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网络撑起历史的天空】历史的天空

  近年来中考对历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历史试题不仅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还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中考试题不仅强调综合性,而且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突出史实的纵横联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但学生反映历史枯燥、知识点多、人物多、事件多,对历史记忆有畏难情绪。如何来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兴趣、又能适应当前中考的要求?这是广大历史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编织网络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掌握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这种学习方法,直观形象、整体性强,脉络清楚,不仅可以帮助考生克服遗忘,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
  一、从新课做起,为学生编织网络提供范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通过编织知识网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这要从新课学习做起:上课导入、知识结构的编织及板书设计。比如在学习《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这一课中就可以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导入:出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并指出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的国家英国发展起来,商品经济活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同封建势力做斗争,(出示《哈姆雷特》剧照插图)莎士比亚的戏剧鼓舞了英国的资产阶级,他们开始了革命斗争。通过这一导入,让学生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背景,也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近代社会的门槛是在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前提下跨入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心中有了知识轮廓,才能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知识结构的编织依靠教师美观的板书设计来表现,板书设计渗透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条分缕析,它能培养学生逻辑概括能力,为学生把握教材提供范例。
  二、在复习课上,为学生编织网络找起点
  学生在学习新课时知识往往都是零散、孤立的,常有“见叶不见枝,见木不见林”的感觉。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应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知识,使学生把握这些知识内在联系。
  复习从课本目录开始,让自己心中有框架,让学生说出单元标题与整本书之间的关系、单元标题和每一课课题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复习阶段就要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如北师大版世界史九上重要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它们可以使整本书的内容形成一个网络。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可归纳为: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物质条件:新航路开辟开始了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科学条件: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政治前提:英、美等国进行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内容基本是第一单元的内容。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影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西属拉美独立运动;无产阶级斗争——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巴黎公社;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才出现为铲除各种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为目的的革命和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这些事件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条件,再加上达尔文等科学家的科研成就促使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美、德后来居上,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很快掀起了缔约结盟的狂潮,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
  时间是历史的重要要素。复习时依据时间来学习历史,树立正确的时空概念拓宽自己思维空间,更有利于解答问题。如:《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本题只要抓住时间“20世纪”就很容易做了。
  三、以专题训练为抓手,使网络编织立体化
  从基础知识着手整理出网络图,再结合题目训练,就会发现很多题目的解答已不再是繁琐背诵记忆,而是变成了几个模块的简单组合和具体问题之间的有机联系。专题复习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定位,从中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网络立体化,进而形成学科思维能力。如复习中国近代化和世界近代化,就可以把思想(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政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经济(洋务运动和工业革命)方面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其共同影响。
  每个专题都有一般规律,每个专题都要注意挖掘其内在一般规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因果联系,概括出其整体特点和常规走向。如科技革命、重大改革、对外交往、民族关系、人物、国家、世界格局、文化等都可以通过专题来复习。
  总而言之,编织知识网络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加以归纳和整理,不仅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起到简化头绪、理清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加强记忆。如果我们在学习历史时注重编织知识结构,那么一张缜密而又完整的知识之网就编织成了。用这样的“网”捕“鱼”,就不会顾此失彼,出现漏“网”之“鱼”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北区)

推荐访问:撑起 编织 天空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