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鉴 [鉴往资今,,文秘珍宝]

  梁清诲先生主编的《历代公文文种大全》是一部既有实用价值,也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诚如书名所提示的,本书称作“大全”,首先是所录公文文种,上自三代,下迄当代。编者所以有如此视野,是因为无论古今,公文在国家政务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在中国古代,从政士人素重以文章经国治世,而在这类文章之中,公文与现实政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关系最为直接。“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即一般的公文,或关乎政策,或关乎律令,往往一字之差,失之千里。故国家对公文的体例、格式、称谓、遣词、用字等等,都有近乎苛严的规范。晋代葛洪曾对当时“不识几案之所置,而处机要之职”(《抱朴子・吴失》)的现象予以讽刺,可知精通公文写作,是从政士人必备的基本技能。刘勰说公文“随事立体,贵乎精要。意少一字则义缺,句长一言则辞妨”,又说“才冠鸿笔,多疏尺牍”(《文心雕龙・书记》),可见仅有文采而不通文牍,算不上是称职的官吏。《史记・万石君列传》载郎中令石建上书皇帝,后发现书奏有错字,“‘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一足。上谴死矣!”从石建的惶恐不安,固可见其胆小谨慎,但也可见公文事关重大,虽细节亦不可忽略。故历朝历代,“吏部选才,将亲其人,期吏事始取县案牍议,试其断割而观其能否”(杜佑《通典・选举典・历代制下》)。直至今日,国家考选公务人员,公文的写作,仍是必有的科目。是知公文之用,意义重大;本书“求全”,并非目的。读者据此,不但可以了解公文在国家行政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更可以在古今公文形态和运作机制的层面上,了解其传承关系和发展历史,及其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其次,本书所以称作“大全”,又不仅在于文种的囊括古今;举凡“广义的公文文种,即除私人信件外的一切文种”(见本书《前言》),皆在收录范围之内,也是本书称作“大全”的原因。这样的收录标准,符合公文的性质及其使用的实际。广义地讲,所谓的公文,是指具有公共性质的文书。例如民间的借贷与买卖,因其涉及当时双方乃至中保人,已非纯粹的私人活动,故其所用“券契”,自然有了公共的性质。《周礼・秋官》谓“市买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讼时,案券正之。”这样的民间契券,具有对簿公堂的法律效力。《唐六典・太府寺・两京诸市署》更规定,民间买卖奴婢与牲畜,须“用本司本部分验以立券”,而不得使用“私契之文”。这类官府制作的民用券契,理应属于广义的公文。更何况如颂赞箴铭、祝祷哀吊一类应用文字,无论公私,皆可使用,亦应归之广义的公文。由本书的萃古代当代、狭义广义公文于一编,可见编者有独到的学术眼光。读者通过本书,可以认识到公文不仅用于国家行政事务,即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往往与公文有关。公文应用的广泛性,是公文一个更重要的特点。
  作为“大全”,编者收录古今公文文种,力求做到无遗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首先,公文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所涉及的文体,包括诗歌、散文和韵文。如古代的章表奏议,务求明辨事理,例用散体(六朝与唐,也有用骈体者)。颂赞箴铭、诔文哀辞,诉诸唇吻,大都用有韵之文。而宋代的青词,更有楚骚其体者,吟诵近乎诗歌。其次,作为制度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上行、下行或平行公文因使用者、使用对象与使用场合的不同,皆有自己特定的称谓。再次,一些公文或因时代变迁,或因习惯使然,又往往同体而异称。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政事日繁,制度愈严,公文使用的范围愈来愈广,公文文种的派生现象愈来愈普遍,公文文种的分类因之愈来愈繁琐。几乎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古代诸文体之中,种类最为多样、名称最复杂的当数公文。因为上述原因,对公文的收录与分类,辨析与甄别,既有必要,又很困难。古人编选文集,研究文体,大量涉及公文,更重视对公文的研究。东汉末年,蔡邕《独断》、刘熙《释名》对包括公文在内的有关文类作专门的考释。自此之后,文体与文类的研究,代不乏人。萧统《文选》析文类为38种,刘勰著《文心雕龙》,析文类为35种,明人吴讷《文章辨体》析文类59种,明人徐师曾《文体明辨》析文类127种。上述著作区分文类,考镜源流,彰显体例,公文占有相当数量。本书编者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查阅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采集公文文种达1000余种。单就数量而言,已超过古今任何同类著作。以此可见,编者涉猎之广,用力之勤,前所未有。读者一编在手,便能俯瞰古今公文全貌,仅此一端,即可见本书对公文学和公文学史的学术贡献。
  为使读者对古代公文有直观的了解,编者借鉴挚虞《文章流别集》,在某些文种之下选有例文。明人顾尔行序《文体明辨》说:“陶者尚型,冶者尚范;方者尚矩,圆者尚规。文章之有体也,此陶冶之型范,方圆之规矩也。”例文的编选,利于读者学习与借鉴古代公文的精华。本书所选文章,大都短小精悍,附有必要的注释,且用现代汉语对其作了准确的翻译。
  据我所知,本书的主编和参编者,大都有从事文秘工作的经历。他们熟悉现行公文文种,具备较高的公文写作水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对古代公文文种的分类、特点和流变作认真的研究,殊为不易。现在,他们又利用业余的时间,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结撰成书,与读者分享和切磋,这样的态度和精神,尤其值得肯定。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成都)教授

推荐访问:珍宝 文秘 鉴往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