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刷镇的进化] 毛刷

  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刷子的地方不是只有拖把和牙刷。大量毛刷以工业设备零件的形式隐藏在人们的生活里。比如你拿在手里的iPhone手机,它屏幕的玻璃外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抛光,这就需要抛光刷登场。再如环卫车清扫地面,靠的是金属圈箍住的一丛丛刷丝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那叫方块刷(尽管一般为圆形)。
  中国每年生产价值数十亿元的工业用刷和环卫用刷,其中超过70%产自安徽省安庆市源潭镇。这是一个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区,地理位置所带来的信息便利在源潭镇首先体现为镇上居民容易去南昌市文港镇学习。文港镇是一个从东汉末年就开始制作毛笔的小镇。
  1978年改革开放,源潭镇前供销员张凤仪跑到了文港镇学做毛笔。那时整个中国市场经济刚起步,连毛笔都有不错的销路。张凤仪挣了钱,同村的人也开始学做毛笔。
  几年后,他们瞄上了更挣钱的油漆刷。当时一柄油漆刷一般长半寸,一寸的价格为四毛钱至一块钱。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建筑业的初步发展催生了不小的市场需求,源潭镇第一个万元户靠的就是油漆刷生意。
  但源潭镇人面临东北方向上范岗镇的竞争,而且油漆刷、扫把、鞋刷之类属于民用刷,利润并不高。源潭镇分散在全国各地推销刷子的业务员带来了新思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环卫车清扫路面,国内的工厂无法承受国外刷丝的昂贵价格而要求能够替代进口的产品。在福达刷业的小股东孔令生记忆里,大约从1995年开始,源潭镇人人都进入了毛刷产业。
  此时说它们是产业或许有些勉强,大部分人都还处于家庭作坊的阶段,年营业额也不过百八十万。生意不大,但对毛刷公司(作坊)而言足够了,在1994~2000年,镇上的毛刷老板一年能挣上20万元的纯利润。但对于谋求地域发展的地方政府而言显然不够。
  2004年,数乡并镇后源潭镇的行政面积增大,新任镇党委书记曹立全决心把毛刷打造成镇域经济的支柱。2005年,他对分布于乡里稍具规模的毛刷老板说,你们得有工厂,要把事业做大做强。于是,这些老板大多将自己的毛刷作坊从乡村迁到毛刷工业园。
  在安庆市一位研究者看来,2011年源潭镇的制刷业产值之所以能达到15亿元,政府之手功不可没。毕竟源潭镇全镇不过8万人口,面积也就160多平方公里,临近的范岗镇与之相差无几,但制刷业至今仍以作坊形态存在。
  作坊变成工厂,老板搬进工业园,并未改变这个镇近年来效益下滑的趋势。不止一位毛刷公司创始人抱怨,镇上同行互相压价这几年来愈加严重,他们赚不到多少钱了,而镇政府对此无能为力。
  一位毛刷业者说:“我是做毛刷出身的,我没有其他特长。毛刷就像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的生活(收入)来源是毛刷,无论是亏钱还是挣钱,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如果)毛刷不行了,就死在这条路上。”

推荐访问:毛刷 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