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总结经验,顺应发展趋势进一步做好2012年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 顺应发展趋势

  2011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好势头。2012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国的农村经济工作,我们就当前农村经济形势、发展趋势,下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等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同志。
   记者:2011年,在国内外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好形势,其突出表现及基本经验是什么?
   高俊才:201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两大突出亮点,即粮食产量“八连增”和农民增收“八连快”。2004年以来,全国粮食产量累计增长2810亿斤,增长32.6%,八年的农民收入增速均高于6%,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速超过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出现了区域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可喜迹象。同时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各项改革事业继续推进。目前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3亿农村学生,新型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市,7800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些年,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出现这样的好形势,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的“基本动力”。
   一是政策推动。2004―2011年中央连续8年出台8个一号文件,同时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安排的强农惠农富农资金逐年大幅度增长,其中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实际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408.6亿元,同比增长21.3%。这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积极性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城镇化带动。2011年末我国的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在城镇化的带动下,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三是科技导动。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在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的先导作用甚至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2005―201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8%提高到53.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超过了0.5,农产品的优质化率不断提高,生物育种等生物农业相关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四是市场拉动。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互相促进,产销两旺,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2011年,三种粮食平均每50公斤收购价格为111.3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2.4%。政府的合理调控,既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又防止了国际市场粮价高位剧烈震荡对国内市场产生大的影响。五是农民主动。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其内生动力和主动性不断增强。一方面,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民在生产上的投入能力不断增强,投入的资金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农民承包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速度在加快,农民加入专业化合作组织的比例不断上升。
   记者:2011年,全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全国发展改革农经系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请您谈谈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高俊才:第一,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按照中央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切实加大对农业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年用于农业和农村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1930亿元,占全委年度投资总额的50.4%,其中由农经司负责具体安排下达的农林水利生态建设中央投资1117亿元,占29.2%。在投入重点上,一是切实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继续加大了对江河治理、骨干水源、水土保持等重点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审批和建设了一批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二是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重点支持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建设。三是继续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200亿元,解决60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农村沼气中央投资43亿元,安排中央投资64亿元用于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安排中央投资34亿元支持国有垦区危房改造,继续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支持农村小水电建设。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累计安排下达林业生态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131亿元,重点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京津风沙源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造林面积9555万亩,深入推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支持建设草原围栏6700万亩,补播改良重度退化草原2188万亩。
   第二,积极落实抗旱救灾和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各项措施。2011年全国连续发生了三次大范围的干旱过程,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落实国务院的有关部署,参与研究提出抗旱促春管保丰收的多项政策措施。提前安排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63亿元,用于受旱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支持东北地区水稻育秧大棚建设;认真落实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强督导,促进粮食增产;进一步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投入力度,全年安排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改造中央投资25亿元;组织编制《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积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和管理。
   第三,参与制定涉农重大政策措施,研究农村经济领域重大问题。一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参与起草《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防止市场供给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等。二是按照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对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向国务院提出了报告。组织开展了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专题调研,对生态建设重点区域性工程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建设思路。三是围绕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节水、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建设、四川甘孜藏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等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了相关报告。四是对渔港建设问题、棉花和稻谷产业健康发展问题、天然橡胶问题、新疆游牧民定居问题、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问题等进行了专题研究。组织开展了农产品成本收益变化专题研究工作。
   第四,做好农业农村领域重大规划编制工作。一是与全国“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并报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批复了《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和《新疆塔里木盆地防沙治沙规划》。二是编制完成了《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全国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三是对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二期规划》、《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等进行了审核。四是启动了全国大中型水库建设“十二五”规划、京津风沙源工程二期规划、奶业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的修编工作。
   第五,深入做好水库移民政策协调工作。一是采用多种方式督促地方落实好《关于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推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投入机制。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的通知》,落实中央专项补助经费,指导地方建立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监测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后期扶持的配套政策体系。三是会同有关部门赴多个省份实地调研,研究从政策层面解决部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信访突出问题,协调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等相关工作。四是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创新移民安置方式、水利水电工程与其他工程征地补偿及相关税费标准差异等问题的研究。
   记者: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和扩大宏观调控成果,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非常重大。请您谈谈2012年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有哪些具体任务?
   高俊才:我们要结合部门职能,以务实创新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第一,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一是粮食“八连增”之后,如何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问题。特别是面对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和比较效益偏低的情况,如何完善保障我国农产品稳定供给的政策体系。二是按照统筹城乡和“三化同步”的要求,从哪些方面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力度,哪些方面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度,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 等。三是如何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四是如何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考虑生态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农林产品供给。五是如何提高农业投入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包括协调整合多渠道的资金、深化改革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提高农民在小型民生工程中的参与度等。六是在耕地征收补偿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调整过程中,如何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使移民搬迁后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更好地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第二,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突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保障城乡防洪和供水安全。加快大型灌区改造与建设、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步伐,多渠道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强化农业节水,不断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合理规划建设一批支撑国家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要保持在16亿亩以上。实施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加强优势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支持重点蔬菜基地建设,落实油料、生猪、奶业和蔬菜流通扶持政策,保障大宗农产品供给。三是要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采取综合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统筹推进青藏高原的生态建设,组织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加强重点区域治理,在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及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认真总结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扩大工程县范围。继续实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四是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实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气象卫星、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等续建工程,优化监测设施布局,完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强化防洪薄弱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气象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加快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持系统建设进度,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第三,进一步加强投资计划和项目管理工作。一是要高度重视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完善农口有关专项建设规划,加强项目储备,按照规划及时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安排的科学性。二是要严格管理程序。大中型项目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小而广”项目要创新管理机制,按要求简化管理程序,特别是到村到户的民生项目,要把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管权作为衡量项目管理优劣的前置条件。三是积极推进支农投资整合,加强有关部门的工作沟通和信息共享,从中央和地方多个层次积极推进政府支农资金整合。坚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统筹使用各渠道支农资金。四是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监管,妥善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密切踊跃分析农村经济形势。今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定要加强形势分析工作,及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建议。要加强农情定期上报工作,加强基层调查研究,继续做好形势分析和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
   第五,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与配合。发展改革系统的农村经济工作,离不开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只有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今后要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加强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的纵向联动以及与有关部门的横向联动,共同推进“三农”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发展改革农经系统自身建设,大力推进“三个转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勤政、廉政、优政,为“三农”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有哪些新思路?
   高俊才: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必须提高对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此指导各项工作。
   第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更加宽阔的视野谋划“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要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的力度,加快建立城乡平等、双赢的要素交换关系。近年来对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调研显示,五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趋势,农村资源的资本化趋势,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趋势,农业功能的多元化趋势及城乡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我们要根据城乡关系变化的新趋势,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拓宽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第二,顺应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趋势,完善“三农”政策体系。一是顺应全球化趋势,合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3万亿美元,按照外汇储备“有偿使用、境外使用”的原则,可以进口国内需要的农产品和支持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搞农业开发,有利于解决我国的供求缺口,也可以增加全球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平抑价格,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起到间接作用。二是顺应市场化趋势,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要积极研究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俄罗斯对农业的财政和信贷支持等方面的经验,完善我国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启动耕地保护补偿试点。同时要综合利用法律、行政手段加大对农户和企业的支持与服务,使农产品价格既合理上涨,又不大涨大跌。三是顺应信息化趋势,加强对“三农”的信息服务,改进农村社会管理。
   第三,多措并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科研与推广相结合,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我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53.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要更加重视提高科技含量,加大智力投资,当前尤其要注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和对农民的培训工作。要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二是统分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今后要不断创新统分结合的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统一经营的重要形式,农业科技合作也出现了一些好的典型。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坚持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三个不得”,即土地流转不得改变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三是设施建设与设备购置相结合,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我国农业对灌溉的依赖程度高,但农田水利工程配套不完善和老化失修等问题很普遍,要多渠道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我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已超过城镇,农村青壮年劳力转移到城镇就业的趋势不可逆转,未来的农业生产越来越需要机械化。今后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记者:谢谢高司长接受我刊的采访。
   高俊才:谢谢!

推荐访问:经济工作 发展趋势 顺应 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