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组合配件的使用因“石”而异:山上的石头不能乱捡

  奇石小品组合的形成和发展是近几年的事,单从审美角度讲,我们正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在尝试中产生分歧和争论实属正常。   关于奇石组合中配件的使用问题,个人的观点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配件的使用可因“石”而异,但衡量作品价值高下的标准却是不能变的。也就是说,主体形象非常到位的奇石在进入组局时,根本不需要配件或是不需要过多的配件就可完成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而那些单品形象程度不是太高的奇石,则需要配件或多个配件来进行衬托,才能使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更为贴切、更为观者所理解。但要说到一组作品的价值的时候,前后两者的区别便显而易见了。因此就陈老二的作品“纪晓岚”和“大郎旧闻”相比较而言,“大郎旧闻”组合中对配件的使用,恰当地营造了人物所处的空间氛围,准确而又没有“越位”地帮衬了主石,配角没有抢主角的戏,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同“纪晓岚”的配件相比,难分伯仲。但由于两组作品中主石的品质高下一目了然,因此后者就其艺术品位、收藏价值以及市场表现来说,是不能同前者相提并论的。简单一句话,不论是组合也好,单品也罢,石头的价值应该由“石头”本身说了算,而不是由衬板、底座、插屏、宝笼、题铭或是博古架等其它一些用来渲染气氛的零零碎碎的“配件”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在购藏小品组合时,为了防止被“配件”晃了眼睛,笔者有自己的主意:把“主石”从组合中拿出来放在“局外”瞧,如果能入眼,再考虑价格,否则,放弃。在奇石鉴赏上,是否也会有“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的视觉效应(实际上是经济效益),咱凭空想象不来,还是拭目以待吧。
  当然,精妙的配件所营造的展示氛围,更能够提高奇石组合的和谐统一和整体美感,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产地石友得地利之便,搜罗了一点儿好东西,但绝不能因此固步自封即便是身处产地,我们也十分清楚,优秀的石头产出数量是很小很小的,不可能满足所有主题展示或赏玩标准的要求,而观赏石的天然形态又不适合对其进行加工改造。
  因此,要提升赏玩品味,就只能从赏玩方式上进行创新,在台座构思、环境布置、灯光营造、展示方式、题名立意等附加形式上下功夫,用配件营造的展示氛围赋予奇石更高的形象性和深刻的思想性,进而提升奇石本身的价值。我想,这可能也是今后赏石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荐访问:组合 奇石 而异 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