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指尖上的艺术】 橄榄核雕刻教程

  兴盛于明清时期的核雕,真正进入收藏市场并逐步升温,不过是近几年的事。2005年,北京翰海春拍上,一件108粒的“清核雕先贤人物串”以134.2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核雕拍卖的新纪录。2006年,中国嘉德第1期嘉德四季拍卖会上,一串估价3000-5000元的清代核雕古钱纹手串,成交价高达1.1万元。
  核雕,这种古老的艺术,正逐渐受到藏家的追捧。
  
  中国的雕琢工艺,无论玉、石、竹、木、牙、角,皆能因材施艺,达到神奇的美学效果。即使果核,也能出奇制胜,雕出生命或意境来。核雕是一种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艺作品,古已有之。人们将橄榄、核桃、杏子、桃子等的内核或外壳加以利用,这些果核本身没有价值,但经过艺人的构思和精雕细刻之后,即赋予了它艺术生命力,让它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核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宋朝中期就有相关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已极为盛行,在明、清两代发展到艺术顶峰。核雕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也影响到皇宫,并成为皇室帝妃、达官贵族的把玩珍藏品,清代士大夫往往以此为饰,随身佩戴。
  据资料记载,明代核雕名家辈出,屡见著录。《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人,“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子敬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明熹宗皇帝也喜欢收藏核雕,还亲自操刀雕刻。他所创作的“五鬼闹判”形象生动,被后世认为是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到清代,同样核雕名家辈出。清初有人雕念珠一百零八枚,“圆小如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等“合计之数五百”。晚清核雕艺人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为其力作,林木扶疏处,怪石参差间,竟雕刻三组人物共19人,其精微之妙令人拍案惊奇。清中晚期至民国年间,各种核雕品种日趋丰富,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弟子摩挲把玩,但精湛细腻程度和其文化内涵已不及明晚期和清初期。现代核雕艺人又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尤其是苏州的核雕艺术更是代有传人。在素有“核雕之乡”的苏州舟山,现以“须派”和“殷派”为主,核雕艺人技艺精湛,作品很受当代人的喜爱。
  我国最早时期的核雕作品并不是现在所采用的橄榄核,而是桃核或杏核,明代以后到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花船和人物等的核雕。橄榄核以其坚硬、易上包浆、大小合适等特点成为核雕的主流品种,几乎达到“是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的地步。
  在核雕主题方面,明代的核雕题材主要以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为主,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坠物的核雕,其装饰功效可见一斑。清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
  和象牙雕、红木雕等雕刻作品不同,核雕越是把玩越有价值。象牙雕件虽高贵但长时间把玩后会越来越黄,失去洁白的本色,对外观有影响;红木雕件虽文雅,但佩戴或把玩的时间一久,也会慢慢失去红润的光泽,颜色会慢慢变黑。相反,核雕经过藏家不断把玩后,表面的色泽会越来越红,给人一种通透的质感。
  从广义上说,核雕属微雕,因受核本身的限制,一般都是立雕、浮雕,要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状、麻纹、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
  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核雕可分为桃核雕刻、橄榄核雕刻、杏核雕刻、杨梅核雕刻、核桃雕刻等,这其中又以桃核雕刻为主。
  若按果核形状和大小分类,核雕又可分为几类:单核,又称为大核,一般直径超过5厘米,比较适合雕刻单件作品,所以价值很高;小核,通常只有0.5厘米之微,市面上非常少见,所以价格一般也很高;怪核,指形状比较奇特的果核,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一件很独特的艺术品;细长核,形体狭长,常用于雕刻核舟之类的饰品;圆核,形体通圆,是雕刻罗汉头之类作品的上佳材料;普通果核,比较常见,一般价位不高,多用来制作珠串。
  核雕作品的分类并没有很明确的划分界限,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区分方法。比如,可以从题材上划分为传统题材和创新题材;可以从雕刻手法上划分为圆雕、薄意、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等;也可以从物品的工作流程上划分为流水线产品和独立完成的产品或作品;还可以从性质上划分为工艺品和艺术品。
  核雕的题材多样,做工也各有千秋,但并非所有的核雕都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影响核雕艺术品收藏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果核材质。在各类果核雕刻中,橄榄核雕价值最高,原因在于橄榄核比其他材料雕刻难度大。橄榄核两头尖、中间大,雕刻时难以控制,而且,橄榄核极具脆性,稍一疏忽就会前功尽弃,再加上橄榄核雕一般都是采用立雕或浮雕的手法,靠慢工细活琢磨。
  2.工艺差别。目前市场上的核雕艺术品有手刻与机刻两种。手刻,顾名思义是由艺术家用刀一笔一划刻成的艺术品;机刻则是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进行雕刻。前者在工艺上需经过构思、布局,然后再通过艺术家的手刻技艺来实现作品价值,所花费的精力、时间远胜于机刻核雕。
  3.名家雕刻。任何一件出自名家之手的艺术品其价值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核雕也不例外,毕竟这些精雕细琢的作品常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但出自名家的橄榄核雕也不是件件精品,还要看这件核雕是否是这位大师所擅长的题材,应选择其拿手作品进行收藏。
  4.题材选择。核雕艺术品题材既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有所创新,但近年来受到市场青睐的核雕作品往往是那些创新题材,题材有新意,雕刻水平超绝,会使整件作品既让人赏心悦目,又回味无穷。
  5.产地出处。我国的核雕主要有南北两个流派,北派(俗称北工)以河北廊坊为代表,主要是以雕钻为工具进行雕刻,手法粗犷、产量较高,内容主要为核雕传统题材,收藏价值不高。南派(俗称南工、苏工)主要是以苏州为代表,均用手工雕刻,未经抛光的作品可清晰辨出雕刻刀痕,功法不仅细腻,题材也屡创新举,因此收藏价值不断提升。    TIPS:
  核雕的鉴别
  明代核雕的造型古朴浑厚,人物、动物造型注重外行而不追求细部刻画。从雕法上看,明代核雕一般雕工刚劲有力,利落醒目,线条、棱角分明,人与物连接不紧密,镂雕留有钻孔痕迹,磨工较粗,留有刀痕。
  清代核雕造型精巧玲珑,人物、动物造型注重写实,人物脸部雕刻更着重于逼真,动物着重于动态表现,雕工刚劲有力,线条直,边线流畅,方圆合于规矩,棱角分明,人与物连接较密,镂雕很少留有钻孔痕迹,浮雕地子磨得较平,略留刀痕,磨工细。
  
  近些年来核雕艺术品开始进入拍卖市场,核雕价格开始升温。仅仅在几年前,橄榄核雕单件作品市场价格还多在50—200元之间,工精质优的作品也仅在500元左右。但时过境迁,随着核雕的艺术价值被慢慢发掘,一般作者的单件作品涨到400-1000元,名家单件代表作品则要卖到千元以上,甚至超过万元,而且一件难求。
  一些早年拍卖的清代核雕珊瑚串珠、人物手串、十二生肖手串等的成交价格大多在千元左右,如今,一些佳品的价格上涨了几十倍,个别的则有上百倍的涨幅,令前期投资者获利匪浅。目前一件较为平常的罗汉手链在藏品市场的价格就要200—400元,而精品叫价数千元也很平常,甚至几万元。
  明清时期的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收藏家和投资者惊叹入迷,相比早已进入收藏市场的其他藏品,目前核雕藏品的拍卖可以说才刚刚起步,当前所拍卖的价格并没有体现核雕的稀有性,对于收藏家和投资者来说,不妨大胆到拍卖会上“捡漏”。
  专家表示,核雕作品题材多样,做工也各有千秋,但并非所有核雕作品都有收藏和投资价值。与书画作品的收藏一样,如果出于投资的目的,应选择名家的精品下手。名家的精品才是收藏的最好选择,也是保值增值的关键。原因在于名家的核雕作品雕工更为细腻、生动,加上每枚果核都形态不一,其核雕作品也不会有重复,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此外,名家作品本身反映的内涵、布局、雕工以及材质等都是个中翘楚,而且数量有限,极难模仿,比如在当代核雕名家中,须吟笙、钟年福、周泉根、谢才元等人的作品,都具有极强的升值潜力。
   TIPS:
  核雕的保养
  1. 防干燥。对于新核雕来讲,空气湿度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在湿度过低或干燥环境下,核壁发干产生收缩,就有开裂的危险。因此要做到防晒、防水、防风吹,冬季则需要留意暖空调(暖气)造成的环境干燥对核雕危害。
  2.上油,橄榄核本身处于油性中,但时间一长油性就会散发而导致开裂,因此通过上油来加强它的油质,就是为了防止开裂。给核雕上油可采用软刷蘸少许油质物(如橄榄油、花生油、葵花子油、大豆油等),轻轻在核雕表面刷,使其周身充盈油光即可,但切忌一次涂抹大量油。
  
  对于购买的新核雕,可以把玩3-6个月,尤其在夏季把玩是最适宜的,通过多次上油,使之达到包浆渗透的目的,此后可以挖掉内部的核仁,起到对核雕保护的作用。

推荐访问:指尖 艺术 核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