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师范专科生就业难成因分析及对策]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摘 要] 在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解决师范专科就业率低于本科生这一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旨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师范 专科生 就业
  
  一、师范专科生就业现状评述
  近来年,因为高校扩招,特别是扩招比例成倍增长的专科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加之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各类高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就业尚且困难,对于很多地方连招考都没资格的专科生来说,其就业难度之大就不言而喻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科生就业率不足40%。那么,在专科生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之下,师范专科生的就业情况又怎么样呢?就目前来看,师范专科生就业状况很不理想,和师范类一般本科生相比,相同专业存在极大差异,更不用说与211院校相比了。如学前教育专业,211院校就业率是85%―90%,一般本科院校的就业率是80%―85%,专科则是75%―80%。以下是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本专科就业状况汇总表,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详见表1,表2)
  二、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培养方面的原因
  1、高校扩招,师范类专科生也不例外,使师范类专科生的人数不断增多,造成学校在教学上重数量轻质量。有学者研究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大学生供给数量的增加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形成总量过剩,导致了我国知识失业问题。
  2、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专科生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师范类专科学生也是如此,他们中大部分在中学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使得他们的总体素质较以往有所下降。 如在我院的教学技基本功之一――写字方面,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3、专业设置问题,一些专业在招生时没有了解社会需求,盲目招生,结果使得毕业时这些专业人员过剩。如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就比语文教育要大。在我院,2011届学前教育专科的初次就业率已经95%以上,而其它专业则大大低于此就业率。
  4、课程设置的问题。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培养出什么规格要求的大学毕业生,有些学校课程设置按以前的要求,几年均无变化,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在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专业对口,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无法胜任对口专业的工作。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1、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不准确,就业观念存在问题,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他们的首选是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较好、风险较小的公办学校或政府公务员。而不愿意到基层单位、私立学校就业,存在“有业不就”现象。大部分毕业生没有创业观念,只想着找工作,却不想自己创业。
  2、他们的综合素质总体有待偏低。由于师范类专科生进校时的基础比本科生要差,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弱,自己管理能力较低,理论知识基础较薄弱,这必然会对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以上原因,产生“混”的思想,不思进取,造成其毕业生素质偏低。
  (三)其它因素
  1、就业岗位的设置跟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
  2、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不够,就业信息沟通不畅,造成毕业生找工作难,用人单位用工难的现象。
  3、家庭原因。有些家庭认为,读了大学,一定要有一个“正式”的工作,“非正式”工作单位不去,所以要求其子女在家复习,参加各种国家政府部门的招聘考试;部分毕业生及所在家庭仍存有“包分配”的观念,毕业生不积极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流程以及就业信息,很多毕业生不积极获取需求信息,错失很多工作机会;有些毕业生家庭条件较好,如果子女毕业找不到工作,其家长干脆就让子女在家待着,由父母继续养着,成为完全的“啃老族”。
  4、社会各单位的用人观念。当前,很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拨款的单位,专科生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师范类专科生更是如此。如贵州省特岗教育招考,分为两批次进行,第一批是对本科毕业生的招考,对于本科毕业生,没有笔试,只有面试。第一批招考后剩下的名额才由众多的专科生角逐,有些地方还在限户口,只有本县户口的专科毕业生才能报考。
  三、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1、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应用型专科生。首先是使所开设的课程符合社会需求,要以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指导,充分调研当地师资需求及供给情况,合理制定各专业、各层次的培养计划。在专科师范生的培养上,要在“一专多能”上努力下功夫,注重专门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锻炼,不仅要以培养本地区需要的中小学、幼儿教育师资为目标,还要努力拓展、培养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开设非师范专业的课程,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同时狠抓教学质量,凭借质量来提高专科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
  2、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能力,切实转变就业观念,使之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3、采用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得到和谐发展。
  4、构造良好校园文化,全方位建立学生展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5、学校主动与社会相关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让毕业生有业可就,让用人单位有人可用。
  

推荐访问:成因 对策 师范 专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