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身角度看提高教师幸福感: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

【摘 要】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教师是学生幸福的创造者,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文章在介绍自己对教师幸福理解的基础上,从教师自身角度提出实现幸福的三个重要方面。【关键词】幸福;教师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在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幸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同的研究领域对教师幸福的关注点不同。譬如。伦理学主要探讨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心理学基于个体心理层面探讨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一、幸福的个人理解费尔巴哈也说:“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当然,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对于教师来说,幸福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如何追求幸福,不同的教师必然有不同的选择。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更取决于人们的心态。但我认为,在提高自身身心素质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水平,同时真心融入教学工作是教师获得幸福的根本。二、教师幸福的实现(一)提高身心素质没有健康的身心,谈不上发展,谈不上成就,也就谈不上幸福。教师的身心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同时也真是不容乐观的问题。不少教师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特别是那些中年教师,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使他们难以释怀和平静,他们身体不如青年人,心态不如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调节身心,后果堪忧。很多忙碌的教师没有时间也不喜欢锻炼身体,身体状况欠佳。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地从工作中解放出来,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大学校园如此优美安静,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快走散步的地方;各类文体设施,不光是给学生准备的,教师也应该去光顾。同时,幸福作为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它也依赖教师的感受能力去发现和体验。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了狭隘和粗陋的占有与拥有后的一种具有升华性的人类生命活动,是解放和升华教师感性的重要途径。它摒弃各种私心杂念,超越物质功利,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通过审美活动,人能够摆脱物性的束缚而获得充分的自由。最终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所以,教师要以审美心态看职业、看自我、看教育过程。尽己所能创造审美境界。在异化的工作空间开辟一片属我的精神领地。(二)提高专业素质从教师与教学主客统一的层次看,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和享受是教师幸福的条件。创造和享受的课堂必定是动态生成的、成功和谐的,是建立在教师熟练地驾驭课堂基础之上的。一方面,教师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情境中领悟教材的精神实质,及时捕捉、重组课堂上灵动的课程资源,自主建构教学的过程和方式;另一方面,在与学生分享教材时,能机智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往和对话。很难想象,一个业务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处理课堂情境的教师能从教育劳动中品味到乐趣。教师要达到这种教学境界。需要基本的专业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知学生心态的条件性知识及处理情境问题的实践性知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不断学习教育理念,深化专业技能。这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素养。其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面对千姿百态的教育场域,需要千种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研究。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解释惯常行为背后潜藏着的认知图式,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能减少因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产生的烦恼,能增添教学实践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也能增添教师的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三)真心融入教学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和教育活动过程中自身需要、欲望和目的得到实现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教师的幸福也是教师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及成就的一种体验和评价。我们认为,教师的幸福具有层次性,在价值上存在着高低等级。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教师的最高幸福。最幸福的教师是那些在自身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自由而创造性地工作并同时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当我们思考教师幸福的问题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给我们带来极为深刻的启发。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按其性质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马斯洛看来,它们不仅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先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较高层次需求的实现以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基础,并且一旦实现,便包含着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居于需要层级的最顶层。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教师就能够产生一种“高峰体验”,他们能够体验到最大的充实感、欣慰感和幸福感。而在这一路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真心的付出这种“自我实现”的教师实际上就是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并真心融入教学工作的人。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敌不过“认真”二字,只要我们足够认真,用我们的爱和真心不断努力,相信幸福就在前方。

推荐访问:角度看 幸福感 提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