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犯错误的机会】 老天能给犯错误的人几次机会呢

  总是听到一些地方的报导,说有教师体罚学生。学生因为不满老师的简单粗暴,辍学、厌学;或者老师由于不当的行为受到处罚等。教师的过激行为也许和我们要求学生不能犯错,必须做一个规范、完美的好学生有关。正是有了这种观念,才会让教师和学生间总是存在着一些矛盾,而这些矛盾看似还很难调和。
  教育真的就该这样,一定要充满强迫与服从吗?是这样的吗?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培养每个人主动创新能力的教育。而不是以为的要求服从和遵守的教育。而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一定会受到惩罚,而有些时候惩罚就会变成了体罚。我认为我们对什么是惩罚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
  所谓惩罚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有很多种方式。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考虑,我认为:
  一、能接受惩罚也是一种担当
  学生从小在一片赞扬中成长,固然对鼓励信心有好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过惩罚,他也会经不起挫折,不能敢于承担责任。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不来的,只能自己积累。
  二、把握尺度,杜绝体罚
  惩罚的目的在于提醒学生,社会、学校、家庭对于他们的行为是有限制、有约束的,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越是要惩罚一个人越要尊重一个人,惩罚是一种尊重,其实当一个人做了错事的时候,他内心里有一种惩罚自己的需要。通常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想要惩罚他们时,总是想着怎样可以让学生的身体或心理受到负面的刺激,往往把惩罚变成伤害学生自尊心、伤害学生身体的行为,这是错误的。其实,我们可以让惩罚美丽动人,使它具有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而不是让学生在经过惩罚之后,变得颓废起来。
  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相反,一个伤人自尊心的、令人消沉的批评如讥讽、嘲笑,会让一个人精神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破罐子破摔”。所以,教师要时刻检讨自己的批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励志”性,是否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一以下几点来时刻警示自己,不能滥用惩罚:
  1.不能把自己因为工作、家庭、生活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
  2.不要在情绪激动或疲劳时惩罚学生。这时我们缺乏敏锐的判断力,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容易造成语言伤害。
  3.惩罚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不翻旧帐,这样会获得学生更多的尊重。
  4.语言上惩罚了学生,但心灵上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让学生相信老师永远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会改正错误,积极进步。
  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在不断失误、不断完善中走过来的。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认真地去总结教训、改正错误。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当然作为教师应该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不能过度又充满人文关怀。让他们在充满爱心的惩罚中懂得什么叫责任,让我们的学生在充满智慧的惩罚中走向成熟,让每一个生命都更加精彩。
  【责编 张景贤】

推荐访问:给学生 犯错误 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