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厌学”的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之我见

  摘要:倡导“健康第一”体育理念,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接受体育教育是学生培养体育文化素养的途径。但目前学生中存在着十分普遍的体育课厌学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包括体育教学缺乏选择性、可探究性和自主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重复频繁;学生技能、身体形态的差别;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等。
  关键词:体育课;“厌学”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
  体育课本应该是学生最喜爱上的课,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大部分学生却不喜欢,他们在学习和身体练习中,往往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怎样消除这种心理倾向及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那么,是什么缘故使他们不喜欢体育课了呢?下面,本人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一下分析,并探索了一些对策,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厌学”现象成因分析
  1.体育教学缺乏选择性、可探究性和自主性
  现在的体育课,是由军队中的体操教育转变而来的,它有着传统的模式。由于古老而又落后的评价体系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改变,人们打破旧模式,创建新模式的力度有所保留,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军事化”,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且间接地阻止了学生围绕所学的内容,自主学习、自主练习、开动脑筋、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激情,教师也觉得辛苦。直到下课的铃声响起后,学生的精神才放松起来,流露出天真活泼的个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体育课缺乏可选择性、可探究性和自主性。
  2.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重复频繁
  在体育课上,因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少、场地器材不足、指导思想陈旧等原因。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简单、形式化、成人化。如有些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有忽视甚至是无视学生的问题,选择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极个别教师还把体育课变成惩罚学生的手段,使学生体会不到体育课的乐趣,反而尝尽失败的苦涩,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不想上体育课的结果。
  还有一些学校由于教学硬件设施的限制,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这就和文化课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反差,也和学生对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相吻合。因此,客观上显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枯燥乏味。
  3.学生技能、体态的差别
  体育课的教学和文化学科的教学之间在学习效果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区别:一是体育课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非常明显,即可以在当场显示出来。一个技术动作做得是好是坏会立即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这种很直接的评价会使一些学习技术动作较慢的学生感到自卑。二是在团体项目中,学生之间要把学习的技术相互配合。因此,技能学得较差的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容易受到技能学得较好的同学的排斥,他们的信心会受到伤害,这就造成了体育课中一些“学困生”厌学的情绪。又因为体育运动与学生的身体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个子高的不容易做好体操动作,胖学生耐久跑成绩较差,手有残疾的学生无法完成投篮动作。这样也会使一些学生因为身体形态的原因而造成尴尬,使这些学生逐渐害怕体育课,逃避体育课。
  4.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现代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体育信息,对体育项目的学习越来越表现出“新、奇、特”与“知识个性化”的特点,作为体育教师,如果自身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自身的责任心不强和教学重点不在体育课教学上,就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不喜欢上体育课。
  二、对策
  1.拓展空间,给学生自由
  在体育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与发展,也就是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策略等。基于自主性学习的课堂,能较好实现学生对课堂生活的体验与感悟。自主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将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完成的条件下,存在着学生自选内容的可能性;在教师教学的前提下,也存在着学生互帮互学的可能性。如果在体育课中教师能认识到这一点,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有选择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从而逐渐喜欢上体育课。
  有了选择性,自主性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旨在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完成必要的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目标的同时,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由组合的活动和讨论时间,把“民间活动”挪到课堂上来,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单纯的防范和制止。应让学生在迷惑和惊讶中展开学习,切忌把答案急于灌输给学生,而剥夺他们的思考时间和钻研过程。让学生在自己选择的活动中发现一些运动的道理,有利于加强学习的深度,也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能力。
  2.改变教法,体现主体
  在新课标下,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在课堂教学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的“说教”式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淡化教师的“管理控制者”角色,突出“指导、服务和支持”的角色。通过教学过程的互动,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标、活动计划、行为表现目标和考核方式,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3.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一个班级,五六十名学生,不仅在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性格上有着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存在着不同。体育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而且又有一定运动特长的学生,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提升素质,发展自我
  现如今是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频率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原有专业知识和学历层次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想要不落伍,就必须进行“充电”,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厌学”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产生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体育教学的改革逐步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转变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体育教学中的“厌学”现象,而应从其产生的原因去分析、去寻求改进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明确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方法,把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新的课程理念结合起来,开发出更好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科学知识与技能,让他们有更充分的精力在其他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让他们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程景民.现代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12.
  [3]陈琦.对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8(2).
  [4]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县孙端镇中学)

推荐访问:厌学 成因 我见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