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之旅 珐琅器的文艺复兴之旅

  伴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China也逐渐成为了china(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一起。清代著名的盛世三朝,康熙的智、雍正的苛、乾隆的倜傥,在历史长卷中挥下绚丽的一笔。这里的传说最多,宝贝最美,世人的至宠—珐琅彩瓷器的故事自此开始。
  珐琅器是以红铜等材料作胎,用细而窄的金属丝焊接在胎体上形成图案,再在其内外填入各种颜色的矿物质珐琅料,经烧制、打磨、镀金几道工序之后,器物表面呈现出各式花纹,具有宝石般效果的镶嵌艺术品。其具有造型端庄厚重,纹饰饱满,色彩强烈的特点,它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
  复现的繁荣
  
  2007年6月13日,巴黎佳士得推出了首场Juan Jose Amezaga家族旧藏珐琅器专拍,这场拍卖被圈内人士看成是中国铜胎珐琅器拍卖的分界点。其原因不仅在于此场专拍数件拍品的成交价创造了新的拍卖纪录,更重要的是此场拍卖是全球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的珐琅器专拍—43组拍品全部由中国珐琅器组成。尽管伦敦、纽约市场曾出现过类似专拍,珐琅器拍品也创下过天价,但珐琅器仅占专拍的一部分。这场拍卖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中国铜胎珐琅器的拍卖热潮,随后纽约、香港、北京的拍场将这一门类艺术品的拍卖推向了新的高潮。
  “随着近几年中国明清宫廷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收藏热潮的产生,作为明清宫廷御制艺术品的典型代表器物——铜胎珐琅器的价格也将水涨船高,各地区艺术精品拍卖天价屡现,改写了此前价格低估的态势。”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艺术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先生如是说道。
  珐琅器已成为国际收藏市场的热点,特别是清乾隆掐丝珐琅器,近年市场价格更是一路飚升,一些工艺精湛的精品珐琅器,拍卖成交价甚至屡屡破千万元,甚至亿元大关。珐琅器收藏家、北京清赏阁阁主王冬胜先生认为,收藏掐丝珐琅器,以胎体厚重工艺精细为最佳。
  
  皇室的象征
  珐琅又称佛郎、拂郎、发蓝,是以矿物质的硅、铅丹、硼砂、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和,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彩料后,再依其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烘烧而成为珐琅制品。
  珐琅工艺原本传自西方,但很快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和优秀的艺术传统的艺术品类。早在公元十二世纪,希腊就已经能制作简单的珐琅器。十四世纪,珐琅工艺传入中国,明朝时,中国工艺家把这种外来技术与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相结合,发展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特种工艺。明景泰年间,曾大量生产,因为器身多蓝色,因而得名“景泰蓝”。
  清代珐琅器在明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融入金属工艺、陶瓷装饰工艺及雕刻镶嵌工艺中的多种技法,形成富丽豪华的风格。
  珐琅器有着黄金和宝石般的华贵和瑰丽,其制作工艺复杂,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因此很长时期内作为御用器主要由宫廷内皇家御用作坊制作,又因为得到明清两代皇帝的重视,不惜工本,精益求精,致使皇家御用珐琅制品美仑美奂。除少量珐琅器作为贵重礼物由皇帝恩赐给王公大臣外,民间很少流传且难得一见。
  收藏的价值潜力
  珐琅器主要以金属制胎,其中铜胎掐丝珐琅即俗称的“景泰蓝”。“景泰蓝”的成名是在明朝景泰年间,而到了乾隆年间,珐琅器纹饰则向更加稠密繁复发展,增加了双勾法表现技法,掐丝更加粗细均匀线条流畅,制作工艺更加精细成熟,再加上胎体厚重胎质优良,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与收藏价值,堪称掐丝珐琅器的断代之作。
  传统珐琅器制作受到瓷器、漆器、织绣等工艺的影响,尤其是受瓷器的影响最大。如珐琅器的掐丝图案主要以各种花卉为主,花卉图案主要是借鉴瓷器上较流行的缠枝莲、梅花、牡丹等花卉。珐琅器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艺,可以说是集传统工艺中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一种特殊工艺品。
  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资深专家副总裁曾志芬介绍,随着近年来珐琅器工艺的没落,珐琅器作品越来越少,古代和近代的作品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明代珐琅器以宣德、景泰两朝为代表,风格浑厚有力、自然豪放、简朴典雅。作品大部分为宫廷制作。造型多仿觚、尊等青铜器或瓷器,釉料多呈蓝色,如天蓝、宝蓝等色,另外还有浅绿、深绿、红色或白色等。一般大件的器物在器型的圈足内有楷书体或篆字款识,这两朝的珐琅器极具收藏投资价值。
  清代珐琅器的制作规模大,品种多,技巧精细,风格华丽清秀。雍正、乾隆时期仿造“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制品很多,有的是照旧样仿制,有的是画新样制作后,镌刻“大明景泰年制”款,但制作仍很精细,仍有收藏价值。
  
  慧眼方可识珠
  掐丝珐琅器的作伪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偷工、减料、做旧等,鉴别珐琅器真假优劣,主要看器胎、特征、烧制年代与工艺。
  现代仿品与古代真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器胎与釉料不同。古代掐丝珐琅器多以红铜作胎,而现代仿品多以铝、锌等取代,因此整体感觉要轻薄得多。其次,古代采用的珐琅颜料主要是以石英、硼砂、长石等矿物质制成,含有较多杂质,因此烧制出的珐琅器多有细小的砂眼;而现代仿制品多以化学颜料填充,虽然通过在表面涂上一层杏干粥与胭脂可进行作旧处理,但砂眼很难做假,只要仔细观察都能发现差别之处。
  收藏圈内所说的真珐琅器是指明清至民国这个时期制作的珐琅器,目前市场中多见的珐琅器多为清末、民国时期民间私家作坊制作的珐琅器。宫廷御制与民间作坊的做工有很大的区别,即便是同为内廷制作,不同时期的制作工艺也不相同,器物造型、图案式样、施釉色彩、款识等,在各个时期都有着微妙的变化。
  举例而言,明代珐琅器由内廷御用监制烧造,有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两种,有纪年款识的掐丝珐琅器,仅见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年号。这四个时期的器型与艺术特征都比较明显,如早期多为供妇人闺阁中用的花瓶、盒、盏、香炉之类;宣德时有直颈瓶、长方盘、圆盒等器型;万历时期有熏炉、盘、祭祀供器烛台、净瓶等器型。

推荐访问:珐琅 之旅 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