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洋的《楼市忙“洗牌”》 2012,将是楼市的洗牌年

   如果说2011年的楼市是“调控年”,那么,2012年的楼市很可能是“洗牌年”。    2011年的楼市,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无疑就是调控。限购、限贷、限价、限外……,为了拉住房地产这匹野马的缰绳,政府几乎动用了所有人们可以想到的市场手段,包括人们所想不到的行政手段,硬是把马头给按了下来。特别是楼市的成交量,在2011年下滑非常明显。
   以最具调控代表性的“北上广深”为例,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分别成交5.8万套和10.1万套,同比下降34.2%和42%;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成交面积分别为6.32万套、729.8万平米,同比下降24.2%和24.9%;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分别成交3.2万套和7.3万套,同比下降13.2%和40%;即使在一线城市中以理性著称的广州市场,前11个月的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的签约面积也分别下降了14.2%和24.7%,依次为522.81万平方米和567.16万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几个城市之中,上海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不仅同比下降,还比2008年的行业严冬低了16.9%,而深圳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更是2001年以来的最低位,市场可谓一片风声鹤唳。
   与成交量大幅下降相对应的是,201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库存量在急剧放大。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11年前10个月,全国8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高达434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36万平方米,增长35.38%。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高达27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大约38%。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是市场经济的铁律。尽管部分业内人士对政府强行限制需求的“有形之手”(如限购令)存在争议,但是扭曲的供求关系同样会使价格产生相应的变化。总的来看,2011年,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调控城市的房价同比2010年普遍还是处于上涨状态,但这不过是市场惯性以及开发商负隅顽抗的强弩之末。特别是在被房地产市场寄予厚望的“金九银十”变成“铜九铁十”之后,全国房价的下行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一点,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发生的多起旧业主因楼盘降价闹事的案例就可以证明。
   让房地产行业更为心惊的是,成交量的下滑并不是随着2011年的结束而到此为止。从去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表态来看,2012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松绑几无可能,这是一记击溃行业最后心理防线的重拳。这意味着,那些在2011年没有采取积极的资金回笼策略的企业将在2012年付出更为惨烈的代价。现在,可能很多企业已经在后悔,由于多年调控政策反反复复惯出来的侥幸心理,它们错过了寒冬来临之前最好的储备粮草的时机。
   可惜,残酷的市场容不得侥幸。2011年一年的调控,已经让很多企业把手头的子弹打光。到2012年,只要政府不自打耳光放松调控,他们很快就会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发现:原来2011年被媒体捅出来的零星的开发商资金链困局不过是冰山一角。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对于泡沫质疑不断的中国楼市来说,成交量的下滑不过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初章。2011年房地产行业的“安然无恙”,仅仅是开发商用高负债率换回来的外强中干的假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有8家A股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超过85%,16家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超过80%。其中,深受破产传闻困扰的绿城中国上半年的资产负债率为87.71%。这些债务,很大一部分都将在2012年到期。因此,没有人可以想象,如果失去了成交量的支撑,那些资金链窘迫的开发商可以采取何种方法应对债务集中到期的难关。2012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很可能迎来一次比2008年更大规模的洗牌。
   这是一个教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赌博心态并不适合市场经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信奉这一信条的企业,它们可能会依靠一次成功的冒险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但也会在下一次冒险中很快死去。大浪淘沙的阶段,唯一可以稳操胜券的法则是“强者恒强”。
   所以,2012只是一部分人的“末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魅力将在新的一年一览无遗。

推荐访问:将是 洗牌 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