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求异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本文就“激兴趣、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猜想;质疑;求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33-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创新思维融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抓心理,激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教师要真正摆正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地位。不搞师道尊严,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学生才愿意动脑筋,才有标新立异的勇气和信心,才会有创新。其次,打破常规,鼓励创新。要鼓励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别出心裁。这是思维创新的表现。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新的问题,大胆质疑。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挖苦、讽刺,先要充分肯定其敢想敢说的精神,再指出其不足。这样,大大地鼓舞了学生求新变异的勇气,培养了创新的兴趣。
  二、设问题情景,迸创新火花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根据这个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信息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一些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师提供“挖一条长165米的隧道,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三个条件,学生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学生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挖通这条隧道需几天?
  2.由甲队单独挖,需几天能挖通?
  3.由乙队单独挖,需几天能挖通?
  4.甲队每天比乙队多挖多少米?
  5.乙队每天比甲队少挖多少米?
  这样,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提问题,然后又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无任何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因此对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创设探索情境。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在自主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新力。作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指导练习,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新要素。
  (三)创设猜想情境。猜想是一种带有一定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面临较复杂的问题情况时,要迅速再现知识系统和经验储备中的相关信息,经过总体观察,对问题实质作出大胆的猜想假设和试探,迅速地判断和推理,力求一下子契入问题的关键,迅速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创设求异情境。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他们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中获得成功,备享创造性思维带来的乐趣。如“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都是36平方厘米,但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学生一般能作出如下两种解答:
  4×9=36 6×6=36 1×36=36
  经过教师的努力点拨,学生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说明面积是底和高的倍数,底和高是面积的因数,因此积等于36的乘法算式有几组,就有几种不同的画法。这样使学生渐渐形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准知识的切入点,结合数学信息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知识建立的整个过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1.先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研究,让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教师运用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侧面的展开过程。
  2.让学生动手拼。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3.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
  4.推导出公式:师设问: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就会很快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学生在教师点拨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自行动手操作、探究,在感知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情趣盎然,学得主动、认真,逻辑思维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
  总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不竭的动力。我们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要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将创新的教材、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浅谈 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