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古文與甲骨文結構成份的變化研究_甲骨文后面有哪些古文

  摘要:《說文》古文是《說文解字》這部書中的十種“重文”之一,它是春秋戰國時期東方六國文字的一種,從東漢起至今,關於《說文》古文的研究成果頗多,但是單純從結構角度對《說文》古文與甲骨文進行比較的尚為數較少。文章採取結構分析的方法,運用古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的初步知識,將甲骨文與《說文》古文進行了簡要的比較與分析,試圖找出從甲骨文到《說文》古文這一過程的簡單變化規律。
  关键词:《說文》古文;甲骨文;結構成份;變化
  所謂結構成份的變化是指造字方式未發生變化,但是字體結構發生了改變。文章將結構成份的變化分為增加構字構件、減省構字構件、改變構字構件、構字構件方向變化、改變聲符等五種類別試加以比較:
  一、《說文》古文較甲骨文增加構字構件
  往,小篆作,《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 《後上》16.12; (《合集》6220),金文作或作。甲骨文為從止王聲之形聲字,金文已增加義符構件“辵”,《說文》古文从之,原字仍作聲符使用。胡光煒《說文古文考》:“今觀卜辭,則古實從,為足,已有往義,加為聲,故往來字作,形義并備,不必更加彳加辵,重複無謂也。”
  周,小篆作,《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甲》436; (《合集》20074),甲骨文像鐘形,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契文作,正像密致周匝之形。”金文增口作,《說文》古文下部增加的“”應當屬“”之訛變。
  席,小篆作席,《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後下》36,甲骨文象席子形,《說文》古文增加構件“”,舒連景《說文古文疏證》:“殆 《鐵》2。29(古宿字)之譌,假借為席。”
  工,小篆作工,《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工《粹》1271;(《合集》32981),甲骨文象形,馬如森《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此字考釋有二說,一說象玉相連之形,一說金文矢方彝寫作,象斧頭形,暫從此說。”《說文》古文增加構件“”而改變為會意字,王筠《說文句讀》:“彡部曰:‘毛、飾、畫文也。’工善為飾,故從之。”
  ,小篆作,《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前》5.17.3;(《合集》38293),甲骨文從知從于,《說文》古文增加構件“(丘的《說文》古文寫法)”,《正始石經》中“智”之古文作形,從。由此可推《說文》古文增加的“”是“”之形訛。
  二、《說文》古文較甲骨文減省構字構件
  君,小篆作君,《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甲》3006;(《合集》9336),王鳳陽《漢字學》:“君之本義是握有權柄的發號施令者。”《說文》:“古文像君坐形。”甲骨文君與古文君均屬同一結構,《說文》古文較甲骨文減省字素“| ”。
  棄,小篆作,《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 《後下》21.14; (《合集》8451),甲骨文象形,李孝定《甲骨文集釋》:“字象納子中棄之之形。古代傳說中常有棄嬰之記載。”《說文》古文仍存古意,但是省去了構件“”。
  服,小篆作 《說文》古文作服,甲骨文作《林》1.24.5; (《合集》36924),甲骨文為會意兼形聲字,金文字形與甲骨文相同,作克鼎形,周法高《金文詁林》:“從凡,從,亦聲,蓋象人奉盤服事之象。”《說文》古文左部訛變“凡”為“舟”,右部減省構件“”,變為從人從舟。
  麗,小篆作,《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合集》23802,甲骨文從二豕,丽聲,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丽聲’之丽,諸家以為即此字之古文是也。麗既以古文為聲,則從鹿必為後起。”《說文》古文減省了形旁,僅留聲符。
  三、《說文》古文較甲骨文改變構字構件
  後,小篆作後,《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 《屯》2358,甲骨文會意,林義光《文源》:“,古玄字,繋也。夊象足形,足有所繋,故後不得前。”《說文》古文改換“彳”為“辵”,是古文字中常見的通用例。
  得,小篆作得,《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 《鐵》29.2;(《合集》8886),甲骨文會意,馬如森《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從彳、從貝、從又,字象在街上手拾貝形,本義是得到。”《說文》古文改變字體上部之“貝”為“見”,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許書古文從見,殆從貝之譌。”貝與見字形接近,《說文》古文誤改。
  役,小篆作役,《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 《後下》26.18;(《合集》5363),甲骨文“役”會人持武器之義,《說文》古文役亦從此義,表武器之構件由“”改變為“”。《段注》:“(古文)與戍從人持戈同義。”
  省,小篆作省,《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後下》39.3;(《合集》33713),甲骨文象形,商承祚《殷契佚存》:“為省之本字,象省察時,目光四射之形。”《說文》古文下部改“”為“”,上部改“”為“”,這兩種變化明顯有刻意美觀字體的意味。
  嗇,小篆作,《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 《合集》9618,甲骨文從田,從二禾。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卜辭從田與許書嗇之古文合,從二禾與許書穡字從禾形合,穡訓收斂,從秝從田,禾在田可斂也。”《說文》古文變構件“”為“”。
  槃,小篆作,《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戩》45.1;(《合集》2205),甲骨文從般,從口。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槃以木為之,則從木;以金為之,則從金;示其器,則從皿,其意一也。”《說文》古文改變構字構件“口”為“金”,形變義不變。
  狂,小篆作狂,《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後》114.8,甲骨文為形聲字,從犬,往聲。《說文》古文依然為形聲字,但改換形旁為“(心)”,《說文》:“古文從心。”
  悟,小篆作悟,《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甲骨文從口,五聲。《說文》古文改變構字構件“口”為“心”,古文字中“口”、“心”互用的例子很多,又變“五”為“”,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古文從吾省,為五之古文。“
  至,小篆作至,《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後下》16.11;(《合集》1079),甲骨文會意,羅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乃矢之倒文,一象地,象矢遠來降至地之形。”《說文》古文變構件“一”為“土”,這是字形的發展所致,王筠《說文句讀》:“從土猶從一也。”   四、《說文》古文較甲骨文構字構件方向變化
  遷,小篆作,《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甲骨文從手從西,手在上西在下;《說文》亦從手從西,造字原則不變,但由上下結構變為左右結構,構字構件的方向發生了變化。
  孚,小篆作,《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 《乙》6694;(《合集》903),甲骨文會意,林義光《文源》:“象爪持子。”《說文》:“古文孚從保。”王國維《鬼方昆夷玁狁考》:“孚即俘之本字。”孚與保古音相同,實為一字,造字原則不變。此字甲骨文為左右結構,《說文》古文演變為上下結構。
  李,小篆作李,《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 《英》1013,此字從木從子,甲骨文為上下結構,《說文》演變為左右結構。也有學者認為此字為訛誤之字,《周書·梓才·釋文》引馬融曰:“梓古作杍。”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此為梓之古文,誤在李下。”
  侮,小篆作侮,《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 《粹》1318;(《合集》35321),甲骨文與《說文》古文均均從人從母會意,但構件位置左右顛倒。
  五、《說文》古文較甲骨文改變聲符
  雉,小篆作雉,《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 《後下》6.4;(《合集》18335),二者皆為形聲字,甲骨文從鳥,夷聲,上古屬余母脂部;《說文》古文從隹,弟聲,上古屬定母脂部;雉本字上古屬定母脂部,顯然使用“弟”作為聲符更加接近其實際讀音。故《說文》改聲符“夷”為“弟”。此系殷商音系到戰國音系變化之明證。
  厚,小篆作厚,《說文》古文作,甲骨文作 《合集》34123,甲骨文從石,口聲。口,上古屬溪目侯部。《說文》古文改變聲符,王筠《說文句讀》:“(古文)當作從土,后聲。”厚與后上古同屬匣母侯部。《說文》古文改聲符“口”為“后”更接近戰國時期之實際讀音。
  除上述主要變化之外,諸如象形變會意、指事變形聲、指事變會意、形聲變會意、形聲變指事等演變方式的數量都很少,這些很有可能是當時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寫法,如由指事變成形聲的弌、弍、弎,由於使用較多而又容易改動,所以很有可能是作為具有區別性的符號而產生出來的,其道理與後世的壹、貳、叁等類似;再如本來甲骨文中指事字與形聲字的數量就不多,在字體發展的過程中很少將這類字作為造字方法演變的對象,一些改變只是發生在結構上,如改變聲符形符之類,所以這些種類的變化在古文字發展的過程中不作為主流。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3]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梁東漢.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5]孫海波.甲骨文編[M].北京:中華書局,1964.
  [6]王力等.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7]祝敏申.《說文解字》與中國古文字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8]王平.《說文》重文研究[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9]張素鳳.古漢字結構變化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0]李天虹.說文古文新證[J].《江漢考古》,1995(2).
  [11]李梅.清代學者對《說文解字》古文的研究[J].《語文學刊》,2007(2).
  [12]程邦雄.孫詒讓的甲骨文考釋與《說文》中之古文[J].《語言研究》,2006(4).
  [13]李若暉.《說文》古文論略[J].《紅河學院學報》,2006(1).
  (作者简介:姜同绚(1978-),女,满,辽宁锦州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推荐访问:甲骨文 古文 成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