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私有化了吗_阿里巴巴私有化“火上浇油”?

中概股集体“海归”      马云永远令人瞠目。   去年此时,阿里巴巴B2B公司(下称阿里B2B)爆发了众多供应商涉嫌欺诈的“诚信门”,迫使马云挥泪“斩”了CEO卫哲和COO李旭晖才化险为夷。此后相继是5月的支付宝股权转让风波以及10月的“淘宝伤城”,多事的2011令马云走下神坛。谁料,阿里巴巴的2012,又以一个更大的问号开局。
  “私有化,退市!”2月21日晚间,守在电脑前等待阿里巴巴Q4(第四季度)及年度财报的券商、分析师们等来了这样一条爆炸性消息。阿里B2B与大股东阿里巴巴集团发布联合公告,称将以该股赴港上市的招股价13.5港元回购尚未持有的27%股份,预计交易金额23亿美元。
  各方评论瞬间爆棚:“做空套利?这不像‘马神’的赚钱风格。”“关门‘打虎’,如此一来处理与雅虎的股权纠纷更隐蔽。”“B2B要成为下一个支付宝?”“香港股市本来就是鸡肋,公司控制权才是王道。”
  
“修身养性”?
  
  2月22日,受退市信息刺激,阿里巴巴股价一天内涨幅近43%,收于13.2港元,并创下成交额24亿港元天量,居港交所主板之首。
  该股上一次如此风光,还是在2007年11月6日上市当天。彼时,阿里巴巴开盘跳涨122%,收盘逼近200%,破了港交所网络股多项纪录,并以260亿美元市值一跃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头牌”。阿里巴巴杭州总部还张贴了巨幅海报:“人人都爱IPO!”
  但这一次,马云在内部邮件中说,阿里要“修身养性”,要对阿里B2B进行大幅“根本性的完善”,要重整“各子公司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收益。而退市是“对股东负责”,是“赔本生意”,是“敢于放弃今天的成功”。
  “一切为了股东。”这句话几乎贯穿马云对阿里所有大动作的始终。但高位买入却被套至今的中小投资者们并不买账。要知道,2007年12月3日阿里巴巴股价飙到顶点41.84港元,紧接着便随金融危机掉头向下,最低跌到4港元以下,堪称“港版中石油”。如果回购价不再提升,股民们“早起无获”的沧桑感无疑更甚。
  自2月9日阿里巴巴突然宣布停牌,且获得澳新、瑞士信贷等多家银行30亿美元贷款以来,各种揣测就从未停歇过。只是,当时最响亮的声音认为,这笔钱将用于从雅虎手中回购40%的集团股份,至于阿里B2B从港交所摘牌,不少人都认为成本太高不值得。
  单从数字来看,阿里巴巴上市融资17亿美元,私有化却要花23亿美元。但这真的是一笔赔本买卖吗?以博客中国及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北京大学风险投资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远等人为代表的一股声音认为,以该股赴港上市的招股价13.5港元回购,相当于5年内白白使用了股东十几亿美元的无息贷款,也养大了淘宝、支付宝、天猫和一淘等众多的弟弟妹妹,而且这还不算10%的通胀和香港恒指约27%的跌幅。
  2009年8月,要“改善生活”的马云曾卖出阿巴巴1300万股套现2.7亿港元(当时股价约为21.7港元),看来他的“生活费”和私有化归根结底都要靠中小投资者埋单。
  不仅如此,前阿里巴巴南京办事处创办者兼地区主管、现任阿里学院特约讲师的夏涛还对本刊记者透露:“这或许将直接影响阿里巴巴职业经理人的稳定性。当初这批人是带着股票期权的承诺来到公司的,可是B2B一下市,期权全部都成废纸了,那些为一到三年暴富梦想而来的人能不失望吗?据说内部高层正在商议补偿方案,动荡在所难免。”
  
B2B“中年危机”
  
  在阿里巴巴的大家族中,阿里B2B是最早开展也是唯一上市的业务板块,甚至一度是阿里帝国的基石和利润来源。但如今,相比淘宝、支付宝、天猫商城这些快速崛起的弟妹,阿里B2B已经开始“中年迟暮”。
  阿里B2B是一个商贸平台,中国的中小企业主在上面展示推销自己的商品,以供中外买家挑选,B2B借此收取会员年费。这个曾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出口机会的平台,在2011年营收增速出现大幅下滑,其市场份额最近两年整体下滑了13.4%。2012年2月,阿里B2B的财务总监武卫甚至表示2012年“不排除负增长的可能”。
  最直接的原因是,阿里B2B的收费方式越来越为会员诟病,因为交了年费不等于带来实际成交,会员越多反而成交越难;而上市公司业绩压力伴生的销售导向也给了骗子公司可乘之机,又带来买家的不满。2011年发生的2000多起卖家诈骗时间,正是这种模式危机的集中爆发。
  “阿里B2B卖的是橱窗广告、挣的是会员费,相当于网上的公司黄页,10年来产品本质上没变过。虽然用户数还在增长,但续约率和粘合度已在下降。阿里有很多资源,但公司大了层级太多,迟迟没有产品化。如今发展用户一乏力,一下子就从营收显现出来了。”夏涛对本刊记者分析说。
  据夏涛观察,最早靠敲门推销、人海战术做起来的阿里B2B从2011年初开始收缩销售团队,人员只出不进,一些老员工被调去淘宝,还有一些干脆出来创业做客户在阿里巴巴的营销外包,提供阿里本身没能实现的整合营销服务。
  2011年陆肇禧接任阿里B2B公司CEO后曾不止一次表示,宁愿少赚两年钱,也要先把产品做好,模式改好。“卫哲当年也这么说,但业绩一差,还是不敢大刀阔斧啊。”阿里巴巴B2B一名员工表示。
  事实上,在阿里B2B内部已发生了一些变化:由搜索衍生出关键词竞价排名系统“网销宝”;新推出的意在打通B2B2C链条的内贸产品“良无限”。这一次的“C”端,是淘宝。
  “更多内部小范围测试早已经开始了。他们已经大力在推增值服务,比如帮企业去拿央视广告位、做会议活动,并按效果和交易额付费。”夏涛对本刊记者说,B2B产品未来可能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且这些改变必须自上而下推动。而选择这时候退市,是马云作为一个商人,其理想主义让位于公司利益最大化身不由己的选择。
  
外贸拐点惹的祸?
  
  事实上,B2B尤其是外贸B2B的寒意,不仅笼罩阿里一城一池,也蔓延整个行业。2011年5月,老牌B2B平台网盛生意宝开始试水B2C网购;小额外贸批发平台敦煌网也在2011年9月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海关数据显示,从去年9月开始,我国出口增速逐月递减;今年1月进出口双向首现负增长,“外贸拐点论”开始风传。
  但出口真的没得做了吗?“我不觉得形势有那么严峻。”浸淫行业逾10年的B2B平台“环球市场”运营总经理潘建岳对未来还十分乐观。“中国外贸快速增长了10多年,即使去年增速放缓也还是有20%的增长。出现行业盘整是正常的,意味着一些企业要淘汰,产业要升级。”在他看来,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美市场正处在恐慌期,阶段性的订单减少,但总体需求并没有下降,欧美制造业受冲击更大所以必定会在全球市场寻找新货源,而这对中国来说是机会。
  至于B2B“末路论”,潘建岳认为还言之过早:“现在国际贸易99.9%还是B2B,B2C是趋势,但贸易额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且仅限于适合发快递的高价值、轻薄短小等少数产品门类。不是B2B不行了,而是经营方式要改变。以前老外不知道去哪里找中国制造,现在中国人天天给他打电话发邮件推销。网上黄页式的B2B不是在做服务,而是与google、百度比拼海量信息,那我为什么不直接用搜索引擎呢?”
  润立集团CEO、佛山网商联盟盟主李长球从事的是婴儿奶瓶进出口,他的观察佐证了这一点:欧美买家为节省仓储成本和平滑风险,把往年的大订单拆分成了小订单,变全年采购为季度采购。“量没有减少,但对供应商的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更高,不少小工厂就不敢接了。”他对本刊记者说。
  “这与中国90%以上小微企业到现在还只能接受现款现货有很大关系。”2011年被阿里巴巴并购,专事通关、运输等进出口服务的一达通副总肖锋告诉本刊记者:“过去海外采购商能接受,是因为中国制造实在太便宜了。现在他们金融危机,我们成本提高,付不起了就要求赊销。这在国际上很常见,在美国七成贸易交易都是用信用支付的。但我们的小微企业享受不到金融支持,有些利润已经薄到连一笔坏账都承受不起。对他们来说不是无单可接,而是一接就会资金链断裂。”
  事实上,外贸形势的恶化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高度关注。商务部相关人士对本刊记者介绍说,2月相关高层已连续去天津、广东、浙江等地密集调研,并召开了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提出将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准备打“贸易大战”。
  
中概股集体“回家”
  
  就在阿里B2B私有化的同时,一种景象正在太平洋两岸悄然兴起:踌躇满志的准中概股们扯起IPO的大旗慨然渡海,而那些怀才不遇的前辈却正忙着收拾行囊、退市海归。
  据i美股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开始,已有22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或已经完成了私有化退市。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例,当属去年11月底刚在美上市满1年的环球雅思,以及2012年2月15日利落离场的盛大网络。
  有专业机构预计,私有化交易在2012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有更多公司将宣布私有化交易计划。数据显示,2011年从美股市场退市的中概股涉及股本总额高达78亿美元。
  这股“退市潮”甚至还催生出一门新生意。“投行IPO业务萎缩,很多嗅觉灵敏的人已经把目光转向了私有化这项半路杀出来的黑马业务。去年下半年开始,专门做私有化的私募股权基金开始兴起,典型代表如美国金牛投资、平安证券和国浩律师事务所共同发起的PPP(即:上市-退市-再上市)基金,规模2亿美元。”TCL集团文化教育群首席战略官尉迟道坤对本刊记者表示。
  尉迟道坤研究并参与公司上市重组逾10年,在他看来,PPP不过是资本的新玩法,是意在融资的“皇帝的新装”,与公司基本面无关。“你想,上市公司每年运营维护成本要500-800万人民币,不如把这些钱交给第三方机构重新包装,后者乐意,再上市还能再捞一把。”
  这些海归公司未来何去何从?尉迟道坤认为,回归A股是最好选择,其次是美股,“创业板装不下他们,港股则已丧失投资魅力。”
  2月25日,盛大网络旗下的盛大文学就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了上市申请。如果一切顺利,“退市旗手”陈天桥又将拔得“再上市”头筹。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阿里巴巴私有化也是一个“换牌”策略,下一步可能是淘宝或支付宝上市。“资本市场对一家公司关注程度有限,如果同时有两家旗下公司上市,不仅分散投资人精力,较弱的上市公司还会对较好资产的公司造成干扰,因此阿里巴巴B2B业务下市有利于淘宝或支付宝上市。”
  而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则对本刊记者表示,阿里日后再上市是必然的。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计划在3年内整体上市。
  在私有化尘埃落定之前,目前一切都只是猜想。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马云和阿里巴巴要破解的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局。“私有化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资本运作手段,阿里不等股价再低一点的时候私有化,只能说明,未来一段时间,或者是在避免什么,或者是要运作什么。”华裔华尔街基金经理Jack Yan认为。

推荐访问:火上浇油 私有化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