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法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的运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六版答案

  摘 要:教师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教学 创新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中,笔者根据技校学生的特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新设计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堂课十分重要,它能促使学生形成对本课程的初步印象,为此,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设计了第一堂课,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第一,讲一个古代侠士造剑的故事。古代的大侠手中的宝剑是怎样造出来的呢?首先,古人要到深山中去寻找优质的铁矿石,炼成钢铁,经过千锤百炼,锻成铁剑,最后还要趁热将剑放入水中快速冷却。听完故事后,学生自己归纳出造剑过程,重点说明最后一步的作用。老师再介绍中国远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水与火合为粹”说法,东汉有“清水淬其锋”的记录。结论是:热处理这种加工方法,是改变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有效方式。
  第二,展示一把“削铁如泥”的菜刀。古人有宝剑,能削铁如泥,现用菜刀代替一下。用菜刀猛砍铁条(铁条用软一些的),砍出深3~5毫米的口子,而菜刀无损伤。老师提问学生:为什么菜刀与铁条都是金属,而菜刀没有损伤?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它们虽然都是金属,但是两者的成分不一样,加工过程不同,性能就不一样。
  第三,做一个热处理的对比实验。目的是为了加深对热处理作用的理解。实验分两步,首先取一块普通钢板,锯成等大的三块,编号为A、B、C。邀请几位学生,用锉子锉削这三块板材,由其判定锉削难度。第二,将三块钢板加热到红热状态,取出后将A钢板迅速放入水中,B钢板放空气中冷却,C钢板随炉温冷却,并用硬度计测试。结论:一是放入水中冷却的A钢板硬度高,B钢板低一些,C钢板最低;二是放入水中冷却的A钢板耐锉削,B钢板要差些,C钢板最差。做完这个实验后引导学生回想实验过程中加热、冷却的方法不同对A、B、C钢板性能的影响,请学生根据该实验,自己对比总结。
  通过讲一个故事,看一把菜刀的演示,动手做一次实验,学生在好奇和兴奋之中记住了热处理的过程和热处理奇妙的功效。
  二、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创新设计实验、实习
  该课程更应该强调其实用性,重点讲解识别牌号、成分、选材、热处理这一些将来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工人比较实用的内容。就工人而言,他更关心的是用什么工艺方法能将什么类型的材料具有某种方面的性能。
  该课程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通过实验、实习让学生亲自感受。还可以增加以下的试验、实习内容:①钢的火花鉴别;②钢的拉伸及冲击试验;③锉头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及加工实习;④铁丝及铝丝疲劳试验。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三、摆脱课本内容的束缚,多举实例
  该课程的内容抽象,教师要摆脱课本的束缚,穿插一些与课程知识相关的身边实例,既说明了知识点,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例如,教师讲到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能时,可用铁轨上的伸缩缝用途来说明;讲到铜的性能,可以用音响中大量使用高纯铜导线的作用来说明。诸如此类例子,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授课方式
  教师的授课方式影响学生学习的成效。学生在每次上课过程中不可能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如果发现学生未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就得调整教学方式。例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妨停下来,提几个问题,等学生安静了,再继续上课;学生走神或睡觉时,不妨插讲一个与专业知识有关的故事,在一阵笑声中,让学生清醒过来并能集中注意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这的确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实践、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扩充教学容量
  多媒体教学有着容量大、直观、容易接受的特点。可按教学内容制作课件,配上大量的文字、图片等内容。对部分受条件限制而不能完成的过程演示,可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运用软件设计出过程的动画,通过动态的画面演示教学内容。它远比用挂图、模型的方式更为生动。例如,纯金属的结晶、拉伸变形、疲劳破坏、塑性变形的过程等。二是运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将生产加工的过程、设备,甚至是技术人员的解说等内容拍摄下来,放入课件中,可有效弥补场地、设备、时间的限制,能更生动、清楚、直观地表现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力争在教学的各环节创新,创造性地设计第一堂课,创新设计实验、实习教学。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高级技师学院)

推荐访问:教学法 热处理 金属材料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