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读者有几个栏目

  读者评刊  面对危机,企业应“向内看”《吉姆·柯林斯:反思自我 再造卓越》2012年12期  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的低迷发展态势一直未曾得到根本性转变。面对危机,一些企业把效益增长缓慢甚至是“逆增长”归结为全球经济萎靡、竞争对手过于强势、采购商过河拆桥、经销商落井下石等原因,这些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外因,是企业的“命”,是企业自身所无法改变的;而企业要做的是停止抱怨“向内看”,如何通过人员整合、机构重组等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管理措施来改善,这是企业的“运”,是企业可以通过自身改变实现的。 天津明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人力资本顾问 王恺
  财富+智慧=好企业 《风景这边独好——第八届“管理中国”总评选隆重揭晓》2012年12期
  从香港回北京的飞机上,看到一篇盘点40年来香港小姐竞选台前幕后的文章。40年来,香港社会变化巨大,而港姐评选标准却始终聚焦在“美貌、智慧”上。这不禁让我思考:一个可以经得起历史检验,去评判榜样企业管理的标准是什么?在《风景这边独好》一文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财富、智慧”。
  企业应该去创造财富,已毋庸多谈;而企业智慧,则体现在承担社会责任。正如茅老所言:“要把这个钱花得对自己有好处,对社会有好处。”文中提到的获奖企业,完成了从做好“企业”到做 “好企业”, 从做好 “企业家”,到做“好企业家”的演变。这是企业家的大彻大悟,更是学习型企业的涅磐。 中国公关发展研究院秘书长 田耕
  无为与人性管理的巧妙结合 《晨星:卓越始于承诺》2012年12期
  晨星公司伙伴原则和自主管理的思想,其实是一种彻底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让我联想到两种管理思想,一种是老子的无为而治;另一种是强调个人能动性的人性管理。老子的无为是不妄为,不违道而为,这个“道”也许正是晨星公司的企业价值观。对员工充分信任,员工在“道”的约束下自主工作,很有点主人翁精神的味道。所谓自主管理,或许正是将老子的无为与人性管理巧妙结合的一种理想形态。
  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呢?在我看来,晨星公司的这种管理模式只有在高素质员工队伍、工作具有创新性、收入有保障等多重条件约束下才能实现。对于规模不大的创新型公司或者研发部门,这种模式或许可以借鉴。 《经济导报》品牌研究院院长 王迎波
  竞争红海是巨大的拷问 《小米品牌到了危险十字路口》2012年12期
  我理解的小米盒子,是基于雷军对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客厅电视“两块屏”的。这“两块屏”中的移动互联网正是当下的热点,而客厅的这块屏则是下一个未来。因此,我既赞同又不赞同作者对于小米盒子的观点。
  小米盒子应该只是一个过渡性产品,但小米盒子之后的真正意图是酝酿小米平板电视的诞生。据了解,雷军已经做好平板电视在研发上的准备。即便小米盒子已经被广电总局叫停,但我认为雷军拿下互联网电视牌照只是时间问题。至于小米品牌到了危险的十字路口,是因为雷军给小米赋予太多期望,让小米越来越重。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视的竞争红海将是对雷军巨大的拷问。 北京海唐公关客户总监 秦海
  新浪微博互动
  @中外管理杂志:【中国人信仰什么?】林语堂说: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
  @黑土天上飘: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有用的时候拿过来,用完就一脚踢飞;回头又想用了,再捡回来。没有对错没有是非,反正就是一句话:去他妈的,活下去最重要——陈丹青。
  @小元子弟弟:林先生还说诗歌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宗教的角色,诗的内容庞杂,在诗歌的熏陶下,大家自然能在各种境遇下游刃有余,不断过着不同诗人的生活。
  @中外管理杂志:【应该立马辞职的员工】1.总是询问“怎么办”的人。2.把“做不到”当口头禅的人。 3.不听劝告停滞不前的人。4.不善于沟通的人。5.延迟报告坏消息的人。6.自作聪明的人。
  @眼里的大海:谨慎反对一下,这些员工出现问题不一定是他们的责任。领导也有责任。不要一棍子打死一船人。
  @中外管理杂志:您说的对。管理是相互的。领导要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员工的潜质发掘出来。员工也要有工作的主动性。
  管理心得
  罗礼
  恒天汽车市场总监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相容的用人观,该观点在理论上把真理绝对化了,绝对化的东西往往是有缺陷的。
  现代企业管理更多奉行“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经济人”假设理论坦白地告诉我们“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用人之前先要疑,而后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进行科学管理。所谓的友谊、感情从逻辑上讲与用不用得好、留不留得住人才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看着这个可疑不用,那个可疑也不用,那还有什么人可用?不用疑人,无法克服人才短缺的矛盾。因此,疑人不但要用,而且要敢用,还要用得好。
  王新生
  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总监
  【经理人怎样管理“会哭的孩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经理人遇到这种现象,应该像对待“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自然。员工千人千面,我们不要试图去消除哭声,而是要有效利用其来改善我们的工作。
  第一,分辨员工哭声背后的合理需求,并以合适的方式予以满足。对不合理的部分,要通过沟通促其转化认知,让其尽快从职场婴儿期走向成熟。至于对不哭员工的影响,实在是经理人理应做好的另一范畴的工作。
  第二,找到员工哭声背后的共性需求,通过改进机制解决之。有些问题可能长期被压制,藉由会哭的员工表达出来,这何尝不是他们对不会哭员工的贡献呢?

推荐访问:之声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