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驱散寒冷|你是阳光能驱散寒冷

  2011年8月,我来到了服务地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老师。初到龙里的第一次家访是去一名高三学生的家。听他曾经的班主任也是上届支教团的学长说,因为家庭变故,成绩优秀的王同学即将辍学,所以我们决定实地了解情况。他的家住在离县城将近30公里、海拔1500米的草原乡。车子顺着山路盘旋而上,因为坡度较大,弯道较多,所以车子开的很缓慢,窗外可以清晰看到白云被群山环绕。在车上颠簸了两个小时后,我们又徒步翻上一座山丘,顺着狭窄山道,终于到达了王同学的家。9月份的龙里阳光明媚,但是他的家里却阴暗潮湿,因为屋子是用石块堆砌而成,墙壁并不平整而且石头间缝隙很大,为了看起来更像一面墙,只能勉强用报纸遮掩起来,屋外的风将窗纸吹的阵阵作响。我很震惊,这哪里是家啊?很难想象在这四面透风的屋子里,一家人晚上如何安睡。唯一能给这个粘满了黑白报纸的屋子带来一抹色彩的,是墙上张贴的王同学读书以来获得的所有奖状。与他的母亲聊天中我们得知,王同学父亲去年去世了,仅靠体弱多病母亲务农为生,养活孩子和家中年迈的奶奶。今年贵州大旱粮食减产,让这个本来就如履薄冰的家庭更加举步维艰,正是家中这样的情况,所以王同学不忍心再读书给母亲增加负担。这些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贫困景象,现在真实存在我的面前,着实给我心灵予巨大的震撼。
  而在后续的走访中,我发现,像王同学这样贫困的家庭绝不在少数。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便留给老人或者亲戚照看,这些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无法拥有像城里孩子一样幸福、快乐的童年,对父母的印象只是逢年过节时电话听筒中传来的声音。
  五年级的小申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初次见到他时,任凭我们怎么逗他开心,黑瘦的小脸上始终没有一丝笑意。队友们看他的衣服又脏又破,便从物资中挑选一件新衣服给他,但这个孩子并没有惊喜,对我们关心反而有点抵触,我很疑惑,是怎样原因造成这个孩子现在的状况。我们去小申家里做了一次家访,才知道,这个孩子因为父母离异,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就把他留给自己的弟兄看管,因为小申的叔叔也不常在家,饿了便用猪油拌米饭吃,孤独时便对着墙壁自言自语。长期得不到关爱,所以造成他寡言少语并且对别人的关爱不习惯。
  山里穷苦的孩子需要被关爱,山外很多爱心人士又热心于公益,然而,因为传递不畅,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使这些孩子们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我和队友们下定决心:要为像王同学、小慧这样的孩子们搭建一座通往山外的桥,一座通向希望的彩虹桥。这座彩虹桥能消除地域的隔阂,将社会上的爱心和关注散布给这些需要被爱和阳光给养的孩子们,尽力抹去贫穷和冷落蒙在他们眼前的阴翳。
  要给孩子们搭建这座彩虹桥,第一步我们需要有他们详实的信息。我们支教的学校都在县城,但我们深知全县14个乡镇的众多村小当中,有更多需要被关注的贫困生。为确保贫困生信息的真实性、获取第一手资料,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我和队友们放弃了节假日,深入乡镇,开展 “爱在脚下,情递千里”为主题的校园乡村行活动。
  道路的泥泞、山路的颠簸,让我们不同程度的出现晕车等身体不适,途中常常会有队友喊停车,在路旁呕吐、简单休息下再出发……无论途中多么艰辛,我和队友们都互相打气,咬牙坚持。我们希望藉由我们的到来,让山外的世界能听到山里百姓为摆脱贫穷的呐喊和留守儿童渴求关爱的呼声。
  经过数月的跋涉,我们的足迹遍布了整个龙里县,对全县多达32所的中心校、村寨小学进行了数据收集,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全县首个贫困学子信息库,共计收录1032人。我们将部分贫困生的信息整理发布在百度、腾讯等公益平台上,呼吁社会舆论的关注。为了承载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我和队友们积极拓展了支教团建立的“理工滴滴go”助学金,用“一帮一”的助学模式,帮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摆脱贫困的羁绊。
  付出终有回报。“理工滴滴go”资助人的数量从当初队员们的亲朋好友扩大到天南地北、各行各业,长期帮扶的孩子已经达到120余人,已发放助学金数额达到八万余元。收到书籍、衣物等捐赠价值14万余元。我们欣喜于这座无形的彩虹桥,让更多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山外的关爱,透过彩虹桥孩子们看到了希望曙光!
  我所在的龙里中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高中。有一次,一名英语老师找到我说,高中英语课本上提到了英语角,但是全班同学谁都没见过,所以想托我让武汉理工的同学拍几张大学英语角的活动照片。这个请求却让我萌发了为这里的孩子办一个英语角的想法。我通过网络联系到了贵州大学外语学院团委,将这里的情况介绍给他们,并邀请他们结对帮扶龙里中学、长期开展英语角专项志愿服务。邀请很快得到了热情的回应,经过周密的策划,去年12月20日,“彩虹”英语角首期活动以“家乡”为主题,首次将外教请到了县城,当天吸引了200多名老师和同学。接下来几期的活动,我们又邀请到贵大外院翻译系的大学生,将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给了这些中学生,使得他们对大学产生了强烈的憧憬。
  让孩子们通过彩虹桥摆脱物质、思想上的贫瘠,只是第一步,我们更希望全社会爱的阳光通过彩虹桥传递暖意、照亮农民工子女心中阴暗、寒冷的角落,让孩子们能在爱和希望的环抱中健康成长。
  我和队友们坚持以品牌项目“微笑小屋”做为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前沿阵地,利用节假日开展一系列的关爱活动。冬至那天,我们邀请了部分农民工子女到支教团之家,围炉齐坐、一起包饺子,让暖意冲走严寒,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馨。感恩节那天,在我们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后,城关三小的一个孩子通过微笑小屋的亲情电话,联系上了她外地打工的爸爸,当孩子听到父亲的声音时,激动地伏在电话上边哭边喊“爸爸,爸爸我想你”看到此景在场的志愿者无不动容。
  一年的支教生活已经结束了,暑期过后我也将重返学校继续深造。但是我将不会忘记第一次站上三尺讲台,面对一双双清澈明亮又充满好奇的眼睛时的忐忑、在教师节收到学生的祝福短信时反复翻看的惊喜和感动、忘不了那年秋天家访结束后,学生家长迈着蹒跚的脚步追上我们,只为送一袋自家种的葵花籽和那条受助学生亲手为我们织的围巾是如何温暖了我们整个冬季。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西部志愿者独有的记忆。“一年黔南行,一生黔楚情”和贵州人民建立的深厚的情谊,让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从毕业的那天起,我QQ的个人签名就从未更改过,“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我会永远骄傲于在我大学毕业时选择作为一名志愿者、成为一名教师在西部的土地上挥洒我的热血,为山里的孩子搭建起一座通往梦想的彩虹桥!

推荐访问:驱散 寒冷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