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效度的策略|小学语文课堂策略

  【摘要】   新课程的改革为课堂教学的方式提出了发展和建设的要求。创设一个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新课程所极力倡导的。而在整个课堂氛围之中,“评价语言”作为课堂氛围的形成因素,是教师建设课堂文化的一个侧重点。而教师转变评价意识,加强评价语言的效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转变; 评价意识; 语文课堂; 效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35-02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且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改革,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作出的恰当、具体地评价,这是课堂教学改革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创造学习的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的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评价语、鼓励语具有激励、反馈的重要功能,因此,它得到了每一位老师的重视与应用。在语文的课堂中,由于不同与其他学科的兼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讲,更是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加强语文课堂中语言评价的效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1 正视现状,反思不足�
   从日常的听课中,让我们对“课堂中评价语言”的现状有了一些了解。普遍地来看,在课堂中老师们还是比较重视“评价语言”的使用。老师们力图通过自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通过几次听课,重点关注了课堂中的评价语言,对其中一些数据做了列表。从这些数字里,可以对语文课堂中评价语言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以市、区、学校三个层面以及自己一节课堂实录,四堂语文课为例)
   从上表可看出老师对评价是比较重视的,大多数老师在反馈评价中以鼓励、肯定为主。可见老师们在评价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原则。与此同时老师逐渐意识到评价氛围的形成,从数据上来看,教师也逐渐转变意识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虽然他们的评价次数和老师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还是说明,在课堂中,老师也已经树立起让学生参与“评评、议议”的思想。�
   但是从这几堂课的课堂评价语言的观察来看,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的效度还可以提高,使其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发挥更大的效应。那么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1.1 评价平面化: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尽管注意了积极性导向,但是这种激励刺激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单调。其原因从课堂记录中不难发现,在老师的课堂评价的语言中例如,“好”、“你真棒”、“真不错”、“真有感情”等积极性评价语在同一学生身上及不同学生身上的频繁使用,由此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在接受这些评价语言时的感受,使得评价语言的效度打上折扣。 �
   而老师在评价时又常常重复学生的回答,或是停留在学生的回答上解释、补充,只做平面移动,大大降低了评价语言的效度,使课堂效率不高。�
  1.2 评价模糊化:
   “好”、“不错”、“真棒”等评价语在课堂评价语言中还是占一定的比例的,其本身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即使老师旨在鼓励,而就学生层面来讲,可能会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或是“当局者迷”的情形,而难以具体了解自己的回答"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自己思维优势的可延续性,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难以有效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同理,给学生提建议时也是一样,“再说得明白些”,“把……的感觉能读出来吗”等等这样的提示,都是比较模糊的,所以这需要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应对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或是问题的症结,或是可以提升的方面。这其中还需要机敏的应对和对学生的全面关注。�
  1.3 评价单一化:
   在课堂中,学生也是其建构者之一。所以,他们的评价能力也是形成良好评价氛围,丰富课堂评价语言重要因素。而反观课堂中,仍存在教师评价为主,孩子参与少的想象。而从几次参与的评价情形来看:孩子们乐于参与评价;但是孩子们的评价往往停留在表面,建设性的、富有个性的评价还是比较少的。这可以看出平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评价的面比较窄,老师给予学生的评价方式、机会并不充分。而语言的培养是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实践的,所以听课中反映出学生的评价语言的情况,和平时老师重视的程度和有意识的培养很有关系。
  2 转变意识,打破传统�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一段话摘自《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有关“教学方式”的说明。由此我想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要转变评价的意识,采取有利于提高评价效度的策略,打破传统的课堂评价局面,真正做到师生交往、生生互动的互动过程,从而更好地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
   与此同时,良好评价氛围的形成,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能让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才能使“评价”真正成为沟通师生、生生间的凭借。�
   在形成良好评价氛围方面,有一点特别重要:学会欣赏。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学会看到他人的长处,学会赞扬别人的优点,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文的精神。
  3 改变策略,促进实效�
   那么在新课改下,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应该是怎样的?怎样的评价语言才会发挥最大的效度?�
   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么我们的评价语言更是实时发展、变化着的。在新课改的大背景、大前提下,我们的课堂评价也应该有所触动,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形成民主、融洽、又不失个性的评价环境,就近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就远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和成长,都是不无裨益的。因此笔者对课堂评价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3.1 评价“针对化”,顺情入境:
   评价语言的泛化是一些鼓励性的,或是指导性、建议性的评价语言有时会产生隔靴搔痒的弊端。因此,在对学生评价时应该有一些个性化的内容。大多数孩子喜欢听好话,而怎样的好话对孩子最有激励作用?孩子喜欢直接的表扬方式,而且对于表扬要让孩子“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激励最直接,也最有效。尽可能对每一位发言的学生都予以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个性化的评价。�
   而且,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老师尽可发挥好语言的优势,可以结合课堂实际,进行“顺势”评价,既接着学生的话,还可以有一些入情入境的评价。能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长处并激发他去加以巩固、发扬,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借鉴、学习的线索,达到了利于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我们成功了》一课时,就有这样一句让孩子们激动的评价语――“我们成功了!”用这样的话来夸奖孩子,新颖而有富有激励性,同时还能让孩子更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主题的思想。�
   同时,教师还可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表情等来表达自己的肯定、赞赏,如一个大拇指、一个夸张的表情等等,都会在学生心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
   同理,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建议时,同样需要针对性、个性化的语言。孩子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局限性,在反馈、评价时特别要注意:明确、针对性。最需要避免的是无效的反复和平面的补充,这样做既浪费时间、毫无益处。�
  3.2 评价“评价”,培养有见地的小评委:
   在课堂中除了老师进行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去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
   在课堂中,学生同样是课堂的建设者,在评价中引入他们的观点,让他们的思考和想法进行交流,对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会“议”、会“评”?这其中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渗透、培养。�
   评价“评价”,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引导方式,即:对学生之间的评价再作出评价。有时孩子独特的眼光和视角,会让他们有一些有个性的想法,但是基于他们的语言水平,可能表达起来不流畅、不明白。作为老师,要及时捕捉到这样的讯息,马上进行肯定、指导和适当的帮助,并对于那些独特的见解进行特别的鼓励,树立孩子评价的自信心。在逐步的引导中,激发学生评价的欲望,提高评价语言的水平。�
  3.3 评价“多维度”,倡导自评、互评:
   在课堂中形成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适时地将自评、互评、老师评有机结合,让课堂语言评价的方式发挥最大的效度,从不同角度来体现作用。�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也是提高评价语言效度的一个可行的做法。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的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从而让评价活动呈现多维度。�
   在课堂中还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互评。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互相吸取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学生判断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一位学生说:“我有一个记‘全’的好办法。”她说:“以前,我们记‘金’字时,有的同学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记的,我记得是‘一个人,她姓王,腰里别着两块糖’,这回我还用这个字谜来记,只是把它稍稍改一下。‘一个人,他姓王,腰里丢了两块糖’。”听了她的介绍,我并没有马上对其做出评判,而是转而问其他学生:“×××同学的这个方法好吗?” “好在哪里呢?请你来评价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于是笔者快马加鞭引导:“那你有没有其他记字的好方法呀?”让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吸取了别人的长处。在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时,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和不断的课堂实践。这里,还应注意几点:学生评价时不该是对着老师,而应是对着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而不用“他(她)”;而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应有所表示(道谢或坚持自己的看法);教师最后再从参与的角度给学生一个总的评价。�
  3.4 培养良好的课堂评价氛围:加强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效度,其实形成良好的评价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氛围建立在“会听”和“会评”这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这样的评价氛围对提高评价的效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十分有益。所以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关注和聆听他人的想法;然后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一些老师的课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听一听,别人是怎么想的?”,有时还会转问,“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这样的问题对提高“听”的质量是很有益的,从而为“评价”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语文学习的本身就包含着语言的学习,而评价语言也应该是其中包括的内容。用“大语文”的视野来面对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重视语文课堂中的评价语言,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又切实地发挥好评价语言所带给语文课堂的最大实效,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教育发展研究[J].2004.7
  [4] 吴惠青 傅建明.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新疆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策略 评价 语文课堂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