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民生理论探析|抗日战争电视剧大全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民生,为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原则与方针政策。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可以为我们研究新民主主义民生观提供理论支撑,并对当前做好民生工作、改善民生有着重大理论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生;意义
  [中图分类号]:A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3--02
  民生,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民生,指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涉及人们生活、生存、生计方面的基本欲望与需求。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解放区与抗日根据地面临物质匮乏、经济财政紧张以及人心涣散等艰难局势,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领导广大军民进行经济与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主张,拟定了关系民生问题解决的纲领议案,切实解决军民遇到的衣食温饱、吃穿住行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而并非空喊口号,使人民群众真正受益并唤醒了广大民众参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和物资保证。
  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广泛而深刻,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疾苦,将解决民生问题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相联系,提出一系列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主要包括:
  一、对人民高度负责
  作为共产党人,一直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负责的理念来严格要求自己。对人民负责,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最高标准。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不仅将“对人民高度负责”表述出来,更重要的是提出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方针举措的真正让人民得到实惠,让人民群众放心、使人民群众满意。共产党人在抗日根据地提出的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政策、减租减息政策、发展民族工商业政策、精兵简政政策、加强政权建设等政策都为人民负担的减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进党政军民之间的团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特别注意维护人民的各项权益,保障人民的权益不受侵害。如1940年《中共晋察冀边委目前施政纲领》中明确规定:“一切抗日人民,有言论、集会、出版、结社、信仰及居住自由,非依政府法令及法定手续,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均不得给人以逮捕、禁闭、游街、及如何侮辱人格、名誉之行为,以保障人权。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财产所有权。减少工作时间,实行工业部门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人实际工资,实行半价物工资制,改良劳动条件和工人待遇,提高工人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率……”。正是因为党的各项正确方针政策的有力实施,正是由于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所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克服了遇到的重重困难,“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工作,有了相当广大的发展,因此扩大了党的武装力量,创造了游击根据地,生长了全国的进步因素。”【2】团结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所真心拥护,向着敌人做最坚决的斗争。
  二、以民生促革命
  “民以食为天”、“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德政”、“仁政”等民生主张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解决民生的重大战略价值。解决民生问题,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必需条件。以民生促革命,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夺取抗战全面胜利的必要前提。党的文件也多次提出要深入群众工作,依靠群众,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如“共产党必须进一步依靠群众,必须深入群众工作,才能克服投降与反共危险,巩固统一战线,争取继续抗日,争取民主政治,准备反攻力量,否则是不可能的。同样共产党必须深入群众工作,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在投降与反共危险没有克服以致发生突然事变时,使党与抗战避免意外的损失,否则是不可能的。”【3】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意识到解决民生与夺取抗战胜利的密切关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要灭我国、亡我种的侵略野心,唯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齐心协力驱逐日寇,才可能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若民生问题得不到卓有成效的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与抗日积极性便很难调动,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便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解决人民的生存、生活问题,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等问题,此时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当时有很多农民知道要抗日了,但是他们必须首先要活下来,要有力气来参加抗日。如刘大年所说:“多数农民知道中国抗日了。但他们首先要顾及眼前,该怎样在重租、苛政、饮鸩止渴的高利贷等残酷压榨中挣扎生活下去。”【4】因此,在各抗日根据地,解决农民的生存、生活问题便成为中国共产党首先思考和实践的问题,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曾在1937年8月25日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中批评了国民党不积极谋求人民生活改良的状况,认为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国民党如果还保持以前政策而不愿迅速改变的话,“将使抗日战争蒙受绝大的不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明白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阶级的领导,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所以共产党人不是向人民群众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切实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唯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让人民满意。“共产党认真的研究群众生活,群众情绪,群众要求,根据上述方针,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具体口号之下,一步一步组织他们,教育他们,领导他们改良生活,发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克服投降反共危险具有最后决定的意义。”正是中国共产党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在抗日根据地真正当家做主更是激发了民众投入生产运动的热情与抗日的积极性,促进了根据地生产与经济发展。   三、以政权建设促民生建设
  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和根本问题。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体现了共产党人在解决好人民的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问题和生产问题后,注重维护群众的政治利益,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抗日战胜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决推行民主政权建设,将政权建设看作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条件。1941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论抗日根据地的各种政策中》指出:“必须更广大地更深入地推行民主,坚决执行正确组织的三三制。抗战建国是伟大的事业,非群策群力不为功,因之对于各党各派无党无派的忠实抗战建国的各种人才,必须善为团结,珍惜爱护,推心相与,共同合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根据地相继召开参议会,加强政权建设,制定施政纲领,并颁布各种法规和条例。如陕甘宁边区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陕甘宁边区政府劳动保护条例(草案)》;1940年山东省通过的《人权保障条例》,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通过的《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等,从政治法律上规定了凡是一切抗日人民应该享受的选举与被选举权,自由权,私人财产所有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移、信仰及抗日自卫之自由权等。继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根据地之后,晋西北、山东、晋察冀、冀鲁豫、皖东北、皖南、皖江、苏北、苏中、苏南、豫鄂边等根据地政权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抗日民主政权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保证抗日各阶层人民的利益,改良工农生活及镇压汉奸反动派为基本出发点,保障了一切抗日人民的民主权利,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民生问题的解决。
  四、坚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所制定的许多方针政策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中曾明确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与财政工作的总方针”。这一论述不仅非常明确地指出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而且阐明了经济与财政、生产与供给的关系,为解决根据地的财政经济情况极端困难,推进根据地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党领导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是为了从物质上保障革命斗争的需要以及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
  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指引下,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破坏和国民党的严密封锁,抗日经费依靠外援是不行的,只能依靠解放区人民交纳的赋税和军民、工作人员自己的生产来解决。同时,通过大生产运动发动群众,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也是党在这一时期为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方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民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与理论上的宏观构建,实践中的认真贯彻落实,使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在这一时期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与举措帮助解放区与根据地顺利渡过战时艰苦局势,促进了战时经济发展,保障了抗战物资的供给,人民负担减轻,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以改善,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128.
  [2]、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四)抗日战争时期(上)》,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1979年11月第1版,第123页。
  [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89.
  [4]、 刘大年.我亲历的抗日战争与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10.

推荐访问:抗日战争 探析 民生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