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德育课,,实现教学双赢】德育课心得体会

  摘要:我国的素质教育正逐步开展,作为德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应该以身立教从人文关怀入手,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培养新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打好基础。  关键词:德育 人文关怀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14-01
  自任教以来,我深深的体会到: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学之前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那梦寐以求的“乐园”。然而,未谙世事的他们,一旦进入校门,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要保证德育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德育老师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情感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涵。幸福是人生的主题,而幸福的本质是精神愉悦,核心是对人生意义的追寻。这实际上是个终极关怀问题。人人需要终极关怀,尤其是在面临困境与苦难之时,更需要精神依托和心灵慰藉。德育教育不仅应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追求生存条件和追寻生命意义是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应该鼓励他们追求永恒的人生成就和生活价值,为自己的生活设计更完美的理想。
  但从整体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政治素质的赢弱,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不相协调。怎样能使学生不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书本上枯燥的理论,教师更不为了完成课时而空讲大道理,关键就是德育课教师心中必须有“人”,给学生以充盈的人文关怀,以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经过近些年来一线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有了如下反思。
  1 要注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
  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脱离了对有生命的个体的尊重,脱离了对个人自身发展目标追求的关怀,德育教育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其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以人性化的诱导式、渗透式、鼓舞式的方法替代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能光讲大道理,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上出现某些消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发现,一名学生就是因为受社会某些腐败现象的影响,而产生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看法。以小见大,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缺乏激情和想象力,甚至世界观或价值观扭曲,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2 要回归生活大舞台,注重生活体验
  离开生活基础,德育教育将走向虚无。还德育教育以生活的本性,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这才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谙达人情世态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一个前提。不能一味的只注重理论的灌输而忽略了与实际国情,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如果讲职业道德的爱岗敬业,办事公平这一块时,老师只唱高调,纯讲理论,学生肯定不爱听,并且就他们所观察到的社会可能也不完全是人人都爱岗敬业的,他们就会对老师所讲的东西不信服,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我们回归生活,以社会生活中那些鲜活的正面例子来引出对这个问题的讲解,并且实事求是的告诉学生,虽然在社会中确实有些不良现象,但并不代表全部,这样来讲,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并且愿意去实践。体验是一种被激活了的经验,因此德育教学唯有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生动的事例中去体验,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我们教师就可以趁机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讨论、集体游戏等一系列活动,深化教学内容。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开展过一次室内课堂游戏,叫“盲人与哑巴”学生互相配合走完一段有障碍的路,很多同学参与完之后都感慨良多,他们通过亲身参与深切感受了人的社会性,这就是在游戏中引发了学生对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的核心是问题,智慧难以直接教授,但可以训练思维的方法,如在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我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情况,学生走入社会去体验、去感受。学生在做中学,在问中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德育老师要找准时机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实现自我。
  3 关怀学生的思想不能流于形式,多给学生一些时间
  在教学实践中,关注“两头”忽视“中间”的现象普遍较为严重,许多教师对所任教的班级“中间”的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就更谈不上了解这些学生了。所谓的“好生”“差生”会倍受教师的关怀,但这种关怀更大程度上只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有甚者关注“差生”只是担心他们别调皮捣蛋,别出乱子,安抚他们。这种关怀就流于形式了。有一年一个学生的话就深深触动了我,他在下课后对我说:“老师,给你提个意见,你以后上课能不能不要老看一个方向,不然我们这边的同学都觉得您不重视我们。”我深感惭愧,教师所关怀的对象应该是每一个学生,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关怀,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的平等体味和理性思考。
  作为德育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而应注意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为了有效地做好学生德育工作,我认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多留些时间让学生陈述和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德育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无论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还是对学生发展的考虑,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德育课教学呼唤人文关怀,时代呼唤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德育课堂可以提供好的人文氛围,成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最佳场所,德育课应该是最主动的,德育课也应该是可以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的学科,在达到育人目标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了教学的双赢。

推荐访问:德育 上好 双赢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