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航空机枪_一战中的航空侦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是那些勇敢善战的“王牌”飞行员。100多年来,包括李希特霍芬、比索普、盖纳莫等驰骋欧洲战场上空的“空中骑士”,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但是,却鲜有人记得那些侦察机飞行员和侦察员。实际上,与那些被美化了的光芒四射的“王牌”飞行员相比,侦察机飞行员和侦察员对战争的影响和贡献毫不逊色。作战中,是空中侦察部队搜集到的情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大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和性质。有了这些情报,战场指挥官才可以精心计算好每一次炮击的角度,以达到最大化的打击效果。毫不夸张地说,侦察机机组人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致命的“杀人机器”,比一战中任何其它武器系统所造成的伤亡都要大得多。
  空中侦察技术的早期发展
  其实,空中侦察概念并不是起源于一战。早在1794年,法国革命战争期间,法国军队就曾使用观测气球来探测和监视敌方活动。整个19世纪,气球观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联邦军使用少量载人观测气球执行侦察任务。从战术的角度来看,这些气球虽然没有起到太大的实际作战效果,但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战略情报报告的及时性地位,包括将第一份电报从观测气球直接传输到华盛顿的美国陆军部。普法战争中,巴黎在遭到普鲁士的封锁围困时,法国也曾使用非系留气球来传递情报,从而促使对手普鲁士研究发展出世界最早的反气球高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静止侦察仍然是空中侦察的主流,一直作为冲突期间情报搜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观测气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风速超过30千米/小时后,球形气球就无法使用,甚至即使很小的微风也会导致气球这种观测平台极不稳定。因此,观测气球最大的缺点是由于使用系留平台,从而导致位置固定、视线受限。之后,战场规模和复杂性的不断扩展对空中侦察部队的渗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需求进而推动了使用固定翼飞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的战术的发展。
  实际上,首次使用固定翼飞机用于空中侦察的做法早在一战前几年就有了。在短暂的阿尔及利亚-意大利战争期间,一架意大利单翼机曾对利比亚的黎波里郊外的土耳其步兵阵地实施了侦察。此举标志着首次使用飞机用于军事用途,成为意大利获胜的一个关键因素。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每个交战国都争先恐后地使用飞行器作为一种战争武器。刚开始,军事战略家只意识到飞机在作战中的用途是沿着前线侦察敌情。之后,指挥员很快就意识到,战争的规则一直在改变,骑兵侦察部队再也无法覆盖整个战场,没有及时、准确的敌方阵地侦察报告,战场指挥官就无法充分发挥那些新式重型火炮的强大打击能力。在战场形势的大力推动下,第一次世界大战见证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飞行器演变成一种快速、强大和操作性强的战争工具,而技能和知识有限的飞行员也演变成最具效率的新一代情报人员。
  突飞猛进的飞机制造技术
  一战开始时,每个国家的航空任务都是由非武装的通用飞机执行。最早期的飞机采用一种“推进式”设计,发动机位于飞机后部,向前推动飞机前进。这种早期的推进式飞机极其缓慢和笨重,但却为空中侦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优势。缓慢和稳定的飞行非常利于执行空中侦察任务,而发动机设计在后部能提供良好的视野。随着1914年接近尾声,典型的侦察机都装备有一台90马力的发动机,最高时速110千米,飞行高度达到3 600米。
  战场指挥官意识到空中侦察任务获取敌方战场详细情报是一种巨大的战术优势。为了一直拥有这种优势,就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敌方也拥有这种优势。之后,飞行员和侦察员开始携带步枪到机上,以对付敌方的侦察飞行。到1915年,作战双方都设计了专门的“侦察”飞机。这是一种单座驱逐机,专门设计用于对付、射击对方的侦察飞机。这种飞机拥有更大的速度、更好的敏捷性及更高的爬升速率。
  空中作战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重大发展里程碑是研制出了E-1型机。这是由荷兰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为德国空军部队设计的一种单翼侦察机。飞机最高时速140千米,升限只有3 600米。在此之前,牵引式螺旋桨飞机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前置螺旋桨妨碍了将机枪安装在飞行员飞前方。福克发明了一种名为“射击协调器”的装置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机枪可以直接安装在飞行员前面的发动机整流罩上。拥有了E-1机后,德国空军部队在对付盟军侦察飞机时就获得了一边倒的绝对优势。
  为了对付这种“福克灾难”,英国很快就集中技术力量开发出了一种增强型F.E.2侦察机。该机于1915年底推出,螺旋桨后置F.E.2的空中稳定性非常强,而安装在飞行员背面的巨大的发动机缸体又可为飞行员提供一定程度的防护,防止被后方乱窜的敌机击中。而且,F.E.2除了前机舱安装有一挺7.7毫米刘易斯机枪外,机顶位置还安装了另一挺机枪,以抵御来自后方的攻击。安装在前机舱的机枪让侦察员有良好的视线和射界,但安装在顶部的机枪却需要侦察员站在座位上进行射击。由于飞行员不可能提前通知将要做出的各种规避动作,且飞机以16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不时进行大角度转弯或俯冲,而侦察员唯一可以稳住身体平衡的东西只有机枪枪架,显然侦查员站在座位上开枪非常危险。
  侦察员可能被飞机抛出去还不是F.E.2的唯一缺点。飞行员和侦察员还必须紧紧抓住机上那些容易松动的东西。如果地图夹子或弹药盒等物体被吸入快速转动的后置螺旋桨里,那么后果将难以想像,极可能导致机毁人亡。而且,在发生坠机时,这种推进式飞机还有一个更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体积庞大的发动机和油箱会紧跟着机组人员掉到地面上,导致机组人员丧失最后一线生存机会。但不管怎样,整个一战期间,F.E.2一直被广泛使用,为军事计划和行动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E-1、F.E.2外,一战期间,每个交战国都不遗余力地开发新型飞机和飞机技术,以从空中更好地侦察敌人,并防止对手这样做。新的双座牵引式布局将侦察员的位置设计在飞行员的后面,这样做虽然挡住了侦察员的视线,但却大大提高了飞机的速度和高度。而且,通过改进航空电子设备还进一步强化了侦察机的生存能力。到战争结束时,英国首屈一指的武装侦察战斗机DH.4上装备了250马力的发动机,可爬升至6 500米,速度超过230千米/小时。   不断成熟的航空照相侦察技术
  像飞机技术的发展变化一样,照相侦察也引发了一场技术革命。
  空中侦察的最早目的是为了简单的目视侦察。机组人员通常会携带便签来记录侦察到的情况,并快速绘制敌方阵地地图,但是侦察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如侦察员的经验、绘图能力、严寒气候等。1914年9月,一个爱动脑子的英国侦察员在执行空中侦察任务时,将自己的箱式照相机带到了机上,拍摄了敌方阵地的5幅照片。虽然这些相片的效果很差,画面呈颗粒状,模糊不清,但通过仔细研究相片后,还是发现了很多详细的情报和信息,而这些都是侦察员也易忽略的细节。就这样,航空照片技术和判读技术诞生了。
  随着作战双方情报部队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照相侦察任务发展到将高分辨率相机直接安装到机身下,直接拍摄下面的地形。通过照片判读,可以发现敌人精心设计的堑壕体系的各种详细信息。这是战场指挥官以前想都不敢想象的。之后,又发明了图像拼接技术,通过这种技术拼接出来的图片精确度超过了当时的任何图像制品。后来,侦察员又通过双透镜相机同时进行两次曝光而拍摄立体图像,从而得到地形的三维图像。这样,情报分析员就可以发现即使是最为精心伪装的敌方炮位。
  很快,交战双方又开发出了专门用于航拍的相机,相机稳定性、快门速度和镜头质量等都有了重大改进。德国人通过大幅改进光学镜头技术,使得即使在4 500米高空拍摄的照片也可以放大显示泥土中的脚印。到一战停战时,航空摄影和航空照相判读赋予了空中侦察极为重要的战场情报价值,这是早期最乐观的空中侦察倡导者也预测不到的重要发展。
  突破性的空中通信技术
  作为一个空中侦察平台,飞机已经证明了它们有能力飞越敌方阵地,并发现、报告敌方兵力部署的情况。但是,一个迟迟无法解决的难题是如何发挥侦察部队获得的信息的时效性。
  在早期的空中侦察中,通信的首选方式是降落在前线附近,当面报告情况。但由于前线附近缺乏机场,这种做法可以堪称是一种高风险且不切实际的通信方式。不久,双方侦察部队开始使用加重的铁罐和包裹来空投情报。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情报的时效性。但在空投前,如果没有提前通知地面部队等待接收空投的情报,这些有价值的情报就会默默地躺在前线的泥浆和污水里,一文不值。后来,有些部队又发明了信号系统如使用高音喇叭喊话或有色灯光等手段来通知对面部队准备接收情报,但地面部队很难从地面上注意到空中侦察飞机的这些做法,而且有时候还会导致误解。1914年末,终于迎来了真正的空对地通信上的突破,那就是英国开始试验无线电报设备。
  当时的无线电技术有着很多明显的缺陷。首先,飞机既要携带发射器,又要携带接收器,设备非常庞大和笨重,不利于飞机飞行。因此,飞机一般只携带发射器,这就导致无法接收来自地面的指示。其次,为了发送良好的信号,飞机必须降落到1 500米以下的高度,并在飞机后部伸出一根金属天线,长达40米。这种做法极为容易被敌方发现并攻击。第三,在发送复杂的侦察情报时,莫尔斯电码并非一种最为快速的通信手段。因为在当时,即使最熟练的侦察员也只能以每分钟12个字的速度来发送信息。虽然存在上述缺点,但这种原始的通信手段所带来的优势最终彻底改变了空中侦察。通过与地面炮火的良好协调,空中侦察全面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空中侦察员训练变革
  随着战争的进行,各种技术都发生了快速演变,所以飞行员和侦察员的技术和能力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战争初期,飞行员一般是新服役的军官。按照今天的标准,他们接受的训练微不足道,但他们起码在正规的飞行学校接受过规范化的训练。与此相比,侦察员一般是由那些高级别士兵担任,他们只是通过前线作战,拥有一定的地面作战和侦察经验,并没有实际的空中侦察经验。随着空中侦察变得更加富有科学性,侦察员需要拥有的技术技能也日渐迫切。
  1915年9月,英国组建成立了一所空中射击学校,以强化侦察员在空战中的射击技术和生存能力。之后,又开设了无线电技术和莫尔斯电码课程,以训练侦察员熟练掌握空对地通信技术。到战争结束时,每个欧洲国家都建立了专门学校,为侦察员提供系统技术培训。除了无线电通信和射击技术外,每个侦察员还必须接受航图测读、摄影和照片判读及各种实际飞行技能,如仪表读数、航空电子设备和发动机机械学等方面的培训。此外,英国还为侦察员学员增加了2个星期的额外培训。那就是要求侦察员学员到前线炮兵部队担任联络员,直接与地面侦察员一起工作,并与空中侦察飞机进行通信联络。与此相反,炮兵军官也必须参与定期的侦察任务飞行,担任侦察员的角色,以全面了解机组人员的任务角色。这种联合训练对于强化陆军和皇家飞行团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工作关系起到了非常宝贵的作用。
  手无寸铁的空中牺牲品
  一战期间,空中侦察人员的英勇作战和牺牲在很大程度上已被人遗忘,但他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却一直是人类航空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他们执行任务的双座侦察机行动迟缓、手无寸铁,根本不是那些专为空战设计的轻型、全副武装的战斗机的对手,遭到打击的场面非常触目惊心。
  空中照相侦察确实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最早期的照相侦察任务通常在1 600米的高空进行,而这正是高射炮的射程范围。要拍摄到一张精确的相片还需要飞行员和侦察员高度集中注意力。飞行员必须一刻不停盯着地图、地面、仪表盘,以保持飞机以固定的速度和高度在精确的航线上飞行。而操作相机时侦察员必须使用秒表来确保每次拍摄的正确曝光。对于敌人战斗机来说,非常容易偷袭那些全神贯注的照相侦察机。事实上,李希特霍芬的80场胜利中的一半以上都是击落侦察飞机。
  而且,露天环境非常恶劣,充斥着各种危险。作战中,由于飞机机械故障、恶劣天气、地面火力打击和空战及己方地面炮弹误击等因素,导致侦察机飞行员和侦察员的死亡率非常高。此外,由于空中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机组人员坐在侦察机狭小、露天的空间里,还要经受强气流、严寒天气等的严酷考验。通常情况下,刚刚执行完侦察任务返回到地面的机组人员,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空中,身体和思维都变得僵硬和麻木,头昏脑胀,不听使唤,必须要“解冻”并恢复清醒后,他们才能连贯地、有条理地汇报侦察结果。
  即使侦察机机组人员可以逃过空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幸存下来,安全返回到机场也还不是成功完成任务的保证。早期的照片设备非常简陋,相片的曝光、冲洗、干燥等程序也是一个容易出错误、非常折磨人的过程。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在1914年,航空史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空中侦察理论。因此,第一批空中侦察兵只能通过自身的实战经验,一点一滴地摸索实践空中侦察的战术和程序。之后,他们再将这些经验教训汇总起来,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用到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情报理论学说中。与此同时,航空、摄影及通信技术等在一战中也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随着各种新技术和侦察技能的不断涌现,飞行员和侦察员的基本飞行训练也慢慢演变成一种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飞行员和侦察员本身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演变。最终,他们在欧洲上空的空中侦察任务彻底改变了战争,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情报理论。这些情报理论虽然形成于一个世纪以前,但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飞行员和侦察员及后来的无以数计的侦察人员,永远值得我们的尊敬。
  责任编辑:王鑫邦

推荐访问:侦察 战中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