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应用|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摘要】   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运用 �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90-01
  
  
  1 导入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1.1 问题导入。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语文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课文中如:《父亲的菜园》这一课,抓住一个“父亲的”,为什么是“父亲的”而不是我们的?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当然,像这样的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是很多的,许多老师也在运用着。�
  1.2 故事导入。
   故事总是吸引着孩子们的。孩子爱听故事,各种和课文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会始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作家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作家的作品来阅读。�
   在枯燥无味的语法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活的作用。如在教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的时候,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私塾里,学生正在听先生讲课。一会儿,有两个学生靠在课桌上睡着了。“啪”――先生一戒尺打醒了那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学生,说:“你一摸到书,就睡着了。你看他,”――先生指了指旁边那个穿戴阔气的学生说,“睡着了,却还拿着书呢!”明明都是上课打瞌睡,为什么说法不同呢?先生讲的两句话各是什么复句?这个设计把问题和故事结合。学生讨论后对第一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却对第二个问题束手无策。自然学生全部兴趣都被激发了。�
  1.3 扮演“角色”。
   在教定语这个语法知识的时候,有位教师上课后走上讲台,说是上课要用报纸,但忘了拿,然后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拿,学生犹豫了片刻,问取什么报纸,什么时间的报纸,这位老师均未明确回答,只是教学生去拿。结果学生想老师群起而攻之,批评老师只说一个报字太笼统,不具体。而后老师指出:在“报”字前面加上一句话,表明什么报纸。这些加在名词前一确定具体意思的话,在语法上叫做定语。学生恍然大悟,自己不知不觉中配合老师扮演了情境中的“角色”。�
  1.4 实验导入。
   实验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在理科的教学现在正在提倡多动手做实验。同样,在语文的教学何尝不可以吸取其他科目的经验。特别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有的时候,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课时,在讲台我用两个不一样大小的铁球从高处同时松手,看他们谁先着地,结果两个不同大小的铁球同时着地。后来问学生铁球落地的速度与什么有关?�
  通过一个趣味的小实验,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学习效率极其的高,迅速的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1.5 诗词导入。
   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一情境,最快的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燕子》这一课中,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春景仿佛一幅幅的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然能够较好理解课文。�
  1.6 生活导入。
   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文,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比如《乡下人家》这课,我们的很多学生都生活在农村,我就问学生,乡下有什么与城市不同的地方?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够说出不少农村的特色。
  2 课堂情境创设�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象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以下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实践。�
   小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会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的理解课文。如《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我采用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把那位守株人看到兔子撞死后的表现与回家的表现进行充分表现,然后让他与劝说人进行对话,把寓言的意思与哲理在对话中体现出来,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表演情境有时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作文情境�
   作文在许多孩子的心里一直都是一件可怕的事。他们害怕一板一眼的去写作。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乏能引起他写作欲望的情境。所以,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创设写作情境,把孩子们内心中宝藏发掘出来,或者说情境只是一个触点,从而激发了他们本身具备的写作能力。�
   其实,孩子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许多的感想,只是常常在作文是一种作业的形式下,就变得无话可说了。所以,消除这种畏惧心理,给之以轻松的写作情境,是必须的。记得母亲节前夕,我给学生布置了一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母亲节这天跟母亲聊聊天,听听母亲对自己的希望与要求,为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然后写一篇日记。周一回来,我先了解班里学生这件事情的落实情况,然后进行了一节作文指导课,让学生谈自己母亲节的感受及想法,充分认识到母爱,然后让学生再来写作文,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有话可说,写的内容都非常真实感人。�
  通过这一节作文课,许多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在这种写自己生活的作文情境下,每个人发现自己都有东西写,也非常愿意写。�
   以上是我对于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的一点实践和感想。归根结底,情境教学的关键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全部主动能力,理解课文,掌握各种语文能力。

推荐访问:情境 浅谈 小学语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