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古道:南宋诗词之路|仙霞古道 诗词

仙霞古道它从仙霞山脉深处迤俪而来,它从汉唐遗风中款款而来,它从挑夫的吆喝声中蜿蜒而来。既是古道,也是史书,士兵在这里集结过,商人在这里休憩过,诗人在这里流连过,僧人在这里行吟过……它哒哒的马蹄声,至今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仙霞古道南宋诗词之路曼妙古道据《浦城县志》记载,仙霞古道自隋唐时期便已存在。当时,江河航道逐渐开发,中原入闽路线多经运河达钱塘江,溯须江 至江山,逾仙霞岭入闽……仅仙霞岭前后100公里需要陆行,其余路程皆有舟楫可乘,这条路逐渐形成福州经建瓯、浦城,逾仙霞岭北上中原的主要大道,进京士商多乐走此路。宋代以来,经浦城至仙霞关之路,也是福建物资出入中原的主要通道。宋室南渡后,文人骚客多漫游于沟通浙闽的仙霞古道,许多大文豪如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朱熹等纷纷踏上古道,留下2000多首壮丽诗篇,因此仙霞古道又被誉为“南宋诗词之路”。至明清时期,由于官方大部分时间都奉守的海禁政策,浙江一带的海运行业迅速萎缩,但在相对偏远的福建,海港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弱,民间海运外贸维持在活跃水平。借助于仙霞古道,大量产自江南地区的丝绸和陶瓷,得以陆运至福建出海,仙霞古道沿线的集镇大量兴起。如今的仙霞古道,出江山县城南行,可途经清湖、石门、江郎、峡口、保安,过仙霞关至廿八都,再出枫岭关后进入福建境内,再经庙湾、梨岭、九牧、渔梁、仙阳,最后至浦城县城。铁血往昔然而,关于仙霞古道,民间似乎还有一种不同的注解,认为古道真正成型是在唐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期间,古道原本可能只是沿途居民日常生活行走的小径、山路、巷道,在起义军大步踩踏之下,这些曲折上下的各色小路,日渐宽阔,道路上的泥土愈发敦实,还被铺上了厚重青砖,所谓官道的美好,其实浸染着战争的铁血和无情。仙霞古道,也许真的曾经是一段狼烟四起的征途,在金戈铁马的喧嚣声中,扮演着推进王朝更替和历史演练的重要角色。这样的故事被记录在一份名为《东舆纪要》的历史文本里。文章是这样说的,“仙霞天险,仅容一马。至关,岭益陡峻。拾级而升,驾阁凌虚。登临奇旷,蹊径回曲,步步皆险。函关剑阁,仿佛可拟,诚天设之雄关也。”文章提到了“关”,正是与仙霞古道密不可分的仙霞关。此外,古道沿线留存的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以及在史书中多处可见的“东南锁钥”、“入闽咽喉”的称谓,也纷纷印证着仙霞古道在诗词曼妙、商旅欢声之外,流淌的血色的回忆。 Information 旅游指南Surrounding scenic spot | 周边景区仙霞关: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有古道、古关隘、冲天苑、戴笠故居等景点。江郎山:位于江山市区南25公里处的江郎乡泉井村,以雄伟奇特的“三爿石”著称于世,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景观。廿八都古镇:三省边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频繁战争、屯兵、移民,使廿八都成为“方言王国”和名副其实的“百姓古镇”。浮盖山:浮盖山,位于浦城县盘亭乡柳墩村东面,属花岗岩地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形成了奇峰突兀、怪石漫坡的独特景观。永嘉楠溪江漂流它是乐静的人所向往的漫漫横溪。静静地沿着风光秀丽的楠溪江漂荡,让心与自然融合,环顾四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楠溪江漂流带给我们的唯美感受。仙居永安溪漂流它蜿蜒曲折100多公里,流经之处片片绿韵、处处是景。喧嚣时它白帆点点,船只往来如梭;落寞时它涟漪阵阵,任青山绵延白鹭翻飞。灿烂的文化在这里孕育,美好的诗篇在这里传播。桐庐天目溪漂流它是古书记载“连山夹水,两岸对峙……水木相映,泉石争辉”的绝佳地。现代漂流赋予了天目溪更多的欢声笑语,穿涧过滩,逐流戏水,看锦峰秀岭,观鸬鹚捕鱼,赏鱼虾相戏,其乐融融。余杭双溪漂流它的土地和气候,养育着满山茶园;它的灵气与静谧,催生了遍地竹林。清流潺潺,泛舟双溪,远离城市的喧嚣和闹市的浮尘,可得“云自无心水自闲”的心境。临安江南大峡谷漂流它的山崖是括苍山的一脉,尽显自然之美,峡谷壮丽;它的丛林是亚热带的精华,植被密布,华盖云天。谷底的溪流,或激流奔走如泻,或清溪浅滩宁静。盛夏里的云霞潜伏于山谷之间,竹筏穿越其间,只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建德新安江龙舟漂游醉美新安江,风微凉、雾轻漫、水至清、舟行慢。这段六千米的荡舟行程,远观两岸青山绿意,新安江水电站大坝威武壮观,近及指尖江水清凉,白鸥萦绕,赏不厌的移步换景,品不完的逍遥自在。

推荐访问:之路 南宋 古道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