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摩梭社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泸沽湖摩梭人家

  摘要:随着旅游的日益频繁,曾被称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产业对生态、文化的矛盾日益暴露,笔者拟以文化、生态、经济和谐发展为视角,对泸沽湖摩梭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摩梭 社区 旅游产业 可持续发展
  一、提出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道路交通条件和经济收入状况的改善,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了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首选举措。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泸沽湖摩梭人生活区域的生态、文化、生产方式和家庭结构等发生了喜忧参半的变化,使摩梭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而影响了泸沽湖摩梭社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业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旅游业兴起后, 由于不恰当的规划、不合理的开发和不科学的管理,给泸沽湖旅游区水体资源、生物多样性、湖区森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据有关环境监测报告指出, 1995年, 泸沽湖旅游污水仅为农村生活污水的20%, 点污水总量的17%, 2000年旅游污水已占农村生活污水的54.2%,到2010年旅游污水将占农村生活污水的65%,生态环境呈日趋加重的态势。
  2.旅游业发展对摩梭文化形成的冲击
  在旅游开发之前,由于泸沽湖空间上的相对隔绝和生产方式的延续使摩梭人保留了较为古老和独特的摩梭文化和民俗风情。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他民族源源不断地涌入摩梭人的生活,不同文化形态的人群相互杂居与融合, 使父系文化对摩梭母系文化由过去的包围态势转变为直接的渗透。导致母系大家庭制和“阿夏·走婚”这一摩梭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带来了强烈冲击。
  二、开展清洁生产, 促进泸沽湖自然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和谐发展
  旅游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是一个双向交互的过程, 优美的环境是旅游赖以发展的自然基础,旅游业开发与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的副产品, 一旦被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 将改变环境的固有状态, 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要把旅游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必须采取一体化的预防策略——开展清洁生产。旅游业清洁生产是指以旅游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在旅游业实行全过程的环境质量控制, 将旅游企业、旅游者对环境的直接与间接的负面影响消除或使之尽可能地减少的活动过程。最终是要达到人类与自然在健康、多样性和可持续的条件下共存, 保证自然系统和人类处于共生共存的状态。
  三、功能分区开发,在开发中加强摩梭文化的保护
  为确保泸沽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并以此推动摩梭社区社会经济全面进步, 必须深入研究摩梭文化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通过对产业行为进行选择和调控, 使文化系统的自身驱动力得以有效发挥。在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和保护观,尊重摩梭人对文化的判断和自由选择,建立完备的摩梭文化自我传承机制。通过功能分区开发, 改变住游混杂的局面,减缓外来文化的冲击力度。首先, 在泸沽湖附近划出专门区域设立“摩梭民俗风情文化村”, 作为对摩梭文化进行全面抢救、研究、传习和展示的基地,并以其丰富真实的文化表现形式为主体旅游资源开展旅游业, 不仅为民俗文化展演提供了场所, 也为摩梭文化的发展培育了新的“文化积淀场”, 促进摩梭文化的积累与传承。其次, 将泸沽湖畔的摩梭村寨作为“摩梭文化氛围区”, 充分尊重摩梭人对婚姻家庭形式的自由选择,积极引导村民采取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最后, 需要规划建设“旅游开发园区”为游客集中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专业化服务需求。
  四、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规范管理,共同推进泸沽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泸沽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对沪沽湖现有的自然景源的管理保护。在微观层面上的景观设计应包括岸线、植被和水体以及建筑物周边环境,在宏观层面上的规划布局需要保护湖区现存的山水格局与完整的村镇肌理,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在此基础之上进行。
  2.对湖区人文景源的管理和保护。控制村镇聚落的扩张的速度与规模,原有村镇聚落不宜大规模的拆迁,而针对新修建筑不仅要以木楞子的形式与风格为主,减少现代建筑风格的渗透,使摩梭人的传统建筑形态和历史风貌得以完整的延续。
  3.尊重摩梭人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通过媒体和教育宣传,组织祖母和长者开展研究本族文化活动,培养摩梭人的对本族文化自信心,了解外来文化,并能客观看待,从而增强摩梭文化的向心力,减少外来文化对本族文化破坏性的冲击,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4.开展的旅游活动中保持原真性,合理处理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对参与旅游接待项目的导游和村民定期开展指导教育和专业技能考核,还应出台规划管理和相关的法律条文促使其实施的保障,监管系统的组建反馈机制等完善形成一个健全的旅游体系。
  五、结语
  旅游业是一柄双刃剑, 既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提供物质支持, 又可能对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当前云南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强省大背景的要求下,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希望凭借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来摆脱贫困的愿望十分强烈。理论和实践均已表明, 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处理好文化、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并探索出一条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 又不至于使生态环境恶化和民族文化断裂、消失的旅游业发展道路, 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进群.风景旅游镇规划的思考——以泸沽湖镇规划为例城镇规划[J].2005.7
  [2]李锦. 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泸沽湖周边以及香格里拉的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8.10
  [3]丽江市统计局. 丽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 Z] .
  [4]罗明义. 旅游经济研究与探索[ M] .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5]杨福泉. 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 云南社会科学. 2005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泸沽湖 旅游产业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