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摘要:要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的竞争力,研究其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对产业竞争力的概念、产业竞争力影响模型以及软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进行简要回顾,然后详细探讨了软件产业竞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接着对模型中的各个要素,如政府的作用、人力资源、产业组织、产业价值链、企业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对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软件产业;产业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
  中图分类号:F4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1(2012)Ol一0070―04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战略性的部署。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化》以及“核高基”专项中都对软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关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日益引起政府、企业和学者的关注。目前,对于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围绕中外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对比分析上。笔者认为,正确评价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型,为建立合适的模型,必须对影响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有关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国际层面,通常是指特定国家的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国内层面,指一国内部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内市场(即区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即区域产业的区际竞争力,可简称为区域产业竞争力。
  (二)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目前尚无统一的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学者们各自从不同的层面给出了定义,得到较为广泛认可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波特和金碚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层面给出了各自的定义。波特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其他国更高的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或购买者需要的更多的产品,并持续获得赢利的能力。金碚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从这一定义看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一国特定产业相对于国外竞争对手的比较生产力,它反映了该产业的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赢利率的大小。盛世豪和陈红儿从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层面给出了各自的定义。盛世豪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竞争中,在合理、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并进一步指出:“产业竞争力是产业的供给能力、价格能力、投资盈利能力的综合。”陈红儿认为,区域产业竞争力是指在一国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竞争中,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或地位。这种表现或地位,通常是由该区域产业所具有的提供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具体显示出来。
  (四)产业竞争力影响模型的研究
  目前,学者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化分析、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政策研究等方面。在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代表性的成果有以下几个:
  (1)波特的钻石模型。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产业竞争力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遇,政府六个要素共同决定。其中前四项是关键要素,后两项是辅助要素,它们之间彼此互动。
  (2)国家化钻石模型。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的行为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英国学者邓宁、加拿大学者鲁格曼、克鲁兹、穆恩、沃柏克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了补充,将跨国公司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引入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形成了Porter―Dunning模型、双钻石模型所示以及一般钻石模型。
  (3)乔东逊的九要素模型。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学者乔东逊(Dong―Sung Cho)以韩国经济发展为实例,研究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构建了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九要素模型
  (4)金碚的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金碚从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始,从国产工业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赢利状况及其直接和间接决定因素的分析人手,建立了适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并易于进行更深入国际比较研究的经济分析模型。工业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间接因素、直接因素和实现因素三大方面。
  (5)“五因素”模型。刘小铁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将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为基础因素、核心因素和环境因素,并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较适合中国产业竞争力分析的“五因素”模型,即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有资源条件、技术创新、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结构和政府作用五个方面。
  (6)区域造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何国辉在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了“区域造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根据我国各地区造纸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区域造纸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起源禀赋、融资能力、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结构、关联产业以及制度环境。
  (三)软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软件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国内对于软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王旭超在其博士论文中对软件产业影响因素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认为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作用、产业组织、企业管理行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条件。然后,文章并未对其分析所依据的理论以及适用的层面进行进一步的论述。文涛在《对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一文中从产业发展及政策的角度对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的竞争力作了深入分析。张钢以浙江省软件产业为背景,通过将动态能力概念转换成核心动态能力,建立核心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探索在超竞争环境中核心动态能力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方式。
  综合上述文献来看,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由国际层面发展到国内层面,并且深入到了具体的产业。但是针对软件产业的研究则很少,特别是分析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模型亟待发展。
  二、软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
  笔者认为对软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首先应该分析软件产业竞争的特点,并且要针对产业竞争力的具体层面。
  (一)软件产业竞争的特点
  (1)高度创新的产业。软件产业是高度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创新是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 存发展的根本。从软件产业的特点来看人力资源要素的重要性高于物质资源要素,因此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这是软件行业与其他行业最大的区别。
  (2)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近30年来,计算机硬件生产率已有成千上万倍的提高,而软件生产率只提高了3―5倍,致使软件成本在整个计算机系统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有的达到75%以上。麦肯锡曾对美国大约8000个软件项目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所有软件开发项目中有84%未能按时、按原预算完成,或未能实现原先设计的功能。软件产业的高风险性很大程度上源于软件开发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
  (3)高渗透性。软件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其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改造以及产品结构更新的重要基础与支撑。这就导致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与相互影响性。
  (4)国际化与标准化。软件产业是最具国际化的产业,像微软、Intel、IBM、Oracle这样的大的跨国公司在软件产业的国际化竞争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这种国际化的竞争也带来了整个产业的技术标准化。技术标准也是软件产业竞争的重要特征。
  (5)产业链分工与垄断性。软件产业具有完整的和较长的产业链,从上游的概念设计、研发到中游的程序设计、测试与集成,再到下游的销售、维护与各种服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较明确的分工,再加之与特定行业的结合(软件产业的渗透性),使得在整个产业的子行业中存在较强的垄断性,也产生了较高的进入与退出壁垒。
  (二)软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研究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既要充分考虑软件产业竞争的特点,又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力来源的问题。作者认为,影响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包括宏观因素、中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三类,宏观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的作用,中观因素包括产业价值链与产业组织,微观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家与企业管理行为,而人力资源处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受到国家政策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双重影响,反过来又影响产业的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三、软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一)软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1)政府的作用。尽管世界各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模式不同,但政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却体现出一些共同之处,如各国政府都给予软件企业各种政策优惠和扶持,积极开拓国际软件市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软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制定和落实产业政策,对产业经济运行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整合和科学配置产业资源,对创造出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通过政策措施的实施,会改变竞争力状况。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是软件产业政策的最终目标。
  (2)人力资源。人力要素的状况对软件产业竞争力具有基础性的影响,人才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高素质、高水平、稳定的软件产业人才队伍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十分层次的,随着软件产业链的完善,目前我国缺乏高端人才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3)产业组织。产业组织一般是指产业内部的企业组织状态和企业关系。产业组织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有促进产业的合理分工、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促进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促进新技术的应用与技术创新。我国软件产业组织依据SCP范式,可以用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价格竞争行为、产品创新行为、R&D投入情况以及产业的市场绩效等指标来衡量。我们认为,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结构的发展以及软件产业竞争范式的演变,产业组织因素最终将成为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
  (4)产业价值链。我国软件产业处于全球软件产业链的中下游地位,在全球软件产业价值链分配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从总量来看,无论是软件产业总收入还是出口额,我国在全球软件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由于缺乏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无力进入产业价值链上游,所以其竞争力比较弱。产业价值链因素对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也很重要,其与产业组织有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最终产业价值链的完善也依赖产业组织,而不能仅靠政府的作用。
  (5)企业家与企业管理行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企业家无论是在自己企业的管理中还是在产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这一点在软件产业中尤为突出,往往一个杰出的企业家就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就能够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从微观的角度讲,企业家的作用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行为上,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高低表现在企业的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性能力上,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绩效,从而最终影响整个软件产业的竞争力。
  (二)软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影响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各个因素中,彼此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这是本文所设计模型的最突出的一点。
  政府的作用是最基础的、最具决定性的,对其他的要素起到支撑的作用,这一点从信息产业部(现在的工信部)的一系列文件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影响中可以得出。人力资源,特别是其中的高端人才,包括企业家对产业组织与产业价值链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正是这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产业发展的完善与竞争力。而处于中观层次的产业组织与产业价值链对于企业家与企业管理行为来说,是他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产业的价值链决定着产生什么样企业家,而产业组织状况,又决定了企业的管理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绩效。尽管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由以上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最直接的体现是在产业组织上,也就是依赖产业的企业竞争行为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的市场绩效来体现国际竞争力。
  总而言之,本文所提出的影响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较适合我国情况的,依据此模型能够正确地做出评价。仍有两方面的工作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第一是依据此影响因素模型确定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本文的理论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3]盛世豪,产业竞争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国际竞争力 软件产业 因素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