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商贸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中专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要擅用各种手段,包括硬件设备和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高的参与度,获取成就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能够在学中获取乐趣,进而乐于学习。
  【关键词】:中专生;参与度;成就感;成功
  中图分类号:B848.3
  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存在部分专业课程,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还是商务课程,都是需要学习的对象,种类繁多、内容繁杂,既有操作实践的课程又存在大量晦涩难懂的理论课程,对于中专学生而言,内容稍有难度,掌握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最终提高学习效果。经本学期授课,略有心得如下:
  一、情感交流,利用“晕轮效应”
  课程学习,学习的是课程,但教授的人是教师。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二年级学生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年纪大多十六岁左右,叛逆心理较强,独立意识强,对老师和家长的说教极为反感,更喜欢与同学朋友进行平等式的交流。任何课程的学习,如果教师引起了他们的反感,那相应的该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就会受到排斥,教学效果更是无法保证。
  因此,首先教授课程的老师一定要关心学生、放低姿态,先从情感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做好铺垫。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方式方法可以有效的做到,例如在课前一定要与学生做好情感沟通,关心他们课堂以外的校园生活,拉近师生距离;说话的主语多以“我”或“我们”开始,避免采用“你”或“你们”的祈使句,少说“应该”、“必须”等直白命令的语句,采用诱导式的语态;多微笑,即使是批评也要尽量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指出,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将师生之间尽可能摆放在平等的地位,尽量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获得学生的好感,根据教育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学生如果喜欢一名教师,那么就会“爱屋及乌”的喜欢这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即使对待难度较高的课程,也会有更多的耐心并且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克服相应的困难。这在开辟有难度的课程的时候尤为重要,受喜爱的教师所带来的“晕轮效应”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在课程开始时不适应阶段的畏难情绪,有利于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二、分解目标、步步为营
  学生不爱学习往往是个恶性循环,懵懵懂懂的开始学习,新的学科体系和新的专业知识往往让学生们无所适从,接收的知识无法及时消化的话,就会产生“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完全听不懂”的结果,最后就是盲目学习→理解不了听不懂……听不懂→放弃弄懂→不想学习→的循环。
  追述源头,是学生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对于自己能学到什么程度、达到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概念。这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失职,没有告诉学生课程目标或者教学目标,而是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目标没有感性认识,据本人在课下的询问中,大多数学生不认为教学目标和自己学习有什么关系,或者认为这个目标过高,自己达不到;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在课程学习之初,自己连教学目标中提到的内容都不知道是什么,更不用提努力去实现它了。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分解工作,将看似不可实现的目标进行分解,根据内容或者模块分成若干个阶段性小目标,层层递进,每一阶段的小目标都要控制难度,使之略高于前一阶段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并且让学生看到下一个目标是略微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这就好像给学生一个个高高在上的目标,学生们在基础平面上仰望一下,觉得没有希望达到,自然也不会再努力白费功夫。但如果我们在目标下假设一个阶梯,每个台阶都是学生努力跳起来就可以爬上去的高度,引导他们一步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分步实现,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最高的教学目标,学生自然不觉得学习是个过于困难的任务,也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
  例如《电子商务数据库》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制作小型数据库系统的能力,学生乍一看,觉得“哇!好难!我不可能做到!”,那么接下来的课程可想而知。这个时候除了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起他们的学习勇气外,就是将整个数据库系统进行“拆分”,明确告诉学生完成这个数据库系统,我们必须首先制作数据表,其次是学习在表的基础上进行“问答”——即查询的学习,再次是制作“对外的窗口”——窗体,再学习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通过宏的调用完成各部分的整合。这样,我们就将复杂的系统分为五个由浅入深的部分,每个部分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明确的,可实现的,再开展学习,学生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轻轻松松的心态进行学习也使得学习过程变得容易。
  三、抽象问题形象化,小案例解决大道理
  很大部分学生选择中专就是因为无法适应中学的数理化等抽象科目的学习,便试图转变学习方向,试图在中专的相对务实和侧重应用的教学环境中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但遗憾的是,中专的课程也不仅仅都是些操作性强的课,且操作也是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更进一步,这样使得抽象理论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以往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对理论性专业课普遍热情不高,就是因为这类课程的学习看不到具体的“成果”,没有实物可以衡量学习结果。特别是商务专业的学习,理论性课程中涉及大量的经济学原理,学生无法理解这些理论、原理的美妙之处,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对生活、工作会有哪些影响,于是调动不起学习的积极性。
  而笔者在长期教学工作中,走访了一些学生和专业教师,发现只有当理论变成对生活有影响的浅显的“道理”,学生才会想要学习,经典的理论如无法解释,我们的学生绝不会主动学习。因此,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积极探索,采用多种方式将理论课程转化为“可见”的理论,并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参与实践进行实施。例如,组织“市场营销实训”,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学生中间做市场调查,自己进货,指定营销策略和亲自定价并销售,让他们在实际的小商品交易过程中体会商务理论中的市场细分的意义,如何明确目标客户群,分析客户需求,乃至制定销售渠道,最后进行实施等一整套市场理论的实践,通过实践理解理论,用摆校园小摊的方式掌握经济学原理。
  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在具体的某一环节实际实施中,往往可以给教师提供比教材更为精彩的小案例。例如,在《市场营销》的课程中,市场的概念是基础,但学生们往往难理解市场细分对企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而在市场营销实训中,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进了很多水晶苹果的摆件,售价十几元,非常美观,但基本上没有销量;形成对比的是同时他们还进了大量的贺卡,仅一两元一张,价值低廉但因为销量很大,反而帮助他们获得了较高的利润。回去在总结的过程中,针对这种现象,学生们自己就会思考这里面的“为什么”。最后,在实践总结中,学生们自己写到: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市场的需要,认为水晶苹果漂亮且售价较高,很容易赚钱,结果却赔了。原因就是我们的客户是学校里的同学,而大家平时是不会购买这种东西的,除非是赠送生日礼物才可能购买,并且价钱过高,超过了同学们的平均消费能力,因此销售不出去。通过这个小案例,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所谓市场细分就将自己的客户根据特征划分成一部分,企业细分市场就是为了有针对性的提供商品,才能获得更好的利润。
  同理,在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中,著名企业的案例也尽量用身边的小事替换。因为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全球五百强的企业虽然著名但遥远,反而没有身边的中百超市更亲切;联邦快递的运营也没有参观过的本地物流企业园区更真实。同时,我也致力于将深奥的理论联系在生活实践中,力求从小故事中找出大道理,而对学生来说,大道理也只有融汇与小故事中才被乐于接受。
  四、设立反馈机制,内省外评,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但自己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正面点评,而且要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使之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学习进度,而且是自愿接受评价结果,这样,学生才能更迅速的作出正面反应,自觉自主的纠正学习偏差。反馈与评价相结合,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更新目标”,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推荐访问:浅谈 学习兴趣 提高 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