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民族音乐在《红高粱》中的运用|电影红高粱的音乐是由赵季平创作的

  [摘 要] 赵季平是当代著名作曲家,为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所作配乐,选曲采用的地方民间音乐素材、民族乐器,无不体现出作曲家运用民族音乐元素的创作功底与浓厚的民族音乐文化情结。本文将从赵季平民族音乐元素的形成、赵季平民族音乐元素在影片中的具体表现、赵季平民族音乐元素在影片中的价值三方面给予分析论述,以此说明赵季平对中国电影音乐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赵季平;民族音乐元素;价值体现
  作曲家赵季平从第一次结缘为电影《黄土地》配乐获得良好口碑与成功,到为电影《红高粱》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配乐,被影评家评论为赵季平电影配乐进程的三部曲,第一步曲《黄土地》是其电影音乐配乐的初级阶段,作品的音乐与影片风格一致;第二部曲《红高粱》是作曲家音乐创作的繁荣阶段,处于中期创作阶段,音乐已完全融入电影,加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第三部曲《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作曲家音乐创作的求新、求变阶段,这也是其新时期创作阶段,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超出了影片,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在赵季平为这些影片配乐中所使用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更加体现了作曲家的电影音乐创作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沃土之中。
  一、赵季平民族音乐元素的形成
  赵季平出生于甘肃平凉,其父为著名画家赵望云,是著名的国画大师和长安画派的奠基人,同时也酷爱戏曲艺术,对秦腔、豫剧、京剧十分爱好,拉得一手好京胡。1970年赵季平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陕西省戏剧研究院。父亲闻知后爽朗地说:“你不要满足课堂上学的洋理论,一定要下接地气,去学习民间艺术,从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创作出反映人民心声、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从小接受浓郁的家庭艺术熏陶,这也是赵季平音乐创作源泉最原始的积累。
  中国影视第四代导演张子恩在《谈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的文章中谈到:“世界电影走过了100年的历程,中国电影的诞生也已经90周年,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电影工作者。许多出类拔萃的电影导演、编剧、摄影师、美术师、作曲家、录音师活跃影坛。有趣的是,他们中间的大多数都与中国西部、陕西和黄河文化有着难以分割的密切关系。我们且称之为‘中国电影中的西部现象’或者说是‘崛起于陕西的电影艺术家群体’。它已引起国内文化界、评论界甚至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而在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中,最典型的个例,莫过于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此段话指出赵先生能够成为代表中国电影西部文化的一面旗帜,是与其深厚的音乐创作功底以及在一部部带有音乐灵魂张力的作品中灵活运用具有典型西部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素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赵季平曾经说过:“作曲家必须思维开阔,不能太匠气,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积累多了,总有用的时候,有时用好了,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说到积累赵季平也是用自身的实践去证明自己所说的话。在陕西省戏剧研究院工作21年中,虚心地向在各个地方抽调上来的老艺人学习并吸收地方宝贵音乐文化与精华,赵季平采风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陕北的各个地方,祖国的其他省份山东、山西等地方也有他留下的足迹,在那里他吸收了很多地方戏曲的音乐元素,积累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钻研了秦腔、碗碗腔、眉户、铜川梆子,看地方戏和秧歌、民歌晋剧,听地方民歌和信天游,接触了民间各类乐器,这些积累成为他后来电影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
  二、赵季平民族音乐元素在影片中的应用
  赵季平配乐的影片《红高粱》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作曲奖,还荣获第38界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大奖,影片的成功与电影中的配乐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部电影中,赵季平运用了几首具有地方戏曲元素的歌曲穿插在影片当中,与影片的故事情节、色彩及画面的配合相得益彰,还运用了民间乐器唢呐、中国大鼓打击乐器,成为本部影片配乐中的点睛之笔。
  (一)影片中具有民族音乐元素的歌曲与童谣
  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的歌曲是《颠轿曲》,与之相配合的画面是一群光着脊背的男子抬着花轿时所齐唱的歌曲。这段歌曲唱了有七分多钟之长,在唱的过程中出现了影片画面的重要构成信息,边抬轿边唱中看到了红高粱地,黄黄的土地,还有遇到匪徒抢劫的地方青杀口,这段由抬轿男子们齐唱的豪迈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北民歌风格,吸取了民间抬花轿的音乐元素,配和着颠花轿的故意杂乱的脚步与花轿内被颠新娘的复杂心情形成鲜明对比。
  影片中《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这首歌曲是整部电影的一道亮点,也成为脍炙人口的一首歌曲。歌曲由电影中人物“我爷爷”唱出,歌词中唱到:“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十九;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从此后你,搭起那红秀楼(哇),抛撒着红绣球(哇),正打中我的头(啊),与你喝一壶啊,红红(儿)的高粱酒(啊),红红的高粱酒(啊),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赵季平在这段旋律的行腔中不仅采用了山东地方戏曲的柳腔和茂腔,而且还加上了秦腔花腔的唱法,曲调也运用了打夯歌的素材,这首歌曲的唱腔完全没有任何修饰,甚至还有破音的音节,乐句结尾曲调上扬的片段,歌曲最后的唱词是拉长的尾音,火辣辣、直白的唱腔是“我爷爷”内心热烈的情感的表达。歌词中所用的衬词“哎”“啊”“哇”“呀”“儿”,很明显取材于民间戏曲的音乐元素。
  《酒神曲》这首歌曲在影片中共唱了两次,都与影片重要剧情的发展有关系。第一次是在酿出新酒时,酿酒的伙计们集体吟唱;第二次是在影片人物“我罗汉爷爷”被日本兵杀害后,“我爷爷”与酿酒的伙计们在决定给“我罗汉爷爷”报仇时所唱,这里的“我罗汉爷爷”是受共产党指派来召集各地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的,影片中旁白说道:“据县志载,日军抓民夫累计40万人次,修驻张平公路,毁家河无数,杀人愈千,刘罗汉在青杀口前,被日军剥皮凌隔示众,刘面无惧色,骂不绝口,致死方休。”歌词中唱到 :“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站在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好酒……”这段旋律的音乐素材是作曲家赵季平取材于河南豫剧民间音乐元素,这首《酒神曲》的音阶旋律是同音反复,旋律走向呈直线型,没有大的音域跨度,直抒影片人物情感的表达。   整部影片最后出现的歌曲童谣,是由剧中人物的“我”豆官所唱出的,歌词中唱到:“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娘,娘上西南,骝骝的骏马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你甜处安身你苦处化钱;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娘,娘上西南,骝骝的骏马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你甜处安身你苦处化钱……”这段童谣在歌词没有变化中反复吟唱了两遍,童谣的声音渐行渐远,随着童谣声的远去,电影故事也接近尾声,这段童谣的音乐素材取材于地方民间民谣音乐元素,通过不断反复吟唱,让电影主题大爱大恨的情感久久停留在人们的心灵之中。
  (二)民间器乐
  担任本部电影民族器乐的演奏的是西安音乐学院民族乐队,指挥为刘大冬。几十把唢呐和中国大鼓在影片中的运用成为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中的一种,是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唢呐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民族独奏乐器。
  唢呐作为影片中出现的重要民族乐器,对于刻画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内心情感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第一次出现唢呐的声音是在电影开始的部分,这时唢呐乐器的画面与声音一起出现,唢呐的声音夹杂在剧中主人公“九儿”出嫁时的吹打乐中,体现了中国民乐的独特韵味;唢呐作为独奏乐器的背景音乐,与之相应的电影情节是剧中人物“九儿”开始新生活,坐在炕上剪红色窗花,此时唢呐的音色给人的感觉是喜悦的。
  中国大鼓属于双面膜鸣乐器,由鼓身、鼓皮、鼓圈和鼓槌等部分组成,无固定音高,可以控制发音的强弱变化,用鼓槌敲击鼓面,随着所用力度的大小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音色深沉响亮、雄壮有力,是参与合奏或衬托乐队和声的伴奏乐器,一般不做独奏乐器。但在本部电影的民间乐器运用中,赵季平出奇制胜地运用大鼓作为独奏的乐器并成为电影片段的背景音乐,加强了影片音乐的独特魅力。与之相应的电影情节是,剧中主要人物“我奶奶”被日本兵用机枪打死后,豆官从头至尾唱童谣时,大鼓的鼓点一直在延续,表现了在面对生和死时的思考与内心情感的撞击;在影片的最后直到字幕的结束,大鼓仍然在敲击,大鼓鼓点持续的节奏加上几十把唢呐齐奏的声音,给人强烈的震撼和心灵的撞击。
  三、赵季平民族音乐元素在影片中的价值
  赵季平民族音乐元素在影片中的运用是促进影片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民间音乐素材的使用与影片的题材、气质、所要表达的主题相辅相成,对于深层次的挖掘、表现影片中人物性格和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民间音乐的应用也传播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使国内与国外的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了解并感受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特有的魅力;同时,民族音乐文化的积淀,影响着民族艺术的表达,这位代表西部音乐文化的音乐大师,通过影片向人们展示了西部音乐元素的特点,那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西北部音乐文化给人们带来不同视听感受以及文化洗礼,向中国影视界乃至世界影坛证明着,民族的经典传统音乐文化,才能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目前电影音乐界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作曲家赵季平是扎根于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这与他自身高尚的人格品质、扎实的生活根底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分不开。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实现着影视音乐上的自我突破与超越,把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音乐素材与影片画面和情节有机结合,赋予这些地方音乐更具活力的生命力,体现了其独有的民族音乐情结,为电影观众不断带来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季平.电影音乐的感受——随笔之一、二、三[J].音乐天地,1995(06).
  [2] 李尔葳,等.赵季平:黄土地上的放歌者[J].电影艺术,1994(01).
  [3] 李亦中.中外影视精品赏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刘瑶(1981—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推荐访问:高粱 平民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