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亿年前_重生之回到十亿年前

【编辑留言】五亿七千万年前,辽宁省的本溪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地壳运动,海水退去,石灰岩在地质活动中被溶蚀,形成了水洞。现在,几亿年过去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年轮岁月,沧海桑田之类的词汇显然缺乏概括力。“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亚洲一流”、国家四A级风景区,都不及亲历者的一次穿越——经典的魅力莫过于此啊。北国第一洞听说辽宁本溪的风景,有“一洞、两泉、三山”之说。三山指关门山、铁刹山和庙后山,两泉指温泉寺和汤沟高热泉,一洞就是著名的本溪水洞了。前段时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搞了个“选美中国”活动,本溪水洞被评为第六名。专家的评语是:国内乘船游程最长的旅游洞穴,不愧为“北国第一洞”。作为一名广东人,出差来到本溪这瘩疙,想想自己浮萍般的人生,不知能否再飘至此地,不去看看,岂不可惜?于是,特意起了个大早,7点整从西马镇坐小公汽到辽阳汽车站,再登上去本溪的大巴,10点半左右,北国第一洞就出现在眼前了。站在“本溪水洞”四个大字前,我惊讶于洞口的高大宽阔。它有五六层楼高,拱形,像魔兽粗犷的大口,走近时有冷风从里面扑出,让人直打冷战。再向里行十几米,鸡皮瘩疙顿时挂满身,下意识地一回头,洞外的夏日景象如在梦中。水洞水洞,洞是骨架,水是灵魂。穿上工作人员提供的棉大衣,我和八名游客外加一名导游上了一艘小船。顺水轻推,小船缓缓启动。导游说,这里的水是一条暗流,全长5000米,现在只开发了2800米。那真叫一个清澈碧绿啊!低头是水面下的鹅卵石,抬头是挂满洞顶的钟乳石,有粗有细,有长有短,跟岩石组成各色形状,特色处都标有广寒宫之类的说明,可我觉得这很多余。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只能用心体会,心说它是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十人小船继续缓缓前行,我把手伸进水里,好家伙,瓦凉瓦凉的,导游笑说能刺透你们广东人的骨头。我问:“这水从哪儿来的?是地下水,还是离这不远的太子河水?”导游又笑了,冲我做了个鬼脸,说:“你个广东人还挺博学的,知道这里有太子河。这水嘛,源头在……呀就,我不告诉你。”探 洞导游不告诉我,是因为她也不知道。对水洞中的这股暗流,从专家到当地人,再到相关管理部门,都会说出一堆或美丽或诡异的故事,然后加上一句“至今是个谜”。早在日伪时期,几个日本兵发现了这个洞口,但他们进去后就没再走出来,从此里面再无人迹。直到1962年,有个叫朱成清的村民好奇地走进去,但也就在洞口100米的范围内转转。再往里看,除了钟乳石就是倒挂的蝙蝠,还有暗流裹挟出来的阴凉之气。听说蝙蝠是吸血鬼,暗流下还藏着白蛇,这白蛇通体透亮,躲在洞中无人敢扰。想到此,朱成清便没胆子继续前行了。改革开放之初,本溪市政府要对水洞进行开发建设,组成了勘探队,把朱成清和另一位叫谢志宏的当地村民请进队里,于1981年12月底,乘三艘木船向水洞深处进发。行至500米处,惊起飞蝠一片,呼拉拉如阴风怒吼,扑打着洞壁上的水珠,雨点般砸下来。勘探队员用的是油毡纸点的火把,火光在这阵怪异的风雨中忽明忽暗。突然,有人大喊:“快看,墙上有字!”三艘船一起划过去,就着火把一看,洞壁上果然刻着红色的箭头标记,还有被火燎过的拉丁字母。第二天,由朱成清当向导的勘探队备足油毡纸,再次向洞深处进发。这一次,足足探查了2000多米,奇异景象尽显,完全可以开发成旅游景地。1983年,本溪水洞管理处成立。1983年5月1日,水洞经过开发建设正式向游人开放,并被命名为“本溪水洞”。但那股暗流到底从哪里来,尚未可知。问 水1993年,本溪水洞管理处联合海军旅顺基地的防救船大队,继续向水洞深处勘探。但仅行进100米,就被一巨型石壁拦住。壁下是漆黑的深潭,需潜水方能探底。但囿于装备和技术的限制,勘探队无功而返。水洞究竟有多长?那条暗流的源头到底在哪?深潭底下跟外界是否连通?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水洞管理处于1997年夏请来法国的洞穴专家,希望借助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打开这些问号。谢志宏再次成为勘探队中的一员,主要工作是向导。载着法国专家的船行到四年前受阻的地方停下来,上午9点整,法国专家身着潜水设备,纵身跃入深潭。谢志宏等人紧紧拉住挂在潜水设备上的绳索,屏住呼吸等。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又过去了,深潭平稳如镜,绳索纹丝不动。大家的心慌了,法国专家怎么了?触礁了,被冲走了,还是潜水设备出了问题?不祥之感潮水一样一浪接一浪地涌上来,大家只有等待,也只能等待,十来双眼睛死死盯着那条探入潭内的绳子,不放过它产生的任何变化。下午3点左右,绳索终于动了动,不一会儿,又开始了激烈的抖动。十来分钟后,法国专家从水里冒出了头。大家长出一口气,忽地围上来,像迎接天外来客。法国专家说,潜入潭内行进五六百米时,他们又浮出水面。一看,是洞穴的另一端。两端相比,这边的景色更加奇幻。他们潜入水中继续搜索了800米,在一片漆黑面前止步。通过对他们拍摄的视频研究发现,在已开发的水洞和未开发的暗河之间,有一块巨石将暗流分为前后两段,水从巨石的两侧细逢中穿过。以这块巨石为界,暗河两侧的景色有所不同。前段暗河两侧钟乳林立、石笋丛生,而后段暗河却鲜见这种景象。不过,法国专家说,前段是岩石组成的光怪景色,后段则充满神秘色彩,是他们见到的世界上“最好看的水洞”。他们还在接近水洞尽头的地方,发现了一条颜色几乎透明的鱼,长约13厘米,视力明显退化或消失,但有敏锐的声音感应,全身因缺乏色素而晶莹剔透,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白蛇?他们抓了一条带回来,但很快就死去了。这种鱼叫盲鱼,只能在洞穴中生活,以蝙蝠的粪便为食,摄食量很小,寿命却很长。长期在无光的条件下穿游,具有一种极特殊的导航本领。“看来,法国人的勘探还是很有成果的。”我们的十人小船上,有人发话了。导游忙说是啊是啊,那次勘探还在洞里发现了多处大脚印,形状跟人的类似,但比现代人的大一倍以上。它是什么东西留下的足迹?人的,为什么这么大;动物的,又是哪种呢?说到这里,导游停住了,我们几个游人亦无语。十个人齐齐地看着水面,涟漪过后,留下细腻有序的声响。十来分钟后,我们到达洞的尽头,透过昏暗的灯光,我看见深处还有两个洞,黑得像个幽梦。想必,那就是让法国人也止步的地方吧?大自然的恩赐小船掉头,我们再次观赏右边的风景。导游的话又多起来,她说水洞所在的地方叫谢家崴子村,它背向玉京山,面朝太子河。200多年前,谢姓四兄弟迁徙到此,一下就喜欢上这地方,就定居下来。他们靠山吃山,靠河吃河,很快就发现了这个洞口。但他们没有贸然进去,而是带着敬畏之心在这里设起香火,并取名“神仙洞”。现在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儿时都有过到洞口玩耍的经历。洞口的温度四季都在12度左右,可谓冬暖夏凉。许多人家还把它当成菜窖,里面经常堆满土豆、白菜。“现在的谢家崴子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人年均收入都到3万了。”导游眉飞色舞地说,突然又像想到什么,冲我说:“当然了,这个数在你们广东,那便是小意思(xi)啦!”我忙说这数在广东也不低,我辛苦一年也不比人家高多少。“200年前,谢家崴子人靠山吃山。现在,这的人依然这样。不过,祖宗能把这么一个大宝贝留给谢家崴子人,也是他们的福分。”导游看着前方喃喃地说。我身边那位操着京腔的中年男士接话说:“北京郊区平谷那地儿,也有一个洞。村民经过时,发现石缝中间冒出水汽,大队书记就找来专家考察,结果被否了,说北方不可能有石洞。书记不死心,号召村民集资开发。他们用火药炸了几次,终于开了一个洞口,里面全是石钟乳。现在这地儿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发展步子跟本溪这个差不多,老百姓的腰包都鼓了。”十人中有一对小夫妻,可能刚从武夷山蜜月归来,复又踏进这方幻景,兴奋得不得了,处处拿武夷作比。一听谢家崴子的人收入,顿时摆出不屑之情,说这才哪到哪啊,武夷山下的村民,家家别墅,户户轿车……看来,大自然的恩赐真是一方百姓的福分。不知不觉间,小船回到了起点。下船、出洞,洞外的阳光热辣辣地洒下来,我们从几亿年前回到了热汽腾腾的人间。W 责编/陈洁雅cjy@lnddgr.cn

推荐访问:年前 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