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备课”越] 而今迈步

  作者简介:徐从宾(1968—),男,山东省胶南市第三中学语文组备课组长,十佳师德标兵。  摘 要:备课是组织教学的前奏。备课的精良是教学活动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中学语文备课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探求最佳目标;二、探求最佳模式;三、探求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备课;教学方法;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
  备课是组织教学的前奏。备课的精良是教学活动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有时认为课前只要充分考虑了,把备课的环节写完整了,就可以大胆地走向讲堂了。其实这是一种较为幼稚的看法。怎么算是“充分考虑”了?怎么算是“环节完整”了?不接触实际教学,单凭纸笔是很难体现出来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它讲的不只是十年练就的表演的娴熟,而且包含对突发情况的应对。因此说,备课功夫实在不可小觑。
  一、探求最佳目标
  一篇优秀佳作,可以给我们知识、能力、价值观导向方面的收获。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又包含了若干个细小的方面。靠学习一篇课文达成多方面的目标,对于我们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犹如老鼠啃天,因此从若干目标中筛选、鉴别、确定合适的目标作为最佳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判定最佳目标的标准有如下几点: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让他们在学习新知时游刃有余;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他们面对题目时思维之门洞开;有助于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思维冲浪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让他们在紧张中感受到学有所获;有助于提升学生诸方面的人格修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是他们人格历练的舞台……然而当我们心潮澎湃地备课时,有时不自觉地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最终是“以其昭昭,使人昏昏”。跳一跳摘到桃子是最佳的目标定位,否则纵然目标无论如何美好,都难得掀起欲望的波涛。如对《雷雨》一文的学习,最佳目标定位是什么呢?有的学生提出要把戏剧搬上表演舞台,我当时一激动就答应了下来,但是冷静下来思考时认为达成这一目标不太现实。一是《雷雨》(节选部分,下同)台词太长,谁敢指望我们的学生在两节课时间里背过台词?熟记台词可是话剧表演的基本功啊。二是学生现在有九门基本功课,每门学科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预习、去巩固;如果我们的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门学科,至多能完成任务量的1/2。即使学生们喜欢去背台词,然而面对众多老师的“厚爱”,他们最终也会愿望成空。三是话剧表演需要学生抽取较多的时间去揣摩剧中人物的表情和心理,也需他们之间进行默契配合。当我把这些情形告诉他们时,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于是我果断排除了将话剧表演作为课堂活动的最佳目标,选择了分角色朗读读出剧中人物的感情和心理作为目标定位的最佳选择。在读中把握剧情,在读中品评人物心理,在读中完成对作品文字与形象的涵咏。果然,学完《雷雨》后,学生依然沉浸在对《雷雨》的兴味中。孔子听韶乐,慨叹“三月不知肉味”。我们语文课,不也应追求这一境界吗?
  二、探求最佳模式
  从众心理仍是当今中学生,尤其是底子薄弱的学生的通病。我们的多次课堂改革未能善始善终,受挫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学生从众心理强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必须分化乃至瓦解他们从众的基础。为此,我尝试了“三二一”模式,即挑选当中的三个“优秀”者,促成两个“进步”者,带动一个“雷打不动”者。让“优秀”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挥其榜样带动作用;让“进步”者看到其进步的潜能,让其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让“雷达不动”者彻底从幻灭中苏醒过来,让他看到“打破铁屋子”的希望。文言文背诵是我们学生的难题,时间少,任务重,大部分学生因对其望而头痛选择了放弃,只在即将上课时临时应景。我采取了“三二一”模式,在介绍背诵的方法后,让优秀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扶“进步”者走向成功,推动“雷打不动”者动起来。经过几个坚持不懈的循环,已初步取得成效。后来,我将这一模式在语文其它领域推广,得到大部分学生的支持。
  三、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
  达成目标的领域很广,在此我重点解说德育目标的达成。
  不论是语文教学纲要如何修订,始终将育人放在教学的首位。因此各级部门也往往要求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情感与价值观”单列,并且放在压轴目标的位置上。
  育人第一位,在教育教学中毫不动摇,我们拥护。但是摆在纸上,映入眼中,展示于黑板上,一堂课下来,就达标了吗?事实证明,润物无声的效果会更佳。只有把德育教育放在心中,在教学中一点点渗透,学生才会更自觉地接受,或自我教育才会更持久地渗入。我在组织《雷雨》教学中未将德育目标展示出来,而是让学生在自读与讨论中去揣摩,对人物形象与情感了然心中,因此在分角色朗读中不自觉地将对人物的情感传达给自己的同学,引起了众多同学的共鸣。一女生读到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厉声恐吓时,她对周朴园进行了悲愤的“抗议”。当她读完几行文字时已泪流满面了。一平时不爱学习的男生扮演周朴园时语调冷酷、狡诈、凶残,令许多学生对他的表演“愤愤不已”。这已充分说明,如果让学生不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即使达成的目标不如我们期望的那样崇高,只要他们向真向善向美发展,那又有何不可呢?最近阅读中我们班有一学生因读书时间短而把图书私自带出阅览室,但在老师说明情况后,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书自觉地交出来,比起某些悬而未解的班级来说,我们的德育教育已在润物无声中得到了加强。
  我们有时痛感教育与生活两张皮,主要原因是未经内化的教育没有植根心灵的深处。大张旗鼓的宣传和奖励有时是信不过学生的表现,或者奖了少数而冷落了多数,最终是名利战胜了美德,而润物无声的却是德育教育的一剂良药。
  教学情感目标中确立了润物无声后,在处理教学中的问题不妨淡化对名利的教育。
  学生成长固然有其共同特征,但更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有些学生在挫折中成长,挫折对其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历练;有些学生在发展特长中进取,发展特长对其来说是一面自我张扬的旗帜;有些在观望中摇摆,摇摆对其来说已成一种学习与生活的常态。这部分学生,努力学习,最终也许能考进大学专科,因此对其教育要“要悠着点儿”。因畏惧学生遭受挫折而过度关心他,有些学生易产生逆反心理;因畏惧学生偏科而过度对其补弱,有些学生易产生寡兴心理;因畏惧学生摇摆而强劲纠正,有些学生易产生自暴自弃心理。基于此,要让学生淡泊名利,让其在挫折中反省自我,在兴趣中正确地张扬自我,在观望中抓住进步的一点点希望。事实证明,反省后的学生更有成长的动力,正确张扬自我的学生人格发展会更加完善,看到自己点滴进步的学生才会彻底告别观望从众的心理。
  因此面对每节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二次备课。这既是对首次备课的必要补充,又是下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如此良性循环,学生才会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2000年10月第二次印刷,116页。
  [2] 卡萝尔·韦德 / 卡萝尔·塔佛瑞斯,《心理学的邀请》( 白学军等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3]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推荐访问:迈步 备课 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