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模式分析] 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

  摘 要:从市场需求、资源共享、关联互补、科技进步和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分析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探讨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差异。渗透型融合层次较浅,没有改变两大产业的原有形态;而重组型和延伸型融合不仅丰富了两大产业的产业内涵,而且实现了业态创新,催生出一批兼具体育和旅游双重性质的体育旅游新业态。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保留了因产业差异而形成的引力,而且消除了产业差异而造成的斥力,促进了两大产业优化发展。
  关键词: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产业融合;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9-0040-05
  Analysis on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Sports Industry and Tourism in China
  LEI Bo
  (P. E. Dept.,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yang 473061, Henan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malgam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and tourism from the following levels: market demand, resource shar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complementary,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d also investigates three modes of industrial convengence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sports industry and tourism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inter-pervasion convengence between sports and tourism is relatively shallow and doesnt change the intrinsic industrial pattern of them. The patterns of the recombined convengence and the outspread convengence not only enriches industrial content of both sports and tourism but also expedites innovation in industrial pattern, and has given birth to a pack of new patterns of sports tourism which include the attributes of sports and tourism. The convengence preserves the attraction and removes the repulsion from the industrial difference between sports industry and tourism, which makes sports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optimized.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tourism industry;industrial convengence; converged pattern
  产业融合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不仅能够催生新型业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效能,而且使参与融合的产业产生了新的增长点和专业附加,促进融合产业的共同发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在实践中的交集和融合现象不断显现[2],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讨,但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把“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行为来研究,而从产业视角研究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成果则较少,只有康保苓(2011)、邢中有(2010)、卢长宝、于然海(2011)等学者[3~5]从理论层面探讨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类型、动因、机理、障碍等内容,对于两大产业的融合模式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促进中国体育旅游发展倡议书》提出:“创新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促进发展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同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发挥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发挥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以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文化、体育出版、体育传媒、体育创意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可以看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受国家重视,研究两大产业融合对于落实国家政策和指导行业实践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基本条件分析
  1.1 市场需求催生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期望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按照自身发展的需求参与到充满活力气氛、释放自身压抑情绪的活动中,从而达到健康和娱乐身心的目的[6]。旅游消费者以追求旅游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为价值目标,寻求身心愉悦和获得难忘体验成为重要需求。   体育旅游产品具有参与性、刺激性、专业性、挑战性,观赏精彩赛事时的呐喊助威、感受激情,欣赏体育表演时的品味文化、震撼心灵,体验互动项目时的身心刺激、忘我投入,这些难忘的经历都会给旅游者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为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1.2 资源共享奠定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资源是产业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共享能实现有限资源效用最大化。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归属地的区域资源和各自产业资源都可以被两者共享(图1)。
  在区域资源上,无论是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公共产业平台等有形资源或是区域品牌等无形资源都能为两大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和品牌号召力。
  在产业资源上,体育产业的有形资源如体育景观、体育俱乐部、运动项目基地及体育用品生产企业,都可以作为旅游产品观赏体验;而旅游产业的有形资源如著名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机构等可以成为特色休闲健身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营销者,借助旅游产业成熟的资源与旅游品牌影响力,体育产业能够得到更好发展。同样,如历史文化、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和事件品牌(体育赛事、体育节会、旅游节会等)等无形资源也都会随着两大产业的协同共享而提升影响力。
  1.3 关联互补反映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 关联互补反映了不同产业之间具有协同发展、共同实现经济增长的可能性[5]。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存在较强的关联互补,有以下表现形式。
  1.3.1 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 健身休闲项目、高水平体育赛事、著名体育景观以及特色鲜明的传统体育节会,经过旅游营销,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参与和体验这些充满动感与活力的旅游项目,能够极大地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提升旅游品质。无论是综合性的奥运会、洲际运动会,还是单项的足球、篮球、赛车等国际赛事,都已演化成缤纷的旅游盛会[7]。
  1.3.2 旅游搭建平台,拉动体育消费 利用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影响力汇聚客源,发挥成熟的旅游营销优势,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如滨海景区开发的潜水、游泳、帆板、沙排、冲浪等海洋体育运动,风景优美的山区开展的素质拓展、登山攀岩、越野漂流、滑翔伞等山地运动都是旅游者流连忘返。
  1.3.3 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体育所蕴含的精神会成为旅游乃至很多产业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反过来,旅游实力强大同样也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5]。
  1.4 科技进步提供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支撑 科技是将被抑制的需求转变为有效需求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产业融合的媒介与纽带。20世纪50年代后期喷气发动机的发展提高了飞机的速度和飞行距离,刺激了国际市场多种多样旅游产品的提供[8]。科技降低了产品成本并使产品更容易获取,不仅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而且使旅游相关行业与旅游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使旅游业将众多行业的资源拢于其中并不断丰富产品内涵。这里的“众多行业”无疑就包括体育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帆板运动、飞行滑雪、高山跋涉旅行以及封闭游乐车等体育娱乐项目融入旅游业。第三次世界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在不断缩短目的地与客源地距离的同时,也不断拉近产业间的联系,信息沟通能力增强,市场联系加强。无疑也加深了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的信息沟通和市场关联,使两大产业融合的机会增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拓展。总之,交通、通讯、娱乐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1.5 发展趋同预示了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当今社会,旅游业发展迅猛,但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过度旅游开发造成了旅游地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旅游地的文化受到威胁,极大地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绿色、生态、低碳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未来指向,旅游产业绿色转型势在必行。体育产业作为“低碳经济”中最具成长基础的产业,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9]。两大产业的发展趋同必将会带来产业的协同融合,两者融合发展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分析
  基于对两大产业市场需求、资源共享、关联互补、科技进步、发展趋同等融合基本条件分析,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已是世界潮流。体育与旅游融合的过程就是两大产业在资源、产品、市场方面全面对接的过程(图2)。由于对接的形式和特点不同,形成了渗透型、重组型和延伸型三种不同的融合方式。
  2.1 渗透融合模式 体育与旅游业的交叉渗透是双向的(图2),既包括体育向旅游业的渗透,也包括旅游向体育产业的渗透,通过相互渗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丰富了产业内涵,但融合程度较浅,不改变产业原有的形态,没有形成新的业态(图3)。
  2.1.1 体育向旅游业的渗透,主要是体育产业资源通过包装和营销转化为旅游产品
  2.1.1.1 竞赛表演的旅游开发 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契机。赛事规划上应纳入旅游区域品牌整体建设,时间安排上应结合旅游旺季,设置旅游开发机构,把赛事宣传与旅游宣传相结合,设立游客体验区、纪念品销售区等旅游功能区等举措都是不错的开发形式。在上海,近年来相继举办的世乒赛、特奥会,以及每年都要举办的F1大奖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网球大师赛,都展示了强劲的旅游功能。
  2.1.1.2 休闲健身的旅游开发 日益丰足的生活条件和高品质生活追求为休闲健身旅游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休闲健身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应充分依托区域资源,突出旅游功能,完善旅游体验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增加旅游吸引力。滨海休闲和登山越野健身等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参与体验民俗节庆活动等深受游客青睐。
  2.1.1.3 体育景观、训练基地、体育用品生产区域的观赏与体验的旅游开发 参观著名的体育场馆、训练基地以及体育用品生产流程是广大体育爱好者喜爱的旅游行程,要在硬件规划和建设上提高吸引力,在软件建设上提升品牌影响力。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在08年奥运会之后一直保持很高游客观赏率,云南海埂足球训练基地和李宁运动装备生产线等也是游客慕名而至的旅游场所之一。   2.1.2 旅游向体育产业的渗透,主要是在旅游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环节主动融入体育元素
  2.1.2.1 青山绿水的大自然美景为休闲健身及体育赛事提供广阔平台 自然环境是人类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为体育活动提供场所和资源,而且决定着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规模。很多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休闲健身或体育赛事的举办地,如“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已经成为集体育精神、旅游经济、文化品位为一体的大型盛会。
  2.1.2.2 文化厚重的人文景观所蕴含的体育元素为开展体育文化旅游活动提供资源和环境 人文景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序开发其中的体育人文资源,既增强了人文景观的旅游吸引力,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在景观中融入了一系列北宋民俗体育风情表演,不仅恢复再现了女子马毬、蹴鞠表演、水上秋千、斗鸡、斗狗等,而且还开发了古代攀岩、水上竞标等宋代体育游乐项目,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娱乐集中表现地,具有极高旅游价值。
  2.1.2.3 民族、民俗、民间节庆旅游活动成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重要载体 我国多民族和谐共处,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各地极具特色的传统节庆活动对国内外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其中所蕴涵的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如鄂尔多斯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久负盛名,其中的射箭、摔跤、赛马等游牧民族特色鲜明的体育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开发。在中原地区传统庙会和节庆集会上,“踩高跷”、“划旱船”、“舞龙舞狮”、“背阁抬阁”等民俗传统体育特色项目,以独特的礼仪和娱乐性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看、参与和体验,展现了体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
  2.2 重组融合模式 重组融合主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或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通过重组融合而产生新的产品或服务,形成了新的产业形态,实现了业态创新。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凭借会展、节庆、产业聚集园、特色项目等纽带和平台,经过重组融合,形成全新的旅游业态——会展体育旅游、节庆体育旅游、体育产业聚集园旅游以及特色体育项目游等(图4)。
  2.2.1 会展体育旅游 结合高新技术,突出创意设计,体现差异化和特色化,参与类产品要注重体验,演艺类产品要注重内涵。如我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体育用品博览会利用声光电技术,使游客在体验各种模拟运动时犹如身临其境,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大大提升了商品交易量。
  2.2.2 节庆体育旅游 传统节庆和现代节庆都是开展体育旅游的良好平台。结合传统节庆打造民族、民俗体育旅游艺术节,如少林武术节、太极文化节都是极具旅游价值的传统体育节会;结合高新科技打造现代体育旅游节会,如北京丰台科技体育旅游节,航模、无线电测向等科技体育产品深受青少年喜爱,带动了举家参与,促进了旅游消费。
  2.2.3 体育产业聚集园游 高密度会聚体育相关行业,发挥聚集效应,打造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形成特色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如浙江黄龙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北京龙潭湖体育产业园等都是集健身休闲、电子竞技、体育彩票、体育培训业、体育艺术品、体育赛事及会展策划、演出娱乐等为一体的体育产业聚集园,吸引大量游客,拉动旅游经济。
  2.2.4 特色体育项目游 挖掘特色体育项目的旅游功能,打造独特旅游板块。如北方冰雪运动游、沿海水上运动游等特色项目游都已形成独立的旅游板块,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重组融合形成的全新旅游业态要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上做文章。产品设计要有前瞻性,发挥聚集优势;产品营销要立体化,网络营销、体验营销、合作营销多方出击;产品宣传要多样化,政府公益宣传、企业宣传、景区宣传、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宣传多管齐下,这样才能发挥重组新业态的特色优势,促进新业态的良性发展。
  2.3 延伸融合模式 延伸融合主要通过产业间经济活动的功能互补和延伸来实现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使彼此产业的边界发生交叉融合,从而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4]。体育产业具有强大的延伸能力,体育文化创意业、体育主题酒店餐吧业、户外运动装备制造业、体育博彩业以及特色体育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购物场所等都是延伸生成的新业态。两大产业的延伸融合是体育产业延伸生成的新业态与旅游产业要素发生了紧密联系,促进了彼此发展,是体育产业向旅游产业的单项延伸(图5)。
  2.3.1 体育文化创意旅游业 旅游本身是文化消费与文化供应二者互动的市场现象。供应者将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获取效益的设计,消费者具有获取体育文化感受的愿望,双方通过旅游达成交易,形成体育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联姻。如河南推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以少林功夫和禅宗文化为素材,融入现代技术手段,推出当年就接游客20万人次,门票收入1 500万元[10],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体育文化创意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效益。
  2.3.2 体育旅游主题酒店餐吧业 主题的本质是差异和文化,以知名的体育人和事为主题,通过文化元素布设和功能分区,创建氛围,吸引游客,促进消费。如上海姚(明)餐厅、北京的维京瑞典餐厅(瑞典乒坛名将瓦尔德内尔开设的乒乓主题餐厅)、青岛体育文化主题酒店等都能使游客在消费中感受差异、品味文化。
  2.3.3 户外旅游(运动)装备制造业 近年来,自助旅行、登山、越野、攀岩、远足、野营、溯溪、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深受青睐,背包、帐篷、睡袋等户外自助旅行装备供需两旺,户外运动装备制造和旅游发展结合紧密,实现双赢。
  2.3.4 体育博彩旅游业 合法的体育博彩业能为地方旅游经济注入活力,同样旅游发展也为体育博彩业带来了充足客源,两者相得益彰。著名博彩旅游胜地澳门,赛狗、赛马等即开型体育博彩吸引大量旅游者现场观赛,精神和感官的双重刺激对于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国务院2012年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实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这些政策必将会推动体育博彩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2.3.5 特色体育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购物场所 特色体育旅游商品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不为商业目的而购买的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物质产品,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宣传性和便携性。旅游发展是其生命力所在,商品特色会提升旅游品味。如北京奥运会所衍生的纪念品超过了6 000种,为众多亲历奥运的游客留下了难忘回忆,也为奥运特许经营商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需求催生了融合动力,资源共享奠定了融合基础,关联互补反映了融合本质,科技发展提供了融合技术支撑,发展趋同预示了融合可持续发展前景。
  3.1.2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就是两大产业在资源、产品和市场对接和互补的过程 由于对接的形式和特点不同,形成了渗透型、重组型和延伸型三种不同的融合方式。
  渗透型融合是双向的,在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融合程度较浅,不改变产业原有的形态,没有形成新的业态。重组型融合是两大产业在价值链各环节实现深度融合,产生了新的产品或服务,形成了新的产业形态,实现了业态创新。延伸型融合是体育产业向旅游产业的单项延伸,体育产业延伸生成的新业态与旅游产业要素发生了紧密联系,突破了原有产业边界,赋予两大产业新的附加功能。
  3.2 建 议
  3.2.1 更新思想观念 要转变产业条块发展的传统观念,树立产业协同发展理念,更新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资源观、产品观、市场营销观。
  3.2.2 构建理论体系 要深入分析融合现象,总结提炼融合经验,进行理论归纳,开展学术研讨,构建融合发展理论体系,指导融合实践。
  3.2.3 建立合作机制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两大产业主管部门要联合成立协调机构,专门负责融合运行的总体组织和指导。要放松产业规制,建立融合后的行业新标准,规范市场行为。
  3.2.4 加强规划创新营销 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加强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建设,将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纳入同层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融合基础和发展前景,分层次、分类别、分重点扶植和打造较为成熟的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发挥带动作用。创新营销观念,重视总体策划和形象传播,推行“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的一体化旅游营销战略,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广覆盖的宣传方式,提高营销效果。
  3.2.5 培养复合人才,提升创新能力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开设体育旅游学历教育,加强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联合组织技能培训和认证,为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要营造创新环境,鼓励和保护融合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利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朝辉.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路径与策略[J] .旅游学刊,2011,26(6):6-7.
  [2] 鲍明晓,赵承磊.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 .体育科研,2011,32(6):4-9.
  [3] 康保苓.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与体育的互动研究[J] .旅游论坛,2011,3(6):45-48.
  [4] 邢中有.产业融合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1.
  [5] 卢长宝,于然海.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的长效机制[J] .体育科学,2011,31(9):27-33.
  [6] 陈宝珠.我国体育旅游开发与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30-32.
  [7] 汪剑明.体育与旅游融合潜力巨大[N] .中国旅游报,2011-12-26.
  [8] 克里斯·库珀,约翰·弗莱彻,等(著),张俐俐,蔡利平(译).旅游学:原理与实践(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
  [9] 王辉.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J] .体育与科学,2010,31(4):59-64.
  [10] 张明灿.旅游演出促河南文化旅游转型升级[N] .中国旅游报,2008-11-17.

推荐访问:互动 融合 旅游产业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