的情感因素并不都是外现在文字表面, 而是玉陷石间、珠匿鱼腹,只有经过用心深思, 才能心领神达。为此,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以恰当的方式使学生愿学、爱学。这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那么, 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哪些情感因素呢?比如:《过桥》、《小站》、《再见了, 亲人》、《长城》等这一类课文具有道德感因素;《太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新型玻璃》等这一类课文具有理智感因素;《桂林山水》、《草原》、《荷花》以及诗歌等一类课文具有美感因素。教师在教学这一类具有鲜明情感因素的课文时, 不仅要投入自己的情感, 还要把投入的情感与教材内容具有的情感水乳交融地表现出来, 从而唤起学生对情感的审美欲望,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另外, 对于那些不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课文, 教师教学时就要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自然得体地融化到教学中, 使学生附丽上教师的情感意向, 让学生在色彩丰富的情感滋润下, 心情舒畅地学习。实践证明, 任何教学内容都具有情感因素, 都可以在教学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使教材的客观内容与附丽的情感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学生也就在这种动人的情感力的作用下, 全身心地对教材内容能动地认知。
  2 创设特定的情境氛围, 调动、活跃学生的审美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生动、形象、适宜的教学情境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有效地调动、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 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伟大文学家鲁迅在讲到文学的审美作用时曾说:“ 意美以感心, 一也; 音美以感耳, 二也; 形美以感目, 三也。”即是说, 给学生创造悦目、悦耳、悦心的特定情境氛围, 运用实物演示、图画展现、音乐烘托、幻灯投影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 用耳朵去聆听, 用心灵去体验……这样, 学生就能在特定的教学情境氛围中活跃起审美情感, 在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中受到濡染。比如在教学《回声》这篇优美有趣的科学童话时, 由于学生年龄太小, 知识面狭窄, 对“回声”这一物理术语和回声是怎样产生的不易理解。为此, 可创设如下情境进行教学:�
  2.1 教学第二段课文时, 让一组同学读小青蛙欢快的叫声,让另一组同学用低沉、延宕的声音接读“回声”, 此时, 教室里就响起了“呱呱呱, 呱―呱―呱―”,“你在哪儿?你―在―哪―儿?”的叫声和回声。这样, 学生进入了特定的情境中,形象地感知了“回声”。�
  2.2 具体、形象地演示“回声”。用投影仪打出: 教师把小石子投进玻璃缸中, 缸中的水立即荡起了波纹, 水波向四周扩散, 碰到缸壁又荡了回来的过程。通过演示, 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了, 缩短了学生认识目标与认识水平的差距, 为深入掌握知识创造了条件。�
  2.3 通过生动美丽的图象、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赞美“回声”。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对“回声”这个抽象概念就从形象感受中得到了理性的把握。
  3 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 使学生体验和玩味教材的形象意蕴�
  小学语文教材, 主要是通过形象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 还应重在形象的感染。学生的年龄越小, 鲜明生动的形象对于他们的影响就越强烈。因为形象是具体的, 是直接诉之于学生的感官的; 同时, 也只有通过形象感染学生, 才能唤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为此, 语文教师也应该学习诗人, 用“形象和图文”来进行情感教育。教学中, 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在认识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教材中的形象, 教师的情感都可能成为学生的认识对象, 而教材中的形象又是隐藏在词语符号之中的。因此,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生动、形象、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敲破语言的物质外壳, 调动学生的审美想象去体验、感受、玩味教材中的形象, 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见其人之感;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适当进入“角色”,积极“投入”情感, 与作者悲欢与共, 休戚相关, 以自己感情的火花去点燃学生热爱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烈焰, 以自己感情的浪花去激起学生情感的巨澜。这样, 学生就从教材和教师两条渠道受到审美情感的陶冶, 而弥补自身体验的不足, 从而对形象意蕴产生或满意的、或愉悦的、或悲伤的、或热爱的、或愤怒的态度体验。比如在教学描绘祖国山河的课文时,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语言, 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境界旅行。《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原》等都可以徜徉其间, 感受祖国山山水水的秀丽和壮美, 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在学习描写英雄人物的课文时, 通过教师深情的语言描绘, 越过历史长河, 缩短时空距离, 让课文描写的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英雄的光辉形象, 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甚至可以听到英雄震撼大地的呼唤。这样, 使学生深深地为英雄的壮举而激动不已……
  4 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世界。促使他们的情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1 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促进其情感发展。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学生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发展。为此, 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 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 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向高水平发展。如: 组织好语文教学中的讨论, 并及时提出一些“点”题性问题, 帮助学生把认识深化一步; 结合教材内容, 讲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 使学生感到亲切, 便于学习; 提供教材中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 把抽象的道德标准具体化, 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的印象和正确的认识。�
  4.2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移情。培养学生移情的能力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 在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树立榜样, 宣扬教材中先进人物、英雄模范的优秀事迹, 用他们良好的情感感染学生, 丰富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 教会学生从理智上防止或延缓和自己不适应的情感反应, 培养学生自我监督情感的习惯, 提高他们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
  综上所述,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情感教育, 但切忌“千人一法, 千篇一腔”, 务必力弃陈旧, 努力创新。唯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授识、育德、益心、冶情的功效。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 试论 情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