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影片_从影片《天伦之旅》看家庭教育问题

[摘 要] 影片《天伦之旅》通过讲述父亲弗兰克与其子女间的故事,反映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父母出于爱,对子女怀有高于其能力的期望,希望他们学习成绩优异、出类拔萃,成为自己的骄傲,不顾孩子的感受,试图按自己的意图把孩子打造成梦想中的成功者。而这种爱往往成为压力,使孩子逃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当今我国,弗兰克式的父亲随处可见,本文试图分析《天伦之旅》中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关键词] 《天伦之旅》;家庭教育;问题《天伦之旅》翻拍自著名电影人朱塞佩·托纳多雷1990年自编自导的同名意大利影片。影片讲述了父亲弗兰克为使孩子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受更好的教育,辛苦操劳一生。他深爱着孩子们,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学习成绩优异、出类拔萃,希望他们前程似锦,成为自己永远的骄傲。但他的爱不被孩子们所理解——似山的父爱使孩子们选择了逃避,大卫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对孩子怀有高于其能力的期望,把光宗耀祖的任务强压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于是家长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兴趣与感受,安排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学习跳舞、弹琴、书法等,在父母的高压下身怀各种绝技的孩子们真的会快乐吗?如何教育孩子,已成为所有父母面临的问题。重温影片《天伦之旅》会让每位父母对家庭教育问题有更多的关注与思考。一、剧情简介影片以老人弗兰克准备妻子走后的第一个家庭聚会拉开序幕。弗兰克对妻子走后的第一个圣诞节聚会做了精心准备,他购买了烤火鸡的烤箱以及昂贵的红酒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在孩子们以各种理由推脱了此次家庭聚会之后,老人不顾医生的劝阻执意展开了天伦之旅——去探望远在各地的儿女们,以给他们带来惊喜。老人旅程的第一站是儿子大卫的住处,因联系不到儿子,在儿子门外苦苦等了一个晚上之后,他来到了女儿艾美家,首先发现之前女儿声称由于外孙病了得照顾他而不能参加家庭聚会是个谎言,因为为他开门的外孙生龙活虎。其次弗兰克洞察到在自己面前表现得恩爱有加的艾美与丈夫杰夫已经分居,并且外孙与杰夫之间剑拔弩张。得知父亲计划在此住上一两天后艾美说:“但这礼拜真的很不方便,我真的觉得很抱歉,我得在公司监督大案子,杰夫明早又要出差。”老人提出可以和外孙在家,但艾美推脱:“他明天就要回去上课了,然后户外教学要出去三天。”见到儿子罗伯特后,罗伯特听说父亲想和自己一起共处一两天,急着对历尽千辛万苦来看望自己的父亲说:“爸,我今晚要飞欧洲,这是长途旅程,我们今天下午就要打包完毕。”但他不知道,父亲已经看到了他在本地演出的海报,知道他的欧洲之行是摆脱与父亲共处的托词。最后老人转道到达小女儿住处,发现把自己描绘成“领舞”者的小女儿罗西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而已,而且现在已有了私生子。带着失望与不安的弗兰克踏上了归途,飞机上弗兰克心脏病发作,恍惚间暴风雨来临之前他与孩子们在院子里共进晚餐,弗兰克一一揭示出他们各自存在的问题后,追问所有的子女为什么对自己撒谎。子女们坦言深感父亲的压力,而不想令父亲失望所以选择对他隐瞒了所有问题。醒来后弗兰克从其他几个孩子口中得知自己最爱的儿子大卫由于吸毒过量死在了墨西哥。影片最后弗兰克站在妻子墓前向她诉说此次天伦之旅。“如果一切可以从头再来,我会要求孩子们少一些。”“ 我知道我必须改变,他们不再是小孩子,我再也不能跟他们说要做什么,他们必须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二、弗兰克式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毫无疑问弗兰克深爱自己的孩子,为了使孩子们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他在有损健康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工作。影片中弗兰克的工作是为电话线包保护膜,长期接触化学原料使他年迈时染上了呼吸系统疾病。他以孩子们为荣,买火车票时他对售票人说:“我去看我的儿子,你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吗?”“他是艺术家。”火车上他为了向旁边的乘客炫耀自己的孩子,设置了种种悬念,他先让别人猜他的工作,然后说:“这些是我的孩子们,罗伯特是指挥家,大卫是艺术家,罗西从事舞蹈,艾美是广告公司高层,三十万公尺的电线造就了今天的他们。”弗兰克对孩子的爱由此可见一斑。而当他得知孩子们不能来参加家庭聚会时,更是不顾医生劝阻,执意展开了探望孩子们的旅程。但弗兰克的爱似乎没能得到孩子们的理解,儿女们对父亲的关心并不领情——他们不愿意见到父亲,不得不见的时候就使见面的时间尽量缩短,并为此找理由,编原因,甚至说谎话。父亲弗兰克的爱像山一样,但孩子们感到的不是父爱的厚重而是巨大的压力,弗兰克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们,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能力,不顾孩子们的感受,父亲的期盼与孩子们的现实能力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使他们在亲情与自我的矛盾中苦苦挣扎。三、问题分析对爱本能的向往,使每个人都喜欢与爱自己的人共处,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因其只讲付出不求回报,使人感觉更珍贵更温暖。面对深深父爱的弗兰克的孩子们的逃避令每位观众深思。弗兰克没有意识到,他的爱对孩子来说,已经是负重不起的压力。弗兰克:你要用功读书。杰克:我知道。弗兰克:我现在跟你说的话,是你妈妈在你这年纪时我常说给她的。杰克:要做最优秀最好的吗?弗兰克:没错。以上是弗兰克和外孙杰克的对话,“做最优秀,最好的”是弗兰克对其子女的要求。但在要求孩子们时弗兰克不考虑子女的能力、兴趣与感受。当达不到父亲的要求时,面对为他们一直努力奋斗的父亲,孩子们自然会产生负罪感。弗兰克与罗伯特的见面最能体现这点。弗兰克:打鼓是怎么回事?罗伯特:没什么压力,我很喜欢。可以四处旅游,收入也不错,也不必担责任。弗兰克:大家都说你有天分,前途无量。罗伯特:爸,那是客套,他们不见得都跟你说实话,事实是,我一直都不够厉害。弗兰克:但念了这么多书,你现在感到失望吗? 罗伯特:我不失望,但很显然的你很失望。弗兰克:不,我不失望,只是感到很可惜罢了。罗伯特:什么很可惜?浪费了什么?你的电话线吗?弗兰克:你可以继续努力,回学校再去念书,我可以资助你。罗伯特:不是那样的,爸。若我能当指挥家的话,早已经当上了,况且,我不确定那是我想要的。从父亲与儿子的对话可以看出,罗伯特从没忘记自己的教育机会是由父亲的电话线换来的。或许弗兰克没有意识到罗伯特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努力,要成功,要对得起父亲。但人的爱好与天赋不是瞬时就能改变的。父亲理想中的儿子是指挥家,但现实中的儿子是鼓手。显然弗兰克对罗伯特怀有高于其能力的期望,希望他成为自己的“骄傲”,但罗伯特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成为“指挥家”,这种情况下弗兰克的爱已转化成罗伯特不能负担得起的压力。父亲的失望无疑会使罗伯特有很深的负罪感——感到对不起父亲的辛苦工作。所以罗伯特对弗兰克说:“你知道妈妈以前常说要让你爸爸骄傲,他为我们家努力了一辈子”“我知道你不以我为骄傲”。弗兰克:你长大后要做什么呢?大卫:我要当油漆匠,画我的图。弗兰克:不,不是油漆匠,老天,他们是漆墙的,而且狗都在围墙撒尿,你要当的是艺术家,艺术家画的画,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以上是弗兰克与儿子大卫小时候的对话。大卫从小想当的就是一个油漆匠,爸爸一直以为自己的儿子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画家。为了对得起爸爸,不让爸爸失望,他立志成为画家。然而,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令他痛苦到无计可施的时候,吸毒是他的逃避方法。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大卫的坠落是爸爸逼的,为了实现爸爸的愿望大卫执著地坚持梦想,不屈服于现实。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始终是他无法逾越的鸿沟,于是他选择了吸毒。大卫走了,因为吸毒过量。他的死或许是一种解脱,使自己从父亲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从此不再苦苦挣扎于父亲的期盼与自己现实能力的矛盾中,不再苦苦挣扎于亲情与自我的矛盾中,不再有沉重的亲情负担,不再有负罪感。弗兰克在中国孩子的眼里是那么熟悉,他们都会从弗兰克身上找到自己父亲的影子:深深爱着孩子,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受教育环境,自己工作再累,再辛苦也毫无怨言,对子女怀有远远高于他们能力的期望,当对他们的表现不满时就会板起面孔说教。可这种爱无形中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当压力得不到发泄时,孩子会身不由己走上歧途。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是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问题,李玫瑾教授曾说过:人们在从事任何职业时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取得相关的证书,但唯有做人父母不同——我们自然地成为孩子的父母,但我们没有得到相关的培训,我们不知道做人父母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合格。我们往往受传统的影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他们一再施加压力,希望他们学到最多的东西,在任何场合都出人头地,为父母争光。但什么是父母的最终目标呢?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能、成就盖世的超人?还是使孩子幸福快乐地过普通平凡的日子?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后者,那为人父母我们就该多听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及选择,赏识他们的才能,让他们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一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不接受他们的缺点,一厢情愿地想按自己的标准去改变他们。影片最后弗兰克站在妻子墓前向她诉说此次天伦之旅,“我只知道如果一切可以从头再来,我会要求孩子们少一些。只要他们生活得快乐我就很欣慰了,我知道我不应该总是把他们当孩子看待,我不能再指使他们做些什么,他们必须找到自己的路。”弗兰克从此次天伦之旅中领悟到了父爱的真正含义,但他付出的代价是儿子大卫的生命。四、结 语每位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爱,如何教育孩子,是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问题,不接受孩子本身,不容纳孩子的缺点,总想试图按自己的意愿把孩子打造成梦想中的成功者,把光宗耀祖的任务强压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不但不会传达我们的爱,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无法释怀的压力。多听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及选择、赏识他们的才能,让他们做真实的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爱是尊重、理解;是交流、沟通;是包容、赏识;而不是压力、痛苦;不是让孩子在设定好的舞台上表演。[参考文献][1] 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余广俊.中国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建构[J].理论月刊,2010(11).[3] 赵忠心.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 蔡红玉(1975— ),女,河北保定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河北农业大学英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靳相茹(1978— ),女,河北保定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河北农业大学英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推荐访问:看家 之旅 天伦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