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进位 赶超进位,,向GDP万亿俱乐部迈进

  站在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上,要以“一个率先、三个坐标、三个跨越”为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八个方面集中用力,狠抓落实,切实做到稳中求进开新局,好中求快谋发展,努力打造一个鲜活的沿海发展烟台样本
  
  丰硕成果:抢抓先发效应
  
  烟台作为国家首批确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20多年来,积极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抢抓先发效应,高点定位、科学发展、率先突破,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二五”开局之年,烟台市各项主要指标均高于山东省、全国和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平均水平。2011年初步核算全市GDP 4906.8亿元,同比增长1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16元,分别增长14%和1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万美元台阶。同时,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五连冠”、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庶。
  
  “十二五”目标:争取进入GDP万亿俱乐部
  
  目前,烟台市已经站在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为了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继续抢占先机,发挥机遇叠加优势,烟台把率先争先作为最鲜明的发展导向、把以人为本作为最根本的政绩追求、把改革开放作为最强大的发展动力、把统筹兼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方法、把党的建设作为最坚强可靠的保障,在“一个率先、三个坐标、三个跨越”上集中发力、全面突破。
  ――“一个率先”:巩固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力增创转调发展优势,推动烟台经济加速迈向“大而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生产总值在2011年基础上翻番增长,达到或逼近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迈上2万美元台阶,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率突破60%争取达到65%。
  ――“三个坐标”:在山东省率先发展;在全国争创一流;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赶超进位。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全国和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平均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向省内、国内一流城市看齐,各项工作都要努力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三个跨越”: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向环渤海南翼中心城市跨越;在国内经济格局中,向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跨越;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向东北亚交通物流枢纽城市跨越。
  
  发展新蓝图:“三大战略”“五大优势”“八方助力”
  
  实现上述目标,在发展思路上,把握大局、抢抓机遇,紧紧依托、充分用好国家和山东省赋予的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三大战略”,大力增创转调发展、城乡统筹、蓝区建设、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五大优势”。在工作推进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八个方面集中用力、狠抓落实,切实做到稳中求进开新局、好中求快谋发展。
  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总闸门。烟台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深入“破满、破散、破懒、破难”,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更多地从“外部世界”的角度看待“自我”,清醒看到“标兵渐远、追兵迫近”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不进则退、小进慢进都是退”的危机意识,始终保持争先进位的紧迫感;更多地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审视“发展”,清醒看到自身的差距还不小、潜力还很大,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使命感;更多地从“开辟未来”的角度把握“现在”,清醒看到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始终保持爬坡向上的压力感。
  加快打造新的板块和载体。切实抓住用好“三大战略”叠加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突出蓝色发展统领地位,加快构建“一极领先、多极崛起”的发展格局。“一极领先”,就是以牟平区、高新区、莱山区、芝罘区、保税港区滨海区域为主体,全力推动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率先突破、领先崛起,力争到2015年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在烟台东部矗立起一座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标志性滨海新区。“多极崛起”,就是以莱州湾为中心,发挥一“蓝”一“黄”两大国家战略优势,大力建设高效生态经济高地,打造蓝色经济西部增长极;以丁字湾为中心,用好海即跨海大桥、“亚沙会”辐射带动效应,突破发展海阳亚沙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和莱阳南海新区,打造蓝色经济南部增长极;以龙口湾为中心,加快龙口、招远集中集约用海项目和蓬莱西海岸文化新区建设,以烟台港西港区为龙头,大力推进烟台开发区临港产业区建设,打造蓝色经济北部增长极;高标准抓好长岛休闲度假岛建设,使之成为彰显蓝色魅力的休闲度假胜地。同时,以烟台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园区为载体,全力打造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新高地。
  扎实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抓住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转调和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重点带动战略等重大机遇,全力抓好总投资8300多亿元的190多个市级重点项目,尤其是强力推进海阳核电等重大能源和交通设施项目建设,切实抓好烟台化学工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继续巩固发展大产业大企业。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坚实基础,进一步放大烟台的先进制造业优势,提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和现代化工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突破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精汽车、电脑、手机、船舶、葡萄酒、黄金、核电、聚氨酯、新型铝材、特种化纤十大产品集群,确保年内传统优势产业收入均突破千亿元,新兴产业收入增长25%以上。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市打造4~6个产值3000亿至5000亿元的支柱产业;8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品集群和5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企业航母;20个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
  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烟台兴于开放、衰于封闭,对外开放始终是烟台的最大优势,必须一以贯之抓好。在全市大力实施招大引强、外贸提升、跨国投资“三项工程”,不断提高引进外资的规模和层次,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通过“走出去”带动全市经济进入更大发展空间。始终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前沿,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由“烟台制造”向“烟台创造”跨越。
  着力抓好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以更高标准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市区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品位、做足特色。以更大力度推动县域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力争今年GDP过400亿元县市区达到5个,地方财政收入过20亿元的达到7个,并加快培育一批经济总量过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过5亿元的重点镇和中心镇。以更实举措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城中村、城郊村、园区村改造,进一步加大农村住房建设、危房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建设具有现代气息、体现胶东特色的秀美村庄。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大范围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清洁生产方式和低碳消费形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狠抓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生态城市、绿色烟台”建设,深入实施“三年水系绿化工程”,让烟台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秀、空气更清新。
  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围绕解决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医疗、住房等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为民服务实事工程,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殚精竭虑“发展惠民”。今年市县两级用于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确保增长20%以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扩大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成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大市强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抓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确保全市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奋力争创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六连冠”。
  责编/杨昀�美编/石玉
  

推荐访问:进位 赶超 俱乐部 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