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同志的资料给我查下_镜头下的雷锋

  今年3月5日,是雷锋逝世50周年,在全国各地一个全新角度的雷锋形象正在向世人展示。一部名为《革命说明书:雷锋1940-1962》的书,将这场席卷中国内地50年的“学雷锋”运动推陈出新、掀起了新时尚。在书中,披露了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士兵――雷锋的那些经典照片是如何精心策划出来的。雷锋生前的七位摄影师首次在本书中公开了300幅独家照片,并解密了16幅照片的拍摄过程。
  在过去的政治语境中,人们的审美趣味,忽略了对纪实的要求,因此雷锋的形象也多经过“合理”的修饰。专门拍摄雷锋的摄影记者张峻曾经回忆:雷锋的很多照片,都是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原则下事后补照的,或是经过摄影记者的“导演”后抓拍出来的;张峻自己的创作灵感也有不少是从雷锋的日记里受到启发而酝酿摆拍的,这在当时甚至是一种任务,而读者也乐意去接受这些。应该说,有史以来,雷锋是中国被摆拍最多的人物之一。
  美联社有四位记者,专门到抚顺雷锋纪念馆采访,他们指着雷锋给伤病员送月饼、扶送大娘的照片说:雷锋做好事是自发的还是被迫的,为什么雷锋做好事还有照片,这是不是“导演”出来的?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雷锋传世的一批经典照片的创作过程来思考这个问题。
  1961年2月,中国的部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沈阳军区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的10团筹办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展览筹备小组准备用照片来反映雷锋入伍后的事迹,这样就需要补拍一部分照片。为此还专门做了关于补拍雷锋照片的指示:拍摄照片必须真实,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人好事。
  张峻受命草拟出一份补拍雷锋照片的具体内容。补拍照片的拍摄提纲是以雷锋于1960年9月荣获“节约标兵”称号、事迹报告《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忆苦思甜》,口述、日记等资料为依据拟定的。
  这个拍摄提纲出来并被领导批准后,由季增来执行,要求他在春节期间半个月之内拍出来。这次总共补拍照片近二十张,均为日后参观雷锋展览的观众所熟悉。
  爱钻研机械,也普及汽车知识
  雷锋和汽车的故事
  在雷锋的宣传照片中,很大一部分是与汽车有关的,例如雷锋在擦车,雷锋在驾驶室里读《毛选》、与战友们一起在汽车边学《毛选》,雷锋在汽车上与战友们交流汽车技术,雷锋在修理和擦拭汽车零件。这些照片之所以选择汽车,也是为了强调雷锋是工程兵种的原因。而汽车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也是普通老百姓所不了解的、好奇的一件特殊物品,这些照片无形中也为他们普及了汽车知识。
  雷锋对练车非常痴迷,每次乘公共汽车,总是站在司机后面,细心观察司机在各种情况下的动作。有一次他坐兄弟部队的卡车回营,途中发现汽车突然故障性减速,他急忙透过驾驶室的后窗看驾驶员怎么处理,只见他拉了一下“阻风”,便觉得新奇。车停之后,马上请教做这个动作的原因。驾驶员告诉他拉“阻风”是为了增加混合汽的浓度,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在冷车发动和行驶中动力不足时,就需要拉“阻风”。雷锋获得很大启发,回到班里就向战友传授技艺。
  雷锋自从学会开拖拉机之后,在鞍钢也是从事驾驶推土机等机械操作工作,他在工业机械方面也颇有钻研精神,直到在部队成为一名专业的汽车驾驶员。上世纪60年代初期,汽车驾驶员是一个非常让人羡慕的职业,而一个解放军的汽车兵就更具有天之骄子的身份了。应该说,当时的汽车兵都有种心理上的优越感,但雷锋没有这样的感觉。有一次,他开车给营部送粮食,一般驾驶员是不管装卸货的,尤其是不在自己的连队干活时,但雷锋见天气那么热,卸货很费劲,就从驾驶室跳下来和大家一起卸车。
  雷锋入伍的头一年,大部分时间是离开连队去作报告和参加各种会议,驾驶的理论没系统学完,实际驾驶更是少得很,所以说雷锋有精益求精的熟练驾驶技术是不客观的。但后来雷锋还是努力使驾驶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并且帮助落后的同志。

推荐访问:镜头 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