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银行助力艺术与金融联姻:银行密集联姻金融科技的ab面

  如果说艺术授权是使小众艺术大众化的一个有效途径的话,那么艺术银行则是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了这种理念   对于那些买不起名家画作的普通艺术爱好者们来说,购买名家授权的艺术衍生品不啻为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却有一些人就是希望这些名家名作能够驻留进自己的室内空间,为此他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租赁艺术作品。
  2006年,位于北京工体的墙美术馆首度将“艺术银行”的概念引入中国,立刻引起反响如潮,而购买优秀作品,再将其销售、租赁,便是艺术银行的一大业务。在2011年的十大理财事件中,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火爆赫然位列其中。这一片火热之势,令国内的许多地方都开设了文交所等供普通百姓投资艺术品的交易平台,艺术基金、艺术银行、艺术股票等艺术品金融理财模式也相继推出。在艺术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品投资的金融化是必然趋势,艺术银行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也可见一斑。
  从平台的角度推广艺术
  如果说艺术授权是使小众艺术大众化的一个有效途径的话,那么艺术银行则是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了这种理念。“艺术银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艺术银行和艺术银行业务。前者是指以艺术品为存取租赁物的委托机构,在国际上通常是指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购买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政府机关、公共空间、企业、私人用于陈列、装饰、收藏等。后者则是指艺术投资的银行服务,比如为收藏家服务、扶持年轻艺术家等。
  虽然艺术银行在国内的兴起不过是近五六年的事儿,但是在欧美却已风行多年。早在1972年,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便成立了加拿大艺术银行。作为一家自负盈亏的机构,它通过购买加拿大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将之租借给各地的客户,获得运转资金,再运用这些资金转而购买艺术作品,从而支持和推广加拿大当代艺术家,使更广泛的受众接触到加拿大当代艺术。截止到2007年,“加拿大艺术银行已拥有2500位艺术家的18000件绘画、印刷品和雕塑,是加拿大当代艺术最大的藏家,而这些藏品中的2/3都曾被成功地租赁出去,对加拿大艺术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与加拿大艺术银行相比,曾被《欧洲货币》(Euromoney)评为“世界最佳艺术银行”的瑞士银行则更可被称作典范。瑞士银行的艺术银行设在其财富管理业务下,成立于1998年,到2008年已经发展出5项核心业务,分别是艺术研究、收购和销售、财产规划、活动及赞助和策划管理。较有特色的是,瑞士银行通常在其赞助的艺术活动中开辟出特色项目,专门服务于高级客户。比如,从1994年开始,瑞士银行就是巴塞尔艺博会的主要赞助商,随着巴塞尔艺博会发展成为世界上顶级的艺术博览会,瑞士银行也成为了享誉银行界的艺术收藏巨鳄。
  自艺术之风盛行,艺术银行在美国、澳大利亚、挪威、日本等国争相设立,除了加拿大艺术银行与瑞士银行艺术银行之外,依托于古根海姆博物馆、以艺术收藏和艺术赞助著称的德意志银行,注重培养年轻艺术家的美国摩根大通与澳大利亚艺术银行等,都堪称个中翘楚。
  中国的艺术银行还在起步
  应该说虽然艺术银行在国内已呈蓬勃之势,但是多数艺术品经营机构对艺术银行并不感兴趣,或者持观望态度,这是因为国内艺术金融市场还并未规范,艺术银行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效用还需进一步的市场检验。
  2007年7月18日,民生银行国内首只艺术收藏品理财产品“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面世,成为国内最早进入“艺术银行”领域的金融机构。这套理财产品主要是为民生银行的高端客户设计的,同时逐步面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作为勇于吃螃蟹的人,民生银行自2007年以来在艺术领域投入不少,除了中国第一只艺术理财产品,还相继捐赠炎黄艺术馆、举办亚洲艺术论坛、筹建民生现代美术馆……只是除去“艺术品投资计划”这一理财产品之外,其余均属于公益性的非营利活动,可见民生银行在打造银行品牌方面的意愿比做一家实质上的艺术银行更甚。
  就在民生银行大搞艺术投资的同一时间,中国第一家民营艺术银行也浮出水面,北京墙美术馆以“艺术银行”的模式在京城亮相。艺术品租赁是墙美术馆的主要服务项目,只要支付一定的押金,就可以将心仪的艺术品租赁到手,而墙美术馆的作品也可以出售,出售的作品既保真又做出保值增值的承诺。比如,购买者花10万元买墙美术馆推荐的一幅作品,协议中可签明一年内升值为10.5万元(高出原价的5%)。如果到时达不到10.5万元,“艺术银行”会为购买者补足这个差价。如果出售的作品经权威鉴定机构鉴定或画家本人认定为仿品,“艺术银行”也会按售出价格的双倍进行赔付。
  几年过去,虽然艺术银行这种新型的艺术投资与艺术市场推动模式在国内不是个新鲜事儿,但是艺术银行在国内的发展显然要步履维艰得多,国内特有的市场环境对于艺术银行模式来讲,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艺术银行体系尚需完善
  应该说,在运营的过程中,国内多数的私人艺术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并不能让人感到满意和信服。据悉,一件价值约在20万左右的绘画作品,租赁一天的价格就要高至5000到6000元,如此不菲的租金让有些艺术品爱好者望而却步。再说到购买艺术品增值的承诺,也让人有些疑虑,这种升值的空间到底由谁说了算?是拍卖公司还是银行?“艺术银行”的专家鉴定把关有多严格?艺术品价值的评估依据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都悬而未决。
  民营艺术银行的信用度尚需考验,而专业银行的艺术银行服务又不够完善,很多银行下属的艺术银行并不是冲着市场去做,再加上缺乏相应的艺术品定价的专业权威人士与机构,缺乏相应的与艺术品抵押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目前国内艺术银行的运作尚属很原始的阶段。
  然而,作为艺术金融化的一个必要手段,艺术银行在艺术家与投资者之间的重要平台作用将会日益显现。毋庸置疑的是,如果说艺术授权是艺术产业化中的左膀,那么艺术银行则是这个产业化进程中的右臂,它将帮助艺术品走出艺术的“金字塔”,融入到更广阔的市场经济当中。

推荐访问:艺术 联姻 助力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