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_如何让中学语文教学更有效

  【摘 要】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的变革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展开,无论我们的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思考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中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那么到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结合自己所教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与大家探讨和交流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管窥之见。
  一、以“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研究发现,学生对娱乐消息、体坛消息等“课外”的东西往往了如指掌,说来头头是道,即使一目十行也是过目不忘,而对上课内容常常很难“下咽”。为此,我们教师要艺术化课堂继教学,把教学内容设计得让学生乐于接受,想办法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以此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效性。
  首先,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切合点。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快乐的回味。令人回味的可以是你的轻松幽默或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可以是你的平等和蔼或一回有情景设置的朗读表演;可以是你的声情并茂或一次针锋相对的交流和辩论。
  其次是刻意求新。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授、读书、讨论和比赛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例如,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对于戏剧章节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遇到韵味无穷的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等等。
  再次,要让课堂更开放些,更互动些。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问题所在,所以有些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来,听取他们的建议,就更能切合学生所需,从而达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的境界。
  二、精心备课,构建有准备的课堂。
  首先,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材料、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1]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培训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牢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勤动嘴、勤动脑、勤动笔,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三、积极构建生态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头,我们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走过一些弯路。时至今日,那些搞花样、凑热闹,追求学生情绪高涨,听课者热血沸腾的课已经得不到认可。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引导学生去走进文本,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有实效性的生态课堂。
  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我看还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格。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文等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养上。比如,阅读教学的着力点不是故事情节的简单梳理,也不是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的烦琐分析,而应牢牢抓住“语言”训练这一根本,在文本涵咏中,指导学生咀嚼、推敲、揣摩、比较,通过“删、改、换、添”和联想、想象、感悟、体验等方法感受语言的神奇魅力。变走马观花为下马品花。阅读文本不仅要走进去,更要走出来,要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深度解读文本是前提,促进自我发展是归宿。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学中,教者要本着发展的眼光和先进的理念实施教学策略,建构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2]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趣具有很强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在学生的眼里,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词就是一首诗,一个词就是一个童话,“品茶始知其香,品酒可知其醇,品读可悟其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读语言。整个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演、思等语文实践活动,将朗读、表演、想象和感悟等整合成生动活泼的综合版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经过学生实践和消化的教学过程,能够给师生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使学生不仅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使教学可以强化重点,向深度掘进,取得实效,而且强化学生认知技能的训练,让语文课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四、把“深度”带入课堂,点燃学生思维热情。   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也是这个道理。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其实,课堂的活跃不只表现在外在的形式上,更表现在课堂的内涵上。一节课里或许没有学生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但只要他们的发言是有质量的,意即都是自己深入文本之后研讨的结果都是自己思索的结果,只要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这堂课就是活跃的。有一次在《哈姆雷特之死》的课外阅读课上,由于课堂上内容密度大、容量高,以致随机调节的余地不大,我本担心这样会被评为沉闷的课,但事实上听课老师在评课时,几乎同时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状态这一点,因为这堂课上教师本身关注生命的强烈意识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哈姆雷特的延宕其实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怀,而不是像武松杀人那样一刀一个连眼都不眨;哈姆雷特是为了美好的东西而献身的……这些精彩的解读无疑都能引学生进行更高层面的思考。
  拥有热情,学生就会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拥有热情,就可以使自己富有创造性,学习富有情趣。因此,一旦学生拥有热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得到落实。而首先,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
  五、课堂作业设置的有效性。
  为了使课堂作业完成的情况能为教师反馈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求学生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对于课堂作业的有效性而言,就是让学生练习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要使课堂作业有效,就必须得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授课内容进行合理设计。[3]
  1、准确把握作业的难度和梯度。课堂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作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作业的难度,设置好不同的梯度。在一些老师展示的公开课上,要么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有意的把课堂作业项目的难度编制得很低,失去了作业的实际意义;要么为了体现自主探究的精神,把课堂作业难度设计在负偏态的难度分布状态,超出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绝大多数同学失去了一次自我发展的机会和学习的信心;或是作业编制没有梯度,没有考量学生的差异性,致使作业有效性大幅降低。
  2、作业内容要立足“文本”。课堂作业设置必须以紧扣文本为前提,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照条件,进行精心编制,尤其是现在伪劣材料泛滥的情况下,教师更要明辨优劣,有选择的借鉴吸收,决不能拿来就用。以文本为立足点,让学生练习到应该练习的东西,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确保课堂作业内容的有效性。总之,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我们的语文要达到有效教学,归根结底就是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的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有效”。
  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中国古代先哲孔子,曾说过一句伟大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
  卓越源自反省,自觉地自我反省的人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完美、高尚的人。所以,教师也需要进行自我反省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为思考对象,一方面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检讨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的要求相不相吻合,有没有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以及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使自己今后的教学行为得到不断完善。如:我们可以在教完一节课后作课后记录、批改作业时做好学生的错题收集、测试后做好试题分析、教研课后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等等,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值得我们用心追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在课改大潮中勇于实践,不断反思,大胆创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姜春景.让学生为求知与探究而乐学语文[J].现代教育科学,2010(3),64-65
  [2]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许爱萍.师生携手共创语文活力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2010(3),11-11

推荐访问:更有效 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