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阅读——留驻思维的痕迹与精彩】思维的痕迹

  案例描述:  教学《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在初步朗读后,随着悠扬的音乐,我给学生留下充足的静默读书的时间:让学生默读描写小山村美丽的段落,在字里行间寻找展现小山村美丽的词语和句子,边读边想象,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一阵静默阅读后的交流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诉说自己的感受。有人兴奋地说:“一个ˋ郁郁葱葱ˊ,一下子让我感觉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仿佛看到一米柔和的阳光正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林射向碧绿的草地,各色的野花遍地都是,花儿都在阳光的沐浴下争奇斗艳。”“透过清澈见底,我仿佛看到了鱼虾自由自在的在河里游来游去、看到了小螃蟹躲在滑溜溜的鹅卵石下面睡大觉。”另一个也得意地回答。“我仿佛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我听到了树林中鸟儿婉转的歌声,看到了树林里的小动物在快乐的玩耍呢!”……一下子教室里热闹起来了。一幅又一幅灵动鲜活的画面,在孩子们脑海里浮现,一句又一句优美的描绘在孩子们的口里蹦出。这样的意境和感触又怎是用几个简单的“郁郁葱葱”、“婉转”、“清澈见底”之类的语词所能表露的呢!又岂能是视频里优美的山村风景所能替代的呢?恰恰缘于这样的静默批注是阅读,学生才深深地体会到了小山村的美丽,才真正读懂了“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而这样的想象正缘于课堂的静默阅读,才留驻了学生思维的痕迹与精彩。
  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语)说到底,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座桥梁,这边的桥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上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学习语文就像是品茗一杯香茶,只有静心地通过品词析句,慢慢去体会、感悟,才能走进文本,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文美。由此可见,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静默阅读的机会,创设静默感悟的场——时间与空间。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在静默中飞一会儿,才能留驻学生思维的痕迹与精彩。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的许多妙处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言有尽意无穷”。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意义和情味,我们对于这种情境的体会,只能透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任由心灵的飞扬。因此,语文课堂需要静默,需要我们紧扣文本,给学生静默的时间,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品味、感悟、体会,用自己的思维来诠释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思维在静默中飞一会儿,才会走向深邃,日益充盈。
  可惜的是,在现今的课堂中,教师们往往抛弃了语言文字本质的品味,折断了学生的想象的翅膀,而代之以繁复的漂亮的媒体再现。
  本来,一千个学生可以由此读出一千种美丽,而一幅画面却可能将一千个美丽变成一个一成不变的所谓美丽。要让学生体会此情此景,我们只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在静默中启发学生合理地联想与想象,从而悟出文中的百味。让学生在静默中感受意境,在静默中走向文本,在静默中放飞心灵。
  老师们,当我们走向讲台,尤其是公开课,能否从容淡定些,还给学生一个静默、纯净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在静默中飞一会儿,留驻下学生思维的痕迹与精彩。

推荐访问:留驻 静默 痕迹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