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ppt【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2+1+2”模式】

  摘 要: 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1+2”的教学改革模式,即将课程教学分为三个教学环节:2学时课堂教学+1学时实验教学+2学时学生自主上机;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其特点和所需解决的问题。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2+1+2”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环节;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4-55-02
  “2+1+2” mode in teaching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Li Rong, Zhu Shaohong, Liu Jun"e, Sun Yuan
  (Beijing Wuzi College, Beijing, 101149, China)
  Abstract: To deal with problems in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2+1+2” teaching reform patter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procedure is separated into three segments: 2 credit hour classroom lecture+ 1 credit hour lab work+2 credit hour self-study practic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is mode is given in this paper. One year teaching practice in my school shows that “2+1+2” teaching mode has a good effect.
  Key words: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segments; teaching practice
  0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目前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按照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非计算机类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而开设的。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 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课程内容由两部分组成: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等;操作部分,包括中文Windows xp 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软件2003(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网页制作和邮件收发。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如何开展好课程的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针对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教授该课程的老师给出了改革思路和改革方法[1-3]。在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已被列为学校的精品建设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校提出了“2+1+2”的教学模式,经过了一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描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节描述“2+1+2”的教学模式及其优点;最后给出结论。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⑴ 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在许多大中小城市,计算机已经逐步普及。一些条件好的家庭已经给子女配置了电脑,在一些办学条件好的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相关课程,这样,一些学生在大学入学前就具备了较好的计算机基础。但在一些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的经济能力和中小学的办学水平都受到限制,这些地区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几乎为零。学生计算机基础的两极分化使得代课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讲得太简单,程度好的学生不愿意听;照顾水平好的学生会使基础差的听不懂,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⑵ 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通常老师上课时在教室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软件演示,学生被动的在下面听课观看演示,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尚可。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的讲授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较好。而对于课程的操作部分,学生普遍反映在课上能明白老师的演示,但由于理论课和实验课往往隔了几天,在上机实验时往往不会具体操作。这些因素造成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脱节,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⑶ 教学内容多课时少
  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含盖了计算机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到信息安全。在教学课时的分配上,这些内容都要放到一个学期讲授。以我校为例,过去该课程的学期教学时数为48学时,平均每周三学时,共16周;实验部分28学时,每周2学时,共14周。这样的学时量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是有一定困难的。
  ⑷ 上机课时分配少
  大多数学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安排,理论课时较多而上机课较少,通常二者的课时配比例为2:1。这样的比例适合于普通的计算机课程,并不适合这门偏重操作性的课程。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的“2+1+2”模式
  针对以上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计算机基础课题组采取了“2+1+2”模式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2+1+2”模式介绍
  “2+1+2”模式的实际含义是将教学分为3个环节:每周2学时的课堂教学,1学时的实验教学,2学时的学生自主上机,各环节的教学时数分别为32,16,32。
  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注意讲授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部分,教学地点在教室,采用多媒体+板书等教学手段。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可以调整讲课内容的学时分配和讲课的重点。例如对于数据在“计算法中的表示”一节,包含了较多的重要知识点,比如进制转化、补码、ASCII码等,对这一节的内容可以多花学时详细讲解,并让学生做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有些章节如介绍计算机的软件一节简单易懂,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下自学。
  实验教学环节侧重于对课程中操作部分的教学,上课地点在实验室,因此,由于有了投影仪大屏幕,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计算机。这样老师在上面讲解演示软件的演示操作时,学生可以在下面跟着练习,做到及时练习,及时巩固。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方法,在讲解一些应用软件时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贯彻始终,这样既具有系统性,又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掌握软件的应用技巧。
  学生自主上机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在教师引导下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4]。老师课上布置本周自主上机的作业,学生带着任务到实验室自主上机(学生在完成布置的作业也可以自己选择题目来练习),同时,上机的每个教室安排老师辅导,这样的自主上机+辅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2 “2+1+2”模式解决的问题
  根据“2+1+2”的多环节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把理论基础部分和操作部分采取分而知之的策略。理论基础部分(如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和网络基础部分)放在教室里来讲,这样学生可以专心的听老师讲;把操作部分(比如办公软件部分、网络应用部分)放在实验室来讲,这样老师讲了以后,学生马上就可以马上实践,就更容易理解和加深印象。
  采用该模式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⑴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通常学生基础不同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表现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上机操作环节。基础好的同学自主上机花较少时间完成作业,余下的时间可以安排其他课程的学习。另外,老师在布置上机作业时可以灵活掌握,除了完成教学任务的作业,适当增加一部分有难度的作业,让基础好的学生获得提升空间。而基础差的同学可以根据自身水平掌握自主上机的时间,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操作软件。⑵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场地的限制。学生在实验教学的环节边看边练,及时掌握所学内容,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和实验相脱节的问题。⑶采用多环节教学模式使整个课程教授和实验的学时比例有所调整,由以往的2:1变为1:1,解决了该课程上机课时少的问题,非常适合这门强调操作性的课程。
  对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考虑到我校一年级第二学期对非计算专业开设了数据库的课程,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去掉了数据库章节的讲授和上机,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又解决了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
  2.3 实践效果初步评估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考核采取“机考+平时作业+考勤”的形式。机考的形式更为适合考核学生的操作软件的真实水平,也更具有客观性。“2+1+2”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实践了1年多,在去年的学期末机考的成绩统计中,各教学班的优秀率上升,不及格率有所下降。结果显示采用该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对于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了“2+1+2”教学模式,该模式把课程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探索、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继续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丁琼.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思考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Vol.5.No.1647~1648
  [2] 张国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l..17 No. 112~114
  [3] 杜萍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15
  [4] 陆克中.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 Vol.24,No.6:118~119

推荐访问:大学计算机 课程教学 模式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