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致拼搏路上的自己

《重庆晚报》曾报道:“在全球21个受调查的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可见创新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设置顺应了时代精神的要求。如何上好研究性学习活动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课教师来说都经历着“摸着石头过河”的迷茫和困惑。笔者以《创造发明》一课为例,谈谈运用“生活化课堂”模式,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些许想法和做法。一、运用鲜活的典型案例唤醒学生的质疑意识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课堂必须密切联系生活,才会是有生命力和生活的价值。我们的课堂应成为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桥梁。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向生活回归,围绕生活,反思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首先,笔者讲述了“新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一个中学生对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做了个实验,“温水煮青蛙”。为了防止青蛙在水温还未变化时就跳出锅外,在大锅上盖上一层鱼网,确保万无一失。在做实验之前,原本以为青蛙会像那个故事中所说,在温水中逐渐丧失体力,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当水温达到60度时,青蛙开始多次往外跳跃,试图逃生。笔者让学生听完故事谈体会。学生们说,“温水煮青蛙”原来是个谎言,它启发我们,对任何事情,已经决定了的或者是常规的、习惯的,多数人尊奉的东西,也可能是谎言、错误的。笔者认为,过去,我们的学生接受的都是顺从教育,在家听父母的、在校听老师的、在学术上听权威的等等顺从,顺从绑架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剥夺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唤醒学生的质疑意识对培养创新意识非常重要。其次,播放PPT创造的火花之生活小发明撩拨学生的质疑心弦。1.盲人音乐水杯。2.安全方便晴雨背包。3.不掉盖的茶壶。4.磁性防风雨帽披。5.衣服干洗测试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同时还由于这些小发明都来自身边生活,还有很多中学生的发明,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触动。这样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变得乐学、会学,使学生逐步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得其法,方能善其事。在学生具备了创新意识并且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时候,发明创造的方法就成了关键。我们懂得,创造发明不是教出来的,但其思路和方法是可以教的。教师应该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创造发明的金钥匙。二、分组讨论触摸创新脉搏,体验创造发明的金钥匙从生活中来分组活动。每8人一个小组,举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有关发明创造的演变过程的实例,谈感想,谈体会。由课题发言人发布。1组:手机身份的变迁。手机,原来俗名是“大哥大”。1983年,第一部商用移动电话——摩托罗拉,外表笨重,通话时间仅半小时。后来手机发展出短信这一功能。再后来,又增添了娱乐功能,内置或外置数码相机、MP3、游戏、卡拉OK等。此外,手机还具备了计时器、万年历、闹钟、录影、录音记事本等其他功能。2007年问世的苹果手机,作为3G和后3G时代的产品,收发邮件、视频聊天,移动互联网功能的开发使手机成为新的办公设备。目前,手机具备卫星导航功能后,除了具备更多的趣味性,也成为人类历史上变化最迅速的工具之一。体验和感悟:我们身边的生活中的一切用品,每一次的改进,都是对前一产品不足或缺陷的克服,增添了为前一产品所没有的特点。借助一句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组:电视机的变迁。粉碎四人帮后的1976年底,刚投入市场的沪产星火牌9吋黑白小电视机,屏幕只有一张A4纸的1/4大小。世界各地的人都一个颜色,又因为太小看起来很别扭;后产生了14英寸的电视,屏幕有所扩大;在后来出现了彩色电视,终于辨别出了人种肤色;随后屏幕越来越大,清晰度也不算高,但也过于笨重,于是从电子管发展到液晶、等离子,清晰度提高了,也轻便了许多,接收的频道也多了起来。目前“云电视”增加了许多电脑的功能,如看着电视可以视频聊天等。体验和感悟:电视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黑白到彩色,还是从电子管到液晶的发展,每一次的创新都是克服人们对它的不满意,满足人的新的需求,增添新的功能,设计更加人性化。3组:水龙头的演变。4组:书写工具的演变。5组:交通工具的演进。6组:计时工具的演化。各组讨论热烈,发言人讲的也精彩,体验和感悟,深刻到位。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精要的点评:生活并非处处完美,都是可以改进的,改进永无止境。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发明创新的契机,我们发明创新的课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批判精神、质疑意识;要有一双“慧眼”去观察、捕捉,在生活中找到发明创新的金钥匙。三、到生活中去,小试身手,找找创新发明的感觉把一辆小童车放在讲台,让学生们从省力、轻便、辅助功能、美观及需求的方面,给它“挑毛病”。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安全性不高”、“抗震、防滑性不强”、“色彩不被儿童喜欢”、“造型不新颖”等。教师点拨: 大家刚才找出的毛病,就是发明创造的课题。当你对使用的东西感到不方便、不顺手、不称心时,你就找到了发明创造的契机。这“三不”就是我们发现问题的向导。再让学生找出克服“三不”的办法或列举出自己的希望。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三轮童车装上方向舵防止车把对儿童的伤害,增强安全性”、“三轮改四轮,增强稳定性和新颖性”等等。教师点拨:同学们对童车提出的各种设想、蓝图,我们称之为“创意”。我们的创意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如果你的创意符合规律,尊重科学,经济实用,把它变为现实就为创新。希望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展开你的想象、发挥你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出得意的作品。布置活动作业:准备举行创意比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是重大的、方法是多样的。生活化模式对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可行的、有效的。我期望着,学生们树立起创新意识,慧眼发现创新的契机,慧心想出巧妙的创意,巧手秀出丰硕的成果。无心插柳都能柳成荫。我相信,我们有意育林肯定能得风景一片。让我们为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努力吧!

推荐访问:中去 来到 生活中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