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与防治]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

  摘要 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预防措施等方面将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茵毒素中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71-01
  稻鸭共生技术,即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把育雏鸭放养于稻田,利用鸭是水禽,为水稻除草、捉虫、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等,直到水稻抽穗时,再把稻田里的鸭子赶出上市。可见,鸭子在此项技术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一些种植户缺乏相关的饲养知识,常会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导致鸭子生病,影响稻鸭共生技术的顺利实施。因此,在大力推广稻鸭共生技术的同时,还要谨防鸭子疾病的发生,而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因多群发性、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一发病就没有特效药救治,是日常养殖中应当重点预防的疾病。
  1 病原
  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土壤中的常在菌,其芽胞可以长期存活,本菌存在于动物肠内容物、腐败尸体、污染的饲料等。肉毒梭菌中毒病是由肉毒毒素进入机体后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以运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该病在全世界均有分布,动物的发病大多数是由于食用了含有毒素的高蛋白腐败性饲料导致的。肉毒梭菌本身并不引起任何疾病,它是一种粗大杆菌,革兰氏阳性,能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对营养要求并不苛刻,为腐物寄生型专性厌氧菌,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产生并释放蛋白质外毒素。肉毒梭菌毒素是迄今所知的几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依据毒素的抗原性不同分成8型(A、B、Cα、Cβ、D、E、F、G)。禽鸟类肉毒梭菌中毒主要由c型引起,但也有A型或E型引起的,而C型菌毒素对禽鸟类有致病性,是神经毒素中最强的一种,属于无蛋白质分解性肉毒梭菌。C型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10~47℃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产生毒素,该毒素在消化道内不易被破坏,耐热性很强,需煮沸30min,其毒力才被破坏。
  2 流行病学
  当外界气温在22~37℃时,温暖适宜的环境有利于肉毒梭菌产生毒素,因此,该病经常发生在温暖天气。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健康动物的肠道和粪便中也有肉毒梭菌存在。该菌在有机质中,厌氧条件下能产生很强的外毒素,采食这种有毒的有机物后会引起中毒。家禽及水禽均可发生本病,其中以鸭最多,其次是鸡、鹅等比较常见,该病的发生且不受地区限制,但是在现代化养禽养殖业中,由于集中的饲养管理模式,减少了家禽误食被污染食物的机会,因而降低了该病的发病率。但是,在稻鸭共生技术中,由于鸭子承担田间工作的主体,一天24h都在稻田里,相当于散养,而稻鸭共生技术执行日期是每年的6~9月份,这段时间的日平均温度约为28℃,正好适合肉毒梭菌的生长。鸭子在田间活动自由采食过程中,如果误食了稻田周围沟壑中死亡的小鱼虾或是因病或遭受犬、黄鼠狼等敌害死于稻田中的鸭尸体,就会发生鸭中毒。因为这些动物尸体在夏天高温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肉毒梭菌的污染,寄生而腐败,产生极强的毒素,如果鸭子啄食了这些腐败尸肉后就会发生中毒。
  3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于摄食腐败动物1~2h至1~2d后出现中毒症状。初期无精神,萎靡,爱打瞌睡,不爱活动,容易跌倒,头颈、腿、翅膀等发生麻痹,麻痹现象从腿部开始,扩散到翅、颈和眼睑。头颈向前垂伸,软弱无力,平铺地面,不能抬起,说明颈部麻痹,因此本病又称为软颈病。两翅下垂着地,羽毛松乱,容易脱落。病禽表现腹泻、排出绿色稀粪,稀粪中含有多量的尿酸盐,发病后期由于心脏和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的死亡率与摄食的毒素量有关,重症通常在几小时内死亡;轻者病程3~4d,若延至1周,可以恢复。
  4 病理变化
  病鸭尸体没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尸体剖检可见整个肠道内充血、出血,尤其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咽喉和气管内有少量灰黄色带泡沫的黏液,咽喉和肺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5 预防措施
  预防肉毒梭菌中毒病的关键是清除环境中肉毒梭菌及其毒素来源,及时清除死禽,对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1净化田块四周 稻田四周的净化工作对肉毒梭菌的防治起着巨大作用。因为稻田四周沟壑中的脱水,尤其是烤田时的脱水导致小鱼虾的死亡,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产生毒素,而鸭子误食了这些有毒素的死鱼虾后,很容易引起中毒。如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意经常将稻田四周特别是水沟旁的杂草、杂物清理干净,一旦发现水沟中残废腐烂的鱼虾立即进行清理深埋,鸭子也不会摄入这些有毒的鱼虾而导致发病。另外,即使有中毒身亡的鸭子,由于四周清理很干净,便会很容易发现病死的鸭子,及时将之清理,杜绝了别的鸭子感染此病的机会。
  5.2坚持巡视 在稻鸭共生中,不要将鸭子放入稻田中就不闻不问了,要养成巡视的习惯。每天应该对稻田中的鸭进行一次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旦发现稻田间有病鸭或遭到兽害的死鸭,应当立即将其清理出稻田,防止死后腐败。
  5.3加强防护 在巡视过程中还要检查稻鸭共生区四周防护栏有无破损、毁坏情况,一旦发现,要及时修护好,保持防护栏的完整性,防止犬、黄鼠狼等外来动物入侵而咬死鸭子。
  5.4适当补料 稻鸭共生期间,如果鸭子在田间的采食不足,可以适当补饲,但应当禁止饲喂腐败的蔬菜、肉类、鱼粉和变质的饲料。
  5.5及时治疗 该病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能对症治疗。一旦发现病鸭,首先要集体转群,切忌麻痹大意。慢性中毒病鸭,可以内服硫酸钠或高锰酸钾水洗胃,有一定效果;饮用5%~7%硫酸镁,结合饮用链霉素糖水有一定治疗效果。抗生素杆菌肽(100g/t饲料)、链霉素(1g/L饮水)以及定期使用氯霉素均可降低死亡率。急性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鸭往往很快死亡,来不及治疗。由于病鸭体内含有强烈毒素,可使人畜致死,因此肉尸连同羽毛要一律烧毁或深埋。

推荐访问:鸭肉 共生 毒素 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