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风愈刮愈烈,白酒泡沫风生水起 泡沫加白酒强力胶

  白酒业这几年来,不仅价格越涨越疯,连并购也有些发疯。  国内外各路资本纷纷瞄准白酒业,大肆扩张,穿插渗透,并购重组高潮迭起,一时间,白酒市场群雄逐鹿,狼烟四起。
  白酒并购风,越刮越烈
  继去年喝下武陵、板城两家酒厂、今年9月4亿拿下孔府家之后,IT起家的联想控股继续在白酒业全速开疆拓土。时下,再传联想又正与福建一知名白酒品牌进行密谈,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娶进联想酒业的第四位新娘,缔造其“全产业链帝国”。联想控股一年多“梅开三度”,引发业界对当前各路资本哄抢名酒的关注。
  联想控股对白酒很“迷醉”,而维维股份对白酒也是“痴情到疯狂”:从江苏双沟酒业到湖北枝江酒业,再到全资子公司茗酒坊的运营,又到3月吃下贵州醇,9月底斥下3亿元开发绥化枝江酒业年产2万吨白酒生产基地项目,雄心勃勃欲打造一个“新白酒王国”。
  对白酒“迷醉”不仅是资本大鳄的事了,连民营小老板也对白酒“喝上瘾”。现在耳际更是不时传来手握重金的山西、贵州等地煤炭老板在煤炭重组中抽身而出,也把重金纷纷投向了白酒业的消息。
  这一系列资本动作,无不表明,白酒业已经成为当前战略资本抢滩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二成的白酒品牌引入外来资本,白酒将继啤酒业之后成为业内外资本首选的战略投资行业,未来白酒并购将愈演愈烈。
  远的不说了,从近5年的白酒并购史,我们能发现这一白酒发展趋势已愈来愈明显:业外资本将日益影响白酒业走向,白酒企业数量会急剧下降,行业洗牌整合将加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随着品牌企业并购成本升高,各路资本已开始转向酒业上游,白酒并购出现多元化的新形势。
  高利润、高回报,白酒业成为各路资本投资的宠儿
  财经分析人士认为,白酒行业再次涌动资本大潮,主要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国际上,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全球经济疲软;在国内,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实体经济发展放缓,很多资本正从房地产、制造业、股市等领域抽身退出,寻找新商机。
  然而与未来经济下行忧虑的增加、未来消费支出意愿的下降,中高档白酒价格却持续高涨,白酒显得多么另类而又那么“醉人”。
  随着近几年价格的连续飙涨,白酒的毛利率已在各大制造行业中遥遥领先。凭借多年来无人匹敌的毛利率比、惊人的利润,白酒业成为各路资本投资的宠儿也是自然之事。有专家甚至还认为,在保民生促消费的主题刺激下,酿酒业有望再迎来“黄金5年”。或许正是因看中白酒业巨大钱景,越来越多业外资本对白酒更是“饥不择食”了,蜂拥而入了。
  而原来寻求多元化的老牌白酒企业也纷纷回收资本加码主业。去年12月份,泸州老窖公告重大资产重组草案,拟以10.85亿元向控股股东老窖集团转让其所持华西证券12%的股权,旨在获得资金专注于白酒主营业务;金种子酒、酒鬼酒、水井坊等近两年也分别陆续从房地产抽身,回归酒业。而茅台集团更是提出,在未来20年,将努力整合优质资源,收购、兼并5至10个名优白酒品牌,组建“大茅台集团”。
  除“茅、五、剑”等一线超高端白酒品牌以及洋河、郎酒、泸州老窖等次高端品牌能行销全国外,白酒业基本处于诸侯混战、各自为政的状态,多数二线白酒品牌尚处于区域或跨区域性初级阶段,销售半径大概方圆500公里左右,要“越江过河”都很难。
  而在各路资本强势介入的条件下,白酒行业的集中度可能会越来越高,并发展出一批像国外DIAGEO、保乐力加那样,通过资本运作,旗下拥有许多产品品牌的大型酒业集团。
  泡沫已现,外行酿酒胜算几何?
  超速发展总是摆脱不了泡沫最终破灭的风险。“白酒行业已经出现泡沫。”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近期在中国白酒高端论坛上曾这样郑重表示。
  的确,时下白酒业就像一列超高速行驶的动车,每年带给了厂商滚滚的财源,带给各地财政饱饱的利税,如此持续反复,不断刺激着资本更大的扩张欲望。而白酒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非常明显,有的地方财政就是“白酒财政”。以四川为例,2011年四川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到2044.38亿元,而仅仅是川酒,2011年的主营收入就已有1400亿元,已相当于四川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70%。
  白酒如此魅力与作用,令全国各地再次大兴土木,疯狂扩张白酒产能,不管有无条件都争着抢上白酒项目。这给白酒产业发展带来泡沫化的莫大风险。而重复建设的老毛病不治愈,白酒业的繁荣不能说是昙花一现,但“才领风骚几年”是很有可能的。
  而在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各地区、各企业纷纷加速新建产能,但是受白酒传统生产工艺的影响,新建产能短期很难达到优质白酒的要求,而这决定短期供给的基酒储量明显不足。以酱香型白酒为例,从窖池建好到包装上市,至少需要5年时间。于是,基酒外购、年份酒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甚至酒精勾兑等问题就容易出现,很可能引发白酒行业出现类似“达·芬奇”家具这样的事件,从而出现信用危机。上世纪九十年代名噪一时的秦池酒厂因过快发展、市场井喷,导致产能严重不足,只好从外地收购原酒勾兑,甚至以次充好,最终因酒质量问题引发系列负面效应而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今年8月份,古井贡酒就被批存在“勾兑门”。
  按照酱香型白酒5年的生产周期,如能顺利的话,国内白酒产能最大的两省川黔其扩张的产能最快将在5年后全部释放。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效应逐年递减,五年后,那么多酒还能喝得完吗?而一旦国家经济继续下行的风险增大,届时不能持续高增长,居民消费支出意愿减弱,中高档酒还能扛起只涨不跌的大旗吗?因此有专家预言,在这场并购扩产豪赌中,5年后肯定有资本要遇到血的教训。
  潮退之后方知谁在裸泳,虽然目前还是潮涨阶段。虽然白酒毛利较高,但纵观这几年业外资本收购的白酒品牌,不难发现大都是三四线品牌,而随着近些年原料成本上涨、运费上调、竞争加剧,如果运作不力,企业运营状况可能并不会如当初并购所想象的那样美妙。一旦激情已退,消费者无法再为行业高消费埋单,白酒行业盈利水准恢复正常后,一批资本将搁浅或折戟。
  “不可否认,外来资本不仅为本地酒企注入了生产资金,还带来了先进的营销模式,提升了酒企的管理水平。”酒类专家王传才认为,“但大量资本不断涌入,可能会加剧白酒行业泡沫的衍生。投资白酒行业需要冷静,业外资本也需要引导,不要盲目扩张,以免重蹈上一次‘酒疯’时代的覆辙。”
  诚如斯言。
  栏目编辑邮箱:ipmm_liuqiongmin@126.com

推荐访问:白酒 并购 愈烈 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