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岛”政策出台后房地产业过度发展对海南省经济的七大危害】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出台

  【摘 要】数据显示,2007-2010四年间,海南省房地产业发展迅猛:这一时期,房地产业产值增长了3.45倍(没有剔除价格因素,下同),特别是2009年末“国际旅游岛政策”实施后,增速更是惊人,而同期GDP却增长了66.89%;房地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提高了1.67倍,从2007年的3.43%上升到2010年的9.15%。房地产业异常“红火”,其实对海南省经济有害无益。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房地产业;经济危害
  一、影响经济方式转变,造成产业结构畸形
  第一,需求增长结构不均衡,增长内生性动力不足。2010年,从对海南省经济的贡献来看,其排名顺序是:投资遥遥领先,其次是出口,最后是消费。2010年数据显示:在投资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32.8%,比全国平均增速快9个百分点,增速全国第一;特别是房地产直接开发投资,增长异常迅猛,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同比增长62.5%,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7.2%。在外贸上,海南省一直处于逆差,对区域经济发展实质上不利,单从外贸出口上看,全年仍实现25.8%的增长。在消费上,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比上年增长19.5%。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对消费产生一定“挤出”效应,区域经济转型难度加大。第二,产业重心房地产化,旅游业发展将会受到压制。在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房地产业、经济增长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的现状下,海南省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结构布局,有被房地产绑架的风险。以旅游业为龙头、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最大融合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产业发展路线,但是如果房地产业先行发展,长期压倒旅游业的话,其他产业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制约。
  二、刺激地方政府权力膨胀,拉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第一,地方政府夺取干预经济的主导权。改革开放进程中,在经济领域内,中央一直以来希望政府放开、市场搞活。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在货币和财政刺激下,各地掀起新一轮房地产高潮,地方政府职能又快速膨胀起来。就海南省来讲:地方政府在国民财富分配中比重过大,成为最大受益者,财政收入增长率四年内数倍于居民收入增长率(年增长率最低也有3倍,最高可达7.5倍),而岛内居民利益保障相对不足;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政府是游戏规则制定者,规划所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同时又通过下属实体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成为实体经济的最大玩家。第二,在财政资金的挤压下,拉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海南省市场机制完善程度,资源配置效率相对不高。在政府动用行政力量以巨量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更大社会信贷资金进行“国际旅游岛”建设时,民间投资在诸多领域被排斥在外;由于体制原因,政府相对于市场化主体,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内耗较大。在货币政策日渐收紧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和下属企业仍占用更多信贷资源,而为地方税收和就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其融资就会变得更难,一旦资金链断裂则极易走向经营失败。
  三、财富分配机制扭曲,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当前,由于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诸多问题,造成贫富分化日趋严重。住房是最大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地方政府如果依靠房地产业创造收入、发展经济,势必损害本地居民最基本的居住权利,造成“政府富、居民穷”的两极现象。从人均收入上看,海南省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后,新一轮房地产热潮更是推动了岛内居民购房和居住成本上升;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岛”政策推出后,短期部分城市房价事实上翻倍(2010年官方统计数字,海口、三亚同比涨幅分别为35.5%、43.3%,分列全国70个大中城市第二、第一),而同期居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远远低于房价上涨幅度。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助推房价上升,俨然已经成了一种严重扭曲的财富转移机制,它使社会财富分配愈加不公,降低了社会和谐幸福指数。
  四、放大资产泡沫,埋下经济危机祸根
  海南省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或收益为担保,通过搭建融资平台,获得银行中长期开发性信贷资源,用于政府性投资,只要地价不降、市场繁荣,银行认为信用风险无虞。房地产商利用银行贷款获取建设资金,是银行优质客户;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银行可以分享到高额利息收益。岛内外居民是房地产的买家,只要房价看涨,投机购房者可赚取转手差价,消费购房者可降低未来居住成本。银行放贷需求与政府融资需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需求、居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需求彼此呼应,借款方和贷款方达成默契,经过若干次博弈,合力助推房地产价格。只要房价继续上涨,整个链条看起来就是稳定的。但是,整个链条也异常脆弱,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连锁反映,进而给居民和地方政府带来财务风险或者为金融系统带来坏账风险。
  五、累积社会矛盾,提高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成本
  海南省房地产业过度膨胀,提前透支“国际旅游岛”发展潜力,在短期内会引发诸多矛盾,提高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成本。第一,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强势国企为解决内部职工住房问题,采取非市场化手段筹建集资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团购房等,引发市场化购房者和福利化购房者之间的矛盾。第二,随着房地产价格上升,即使在市场化购房者内部,如已购和未购者之间、岛外和岛内购房者之间、投资型和自住型购房者之间,由于购房成本不同,导致贫富分化趋势明显,民众心理纠结失衡。第三,房地产商和购房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前者对后者在购房时,为了短期利益,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合同和价格欺诈,导致经济纠纷增多。第四,在土地征用上,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城市被拆迁居民,在拆迁补偿上发生利益冲突,引发公共群体性突发事件。第五,房地产开发领域,引发政府部门产生一些恶性腐败案件,给党和国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第六,政府和房地产商,在市政建设和房地产融资上,强势获取社会信贷资金,对弱小经济实体在信贷上产生“挤出”效应。第七,信贷资金集中投向政府和房地产商,导致银行体系风险增加,随着宏观调控收紧,放款者和贷款者之间矛盾凸显。
  六、浪费土地资源,助推农产品和居民消费价格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消耗型行业,而且具备不可持续、不可循环特征,特别是要占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有资料显示,早些年,海南省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其中,可用于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但是,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土地价格一涨再涨,海南省各级政府为了经济利益,掀起了一轮圈地卖地高潮。在2010年,仅新增的建设用地面积为4659公顷,其中93.60%为农用地;同时又征收1316公顷,作为储备土地以供出售。可以预计,如果海南省房价继续飙升,土地价格将会继续上涨,在对比农业和商业、住宅用地收益之后,农业用地将会进一步减少。可用农地减少,将导致农产品供应不足,农产品价格就有动力持续上涨;同时,房价高企也会导致居民住房支出上涨,也体现在居住价格上,如果按照最新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方法来调增居住价格比重,统计结果会让CPI涨幅更大。自2010年10月份以来,海南省CPI涨幅已经连续6个月超过6%;2011年一季度,海南省CPI同比上涨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价格水平居高不下,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七、不利于人才集聚,削弱区域人才竞争力优势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省面临的一项前所未有的改革,如果缺乏与之配套的人才队伍,根本无从谈起。有资料表明,海南省在全国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后三位。一直以来,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岛”政策出台后,海南省政府更加意识到人才强省的重要性,不止一次提出:人才队伍总体水平不高,是制约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原因和最大瓶颈。但是,一方面,海南省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助推地价升高、房价上涨,最终会传导到CPI和PPI,引发居住和商务成本、服务和商品成本、生产和生活成本支出加大,而同时岛内收入水平徘徊不前;另一方面,城市房地产过度膨胀,信息、物流、交通、电力、教育、医疗等综合配套体系就会相对滞后。两者最终结果,致使海南省创业和人居环境全面恶化,从而丧失对人才的吸引力。没有人才优势,更不利于地区竞争力的提升,经济发展丧失动力和活力。长此既往,海南省就会进一步陷入人才短缺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作者简介:
  王培(1980-),男,硕士,会计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国库处。
  曾传能(1968-),男,大学本科,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定安县支行。
  梁广(1971-),男,大学本科,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定安县支行。

推荐访问:海南省 房地产业 国际旅游 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