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国防资源配置的调整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8

  国防资源配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国防建设的过程;国防资源的高效配置是实现国家军事战略目标、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完整、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整和改革我国国防资源配置方式、规模、结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期国防资源配置调整与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用于国防与经济建设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合理确定国家总资源配置于国防领域的比重,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国防费是国防建设的财力基础,是配置于国防领域资源的货币体现。从供给角度看,它可以保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防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强度保持历史的稳定性和一定的连续性。从需求角度看,它能满足国防建设需要,适当地随着国家安全环境变化及军事斗争的需要而不断调整。国防资源规模必须依据国际形势以及国家面临的战争威胁变化而进行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关于我国周边岛屿、海域、领土的争端不断,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大。因此,统筹好国家总资源在国防与民用之间的配置,调整和改革我国国防资源配置,适当提高国防资源配置的相对规模,完善国防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整体与内部配置效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是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军事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质就是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目标就是要加强质量建军,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目标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超前的军事理论、科学的编制体制、优秀的人才队伍等。而这些都是通过国防建设系统内的资源配置来实现。然而,在现行的国防资源配置中,新武器装备的研制和购置费比重偏低,维持性经费开支偏高,海、空、二炮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军兵种建设投入仍然偏低,我军武器装备水平和高技术军兵种作战能力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因此,调整和改革我国国防资源配置结构,把有限的国防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国防资源的高效配置,有效提高军队战斗力水平,是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是优化国防组织结构的必然要求
  今年来,我国国防安全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新变化:日本、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与我国在领土、海洋划界上纠纷不断。我国随时都可能面临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威胁。针对我国国防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推进国防组织结构创新,是加强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防组织结构的形成是国防资源配置的结果,国防资源配置的规模、方式与结构,对国防组织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直接、现实的决定作用。国防资源配置规模决定着国防武装力量的规模、结构,军队的数量、结构以及国防组织结构的变革速度;国防资源配置方式决定着国防投入品生产的组织管理体制;而国防资源配置机构则决定着国防武装力量各部分的对比关系、地区分布形势以及国防组织结构的变革。国防组织结构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军事力量结构,而军事力量结构的调整以及战斗力的发挥必须依赖国防资源配置调整与改革来实现。因此,适应新时期我国国防安全形势,调整和改革国防资源配置规模、方式和结构,是积极推进国防组织结构创新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期国防资源配置调整与改革的策略选择
  (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加大国防建设投入规模
  在国家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确定国防资源与民用资源的比重直接决定着我国国防资源配置效率。按照边际效用理论,如果最后一单位的资源用于任何一个项目支出所带来边际效用相等,则认为国防资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实现了国家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这就要求国家在资源配置时,必须站在整个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高度,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合理安排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资源投入规模,尽可能的提高国家资源配置效率。目前,国防经济理论界普遍认为国防费占GDP的比重在3%左右、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2%—15%之间,是比较合理的。从2003年到2011年,我国国防费占同期GDP和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维持在1.50%和8.0%左右。可见,虽然我国国防费总量逐年上升,但是相对规模却仍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国防费相对规模并没有达到理论界公认的幅度范围。这种国防资源配置状况与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并不相符。因此,作为国家资源的主体,中央政府应该在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基础上以渐进式改革的方式,逐步加大国防建设投入规模,确保我国国防建设形成“威慑”效果。
  (二)科学调控国防资源投向投量,优化国防资源配置结构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敌对双方的较量,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高技术武器装备以及高技术军兵种作战能力的较量。因此,要实现我军新时期战略目标,就必须调整国防资源投向投量,优化国防资源配置结构。首先,必须加大我军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的资源投入。这种资源投入不是仅仅用于人员的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用于人员的训练、培养、开发及其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用于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与保留,提高军事人员掌握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能力。其次,必须加大我军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采购资源投入。近年来,虽然我军武器装备的研制、采购费用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西方军事强国相比,相对规模仍有不小差距。因此,为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最后,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控制、远程精确制导、制空权争夺等为主的非接触战争,海军、空军及二炮的作战能力直接关系着战争胜负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军海军、空军及二炮的建设发展与西方军事强国相比相对滞后,必须加强建设资源投入。
  (三)突出市场在国防生产中的作用,完善国防资源配置方式
  国家安全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市场在国防资源配置过程中会导致低效率,甚至完全无能为力。只有中央政府凭借其政府权力,根据国家安全品德需求与供给情况,对可分用于国防安全品生产的部分社会资源——国防资源进行配置,才能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然而,中央政府对货币形态的国防资源进行配置,仅仅只是解决应有多少资源用于国防建设的问题,即确定国防资源配置规模的问题。至于国防安全品的生成资料——国防投入品的生产,中央政府则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资源配置。
  国防投入品由军民通用品和军事专用品两部分构成。尽管军事专用品与军民通用品相比,在技术、性能等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生产厂商或运作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位市场配置资源生产国防投入品创造了条件。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国防投入品的生产企业与国防系统之间完全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完全是通过市场连接起来的。这种由市场配置资源生产国防投入品的方式,不仅能够缩小国防系统规模,优化国防组织结构,而且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国防资源配置效率。当前,在我国国防投入品(特别是军事专用品)生产过程中,政府计划安排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严重制约了国防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突出市场配置资源在国防投入品生产中的作用,完善国防资源配置方式,是调整与改革我国国防资源配置的又一策略选择。
  作者简介:
  喻友志,籍贯:湖北武汉 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基层财务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推荐访问:资源配置 新时期 国防 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