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模式下的教学案例】学案导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这种模式充分贯彻了新课程理念,能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克服盲目和片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这种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下面结合铝的化合物图像问题探究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Al��3+�、AlO�-�2、Al(OH)�3之间的相互转化并用图像表示。�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模型、图形、图表等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
  (2)能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成果,并做出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采纳他人合理的意见。�
  二、教学重点�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l��3+�、AlO�-�2、Al(OH)�3之间的相互转化,并会画图像。�
  三、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不用任何试剂,如何区分失去标签的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板书】铝的化合物――图像问题探究。�
  【探究实验1】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反应原理: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实验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消失。�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如图1所示。�
  
  【探究实验2】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AlCl�3溶液至过量。�
  反应原理:Al��3+�+4OH�-=AlO�-�2+2H�2O�
  Al��3+�+3AlO�-�2+6H�2O=4Al(OH)�3↓
  
  实验现象:先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变化。�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如图2所示。�
  变式探究:向可溶性铝盐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反应原理:Al��3+�+3NH�3・H�2O=Al(OH)�3↓+3NH�+�4�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沉淀不消失。�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如图3所示。�
  思考与交流:�
  1.向HCl酸化的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有什么现象?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并画出加入溶液的量和沉淀变化的图像。(图像如图4所示)�
  
  2.向含Mg��2+�、A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有什么现象?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并画出加入溶液的量和沉淀变化的图像。(图像如图5所示)�
  3.若AlCl�3溶液中除混有MgCl�2外,还混有盐酸,向此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发生的反应有何不同,图像有什么样的变化?(图像如图6所示)�
  反应原理:H�++OH�-=H�2O�
  Mg��2+�+2OH�-=Mg(OH)�2↓�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实验现象:开始无沉淀,之后产生沉淀,之后沉淀部分溶解。�
  4.若AlCl�3溶液中除混有MgCl�2和盐酸外,还混有NH�4Cl,向此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发生的反应又有何不同,图像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反应原理:H�++OH�-=H�2O�
  Mg��2+�+2OH�-=Mg(OH)�2↓�
  Al��3+�+3OH�-=Al(OH)�3↓�
  NH�+�4+OH�-=NH�3・H�2O�
  Al(OH)�3+OH�-=AlO�-�2+2H�2O�
  
  实验现象:开始无沉淀,之后产生沉淀,沉淀量保持不变,沉淀部分溶解,如图7所示。�
  
  【探究实验3】向可溶性偏铝酸盐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反应原理:AlO�-�2+H�++H�2O=Al(OH)�3↓�
  Al(OH)�3+3H�+=Al��3+�+3H�2O�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图像如图8所示)。�
  【探究实验4】向盐酸中逐滴滴入NaAlO�2溶液至过量。�
  反应原理:AlO�-�2+4H�+=Al��3+�+2H�2O�
  Al��3+�+3AlO�-�2+6H�2O=4Al(OH)�3↓�
  实验现象:先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变化。�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图像如图9所示)。�
  变式探究1: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反应原理:2AlO�-�2+CO�2+3H�2O=2Al(OH)�3↓+CO��2-��3�
  CO��2-��3+CO�2+H�2O=2HCO�-�3�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沉淀不消失。�
  变式探究2:向饱和CO�2溶液滴加可溶性偏铝酸盐液。�
  【探究实验5】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入NaAlO�2溶液至过量。�
  反应原理:Al��3+�+3AlO�-�2+6H�2O=4Al(OH)�3↓�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变化。�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图像如图10所示)。�
  小结:作图要点。�
  1.分阶段书写化学(离子)方程式。�
  2.结合横坐标、纵坐标,分析反应特点,描出关键点(转折点)。�
  3.标出关键点的坐标,连线作图。�
  知识强化:略�
  课堂总结:解决镁铝图像问题的方法―――“三看、一守恒”。�
  一看坐标:弄清横、纵坐标的意义。�
  二看拐点:这里拐点即关键点,如刚开始产生沉淀的,生成沉淀量最大值点,沉淀量最小值点,沉淀恰好完全消失点等。�
  三看比值:即通过分析每个阶段所发生的反应,根据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得出结论。�
  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当沉淀的量恰好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离子最少,可以分析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求解某些问题。�
  拓展作业�
  (1)Al�2(SO�4)�3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互滴的离子方程式、现象、图像。�
  (2)KAl(SO�4)�2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互滴的离子方程式、现象、图像。�
  (责任编辑 易志毅)

推荐访问:教学案例 学案 模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