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动作的研究_高冲击力步伐动作

  摘要:“难度组合”的出现使竞技健美操向着高难度和高艺术的方向发展,这是世界竞技健美操进入崭新层面的重要标志。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8、2010年两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和2009年世界运动会健美操比赛中,男单、女单、混双、三人和六人五个项目决赛前八名的难度组合动作进行了研究,有效地促进难度组合的价值提升与创新发展,提高运动员的制胜能力。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难度组合
  中图分类号:G8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4—0141—05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制胜的关键,难度组合作为难度动作的新成员,在2005—2008版FIG竞赛规则中首次明确提出,两个不同难度动作若均达到最低完成标准,且连接中没有任何停顿,除动作本身的分值外,还将得到0.1的连接加分。0.1分作为难度动作的外部加分机制,能为比赛中获得高分和好名次增加砝码,这使得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大胆采用。难度组合不仅使反映健美操特色的操化动作在时间和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延伸”,还使竞技健美操向高难度化和高艺术化发展,其连接加分和时空的“经济运用”非常具有吸引力,独特的组合方式也可以充分体现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因此,难度组合的编排、完成质量及加分价值等,都是亟待研究和挖掘的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08年第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2009年世界运动会健美操比赛、2010年第十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三次国际高水平赛事各项目决赛前八名的难度组合动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0—2010年有关竞技健美操的核心期刊和文献资料,研读FIG2005、2009两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以及运动训练学、方法论等书籍,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录像分析法
  收集研究所需的2008年世锦赛、2009年世运会、2010年世锦赛三大赛事的影像资料及成绩册。观看三次比赛各项目决赛前八名录像,确定难度组合动作并进行分析,同时请专家确认,为论文的数据来源提供保障。
  1.2.3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访谈,参考各种建议,经过反复修改和专家效度检验后,形成专家问卷,共发放20份,回收19份,回收率95%,有效率100%。
  1.2.4专家访谈法本文对竞技健美操方面的专家就难度组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确定部分难度动作及其完成情况,了解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在成套动作中的编排
  2.1.1难度组合的类型根据FIG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将难度动作分为A组动力性力量、B组静力性力量、C组跳与跃和D组平衡与柔韧四组难度动作。难度组合的两个难度动作既可以为同组别难度的连接,也可以为不同组别难度的连接。根据统计数据得出,三次比赛主要采用C+A,C+C,A+B,B+A,D+C五种类型。
  由表1可见,难度组合以C+A类型居首位,三次比赛各项目决赛中共运用92次,在所有的143个难度组合中占64.34%,该类型动作对比较强,实现了站立一腾空一地面三个空间位置的变化,空间层次感清晰,有利于动作的稳定完成;其次是较为动感流畅的C+C类型,占29.36%;而A+B、B+A、D+C三种类型仅占2.80%、2.10%、1.40%,这几种难度组合类型对运动员的力量和稳定性的要求均很高,虽具备难度动作编排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特征,但三种类型的难度组合风险性较大,且能够连接的难度动作有限,为保证难度动作获得高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多青睐于C+A和C+C类型。各单项中女单是以C+C类型最多,其次为C+A类型,一定程度上反映女子上肢和核心部位力量相对男子偏弱,而C组难度动作数量占据难度动作总量的半壁江山,运动员选择较为宽泛,因此女运动员多采用C+C类型获取0.1的加分。
  运动员无论选择何种形式的组合,都需要拥有充足的技能贮备,这与完成单个难度动作不同,还需具备良好的连接技术,如难度组合中先完成的难度为C组跳与跃类,在起跳上升期要充分准备难度的完成,到达最高点时预备连接难度的开始,下降过程中准备结束动作,到达地面时毫无停顿地释放储备的体能,完成难度连接。
  2.1.2难度组合的分值难度组合动作的分值可以反映难度组合的水平,研究将组合中先完成的难度定为前难度,后完成的难度定为后难度。
  从表2可以看出,男单项目不管是从前后难度分值,还是难度组合均值来看,都处于各项目中的最高水平,三人、六人相对较高,女单、混双最低,反映出男单是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发展的领军者,代表着竞技健美操难度的最高水平;女运动员在难度发展上不占优势,难度动作对女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难度组合中多数前难度动作分值偏高,后难度动作分值偏低,其中09年混双两者相差相对较大,前难度平均分值高出后难度平均分值0.13分,少数后难度平均分值高于前难度分值,这种情况最多相差不超过0.06分,“先易后难”的连接形式需要运动员具备过硬的难度动作连接技术和充沛的体能,这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次大赛难度组合中前后难度的均值分别为0.70、0.71、0.72,难度组合前后难度平均分值基本持平,且逐年小幅度稳定增加,随着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和体能的提高,仍存在很大的上升弹性空间。
  2.1.3难度组合的根命名
  如表3所示,在所有143个难度组合中,难度组合前难度屈体跳类动作最多,为60个,占41.96%,其次是分腿跳类难度动作,由于C组跳与跃类难度动作具有空间性和流畅感,便于连接各组难度动作,因此担当了大部分难度组合前难度的重任。难度组合后难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前难度的完成状态,由表4可以看出,难度组合后难度选用最多的为提臀起类动作,共79个,占总难度组合个数的55.24%,第二是跳转类难度动作,提臀起类动作的连接正需要前难度的俯撑姿态,这样的连接便于运动员发力,同时提臀起类动作也具有地面一腾空一地面的空间变换,且分值较其它俯撑类难度高,成为世界大赛中各国选手的首选。   综合表3,表4可以说明,世界高水平竞技健美操比赛中,难度组合动作以屈体跳类份腿跳类动作+提臀起类/跳转类动作的形式最多,从制胜角度看,上述形式相对容易完成,并能获得连接加分,但高频率选用以上难度组合犹如“规定难度组合”,较为单一,使其多样性受到质疑,易使裁判员产生审美疲劳,关注度降低。因此,鼓励选用其它形式难度组合,以促进其艺术性与多元化的发展与创新,达到“难”与“美”的高度统一。
  2.1.4难度组合的分布位置难度动作在成套动作中可划分为三部分,12个难度动作中,1~4,5~8,9—12分别为难度的前段、中段和后段;10个难度动作中,1—4,5—7,8—10分别为难度的三段。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体能及成套编排艺术性的需要将难度组合编在成套中合适的位置。因此,难度组合动作在成套中的位置可以一定程度反映该运动员的体能情况。
  如表5所示,三次大赛决赛中,各项目难度组合在成套难度前段和中段的数目分别为63和60,各占难度组合总数的44.06%、41.96%。而后段难度组合的数量仅有20个,占13.98%。可见,难度组合动作集中在成套的前、中段,后段相对较少,在统计过程中还发现后段的难度组合多为成套的第二次组合。难度动作和连接技术不断朝着高难方向突破和发展,运动员体能也在挑战中不断地提高。
  从实现竞技体能最优化角度分析,将难度组合安排在前、中段是合理的,可以高效率地获得0.1的加,分,后段的难度组合必须有充沛的体力才能确保高质量的连接。从竞技项目的观赏性分析,难度组合安排在中、后段将给予观众更大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加强体能训练是亘古不变的主题。
  2.2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在成套动作中的完成质量
  2.2.1难度组合的利用率
  难度组合的数量是对难度组合采用总体情况的反映,难度组合的利用率是相对成套数和难度组合总数而言的,反映难度组合在成套中的比例,以及在成套所有难度中的权重。以下为2008、2009、2010年三次大赛中男单、女单、混双、三人、六人项目决赛前八名运动员难度组合利用率的汇总。
  如表6所示,2008年到2010年的三次比赛中,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的使用数量呈现出从50减少到41再回升到52的走势,组合难度总数难度总数也从2008年世锦赛20.83%,2009年世运会18.30%,上升到2010年世锦赛的23.21%。根据2005版和2009版竞赛规则,男、女单人项目规定难度动作数目从12减少到10,一定程度造成09年世运会相对于2008年世锦赛难度组合总数的减少;随着对竞赛规则的深入研究,教练员认识到难度组合的价值与吸引力,使得2010年难度组合总数成为三次赛事使用之最,运动员在难度分的争夺上更加激烈,最大程度的发挥难度本身以及难度组合的作用,以期争取更多的优势。难度组合是新周期难度分争夺的一个重点。
  2.2.2难度组合的有效率 难度的风险性是难度的“自然属性”,难度组合的有效率反映了成功率,可以用来评价运动员选用难度组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从表7可见,总体难度组合有效率最高的是2010年世锦赛,总体有效率平均值达63.46%,其次是2009年世运会,虽然2009年难度组合数量最少,但是其有效率仅次于2010年,为60.98%,2008年世锦赛难度组合数量排第二,但有效率最低,平均值仅为54.00%。这说明“难度组合”出台伊始,教练员和运动会员虽勇于尝试选用难度组合,但完成质量较低,随着教练员逐渐熟悉和适应新周期规则,加大了对难度组合的利用,但各项目难度组合平均有效率仅在50%~70%之间。
  毋庸置疑,由于其风险性,存在一定的失败率,而体能的状态直接决定了难度动作连接的效果,体能储备越充足,运动员完成的难度系数越高,并能充分展示优越的连接技术,对于成套中出现的每个难度组合,可游刃有余地进行展示,给裁判员留下的是轻松优美的印象。一旦连接失误,则不能拿到0.1的连接加分;难度动作失误,不仅不能得到连接加分和难度分,还会引起完成分、艺术分的连锁扣分,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使难度组合与运动员风格特色完美对接,在保证难度组合有效率的基础上予以选用,力求稳中求胜。
  2.3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运用的趋势
  2.3.1难美项群体操类项目难度组合的加分现状
  2.3.1.1体操难度组合0.1—0.3加分不等体操是传统的奥运项目,是难美项群之母,在这一领域有着基石与标杆的作用,难度动作也是其制胜的关键。基于体操男、女项目上的差异,规则对难度组合加分的规定不是统一的0.1加分,而是依据难度分值、项目、数量的区别,进行0.1—0.3不等加分。在体操项目中追求难度动作本身分值的最大化,对难度组合不同形式区别加分并追求其梯度化是其大势。
  2.3.1.2艺术体操难度组合0.1分封顶艺术体操与竞技健美操同属难美项群,有着难度制胜的相通性,但其制胜的难度动作主要是身体与器械的配合,与竞技健美操的身体运用不同。目前,艺术体操有难度组合并给予0.1的连接加分,但没有连接加分难度级别上的差异,也没有连接次数的限制,只要连接成功,就有0.1的加分。基于竞赛规则,艺术体操难度竞争的关键仍为难度动作本身,争取单个动作高分值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组合运用。
  2.3.2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加分展望
  难度动作是构成难度组合的元素,是难度组合的前提,也是产生难度组合加分的源动力。突破难度加分和增强难度组合加分的梯度合理性是难度组合本身的发展、提升和突破。大力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增加单个难度系数,提高总体难度均分,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基于激励原理,发展难度本身和增强难度组合加分的合理化、梯度化,会激发运动员的内在潜力,使每个运动员都能做到尽其所能,展其所长,促使难度组合向高水平迈进,最终促进竞技健美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3.2.1发展高难度连接,改进连接加分机制   为鼓励发展高分值难度动作连接,将改进加分机制,当难度组合的前后难度分值达到一定标准时,根据其完成质量对难度组合进行0.2的连接加分,为此根据参加五个项目的男女性别差异,针对难度组合中前后难度最低分值的设定进行了专家问卷调查(表8)。
  由表8所示,57.89%的专家认为男单和三人、六人(全部由男运动员参加)项目难度组合的前后难度分值均在0.8分以上(含0.8分)时,可为此难度组合在原有连接加分基础上再加0.1,即获得0.2的连接加分。根据2009版竞赛规则中难度动作评分规定,三人(女子或混合)及六人(女子或混合)的最后难度分为全部难度动作分与组合加分相加再被1.9除,区别于其他项目的被2除,基于女运动员难度相对偏弱的实际情况,52.63%的专家认为女单、混双和至少有一名女子参加的三人、六人项目中,前后难度分值均在0.7分以上(含0.7分)时,可获得0.2的加分。突出性别差异,增强难度组合难易梯度,难度组合加分将更加细化、合理化,这将促进竞技健美操向高难度、高规格、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以及弱势项目竞技水平的提升。
  2.3.2.2鼓励二次运用高难度组合,促进难度动作发展难度组合的大量使用,使得裁判对难度组合的完成及难度组合0.1的有效加分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判定,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前加分机制中,无论难度组合在成套中选用的个数多少或难度分值高低,都是0.1的连接加分。
  通过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63.16%的专家认为,对于第二次出现的高分值难度组合(男子项目前后难度分值≥0.8;女子、混合项目前后难度分值≥0.7),将在原有连接加分基础上增加0.1,以此鼓励二次高难度组合的运用,刺激难度动作的发展,增强成套动作的艺术性,使运动员体能得到完美体现。
  2.3.2.3提倡“三连接”,增强竞争力
  难度组合在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是一项集成性技术,难度动作之间的流畅完美连接是关键。目前难度组合是两个难度动作相连接,为了使成套动作更具有多样性和艺术性,将在两个难度连接基础上再次连接第三个难度动作,即“难度1+难度2+难度3”的形式(限一次),这种形式将更具惊险,更容易引起裁判与观众的共鸣,其观赏性也势必大幅提高,运动员的体能也将得到更高的挑战。
  难度组合的创新与加分规则的细化使难度组合的完成更具挑战性,完成难度加大。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进行成套创编时,要认真分析每一个难度动作的技术要求,还要考虑运动员的优势及是否具备完成该难度组合的能力,创造出具有运动员自我风格的难度组合。尤为重要的是,要把握难度中的“度”,避免出现过犹不及的效果。
  3 结论
  1)三次比赛中各项目运动员运用难度组合共计143个,主要采用C+A,C+C,A+B,B+A,D+C五种类型,其中以c+A类型最多,占64.3%,C+C次之,其它几种难度组合类型较少采用。女运动员力量相对较弱,多采用C+C的类型以获取0.1的连接加分。
  2)难度组合动作中前后难度分值以“前高+后低”形式居多,主要选用屈体跳类/分腿跳类动作+提臀腾起类/跳转类动作的形式,其他类型虽有运用,但利用率较低。
  3)难度组合动作在成套难度中集中在前段和中段,后段相对较少,且后段的难度组合多为第二次连接形式运用,这在确保难度动作完成的情况下,埘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4)三次比赛中难度组合的使用总数呈现出从50减少到41再回升到52的走势,2010年世锦赛难度组合利用率和有效率最高,2009年相对2008年使用数量缩减,但有效率较2008年高,平均每个成套都采用难度组合,各项目平均有效率仅在50%~70%之间。
  5)加分机制改进方面,男子项目完成难度组合的两个难度分值均≥0.8,女子、混合项目两个难度分值均≥0.7时,可以为此高难度组合进行0.2的连接加分,提倡第二次高难度组合动作的连接和“难度l+难度2+难度3”的三连接形式,均在原有连接加分基础上增加0.1,激发运动员的体能极限。

推荐访问:组合 健美操 难度 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